十二章紋制度 帝王服飾等級標誌
內容摘要: 十二章紋,指中國古代帝王及高級官員禮服上繪繡的十二種紋飾,分別是:日、月、星辰、群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通稱「十二章」,繪綉有章紋的禮服稱為「章服」。
十二章紋 圖例
明代 十二章紋服飾
十二章紋,是中國古代貴族服飾等級標誌,指中國古代帝王及高級官員禮服上繪繡的十二種紋飾,分別是:日、月、星辰、群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通稱「十二章」,繪綉有章紋的禮服稱為「章服」。
關於十二章紋的最早最全面的記載,見於《尚書·益稷》:「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綉,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從記載中並沒有寫明十二章紋禮服的等級標誌,也許只是服飾的紋飾而已。但到東漢初年,關於服飾制度開始確立,以後歷代除規定不同外,相續沿用。《後漢書·輿服下》記載:「天子、三公、九卿……祀天地明堂,皆冠旒冕,衣裳玄上纁下,乘輿備文,日月星辰十二章,三公、諸侯用山龍(以下)九章,九卿以下用華蟲(以下)七章,皆備五采……」。《隋書·禮儀七》記載十二章紋在皇帝「袞冕」上的具體位置:「於左右髆上為日月各一,當後領下而為星辰,又山龍九物,各重行十二,衣質以玄,如山、龍、華蟲、火、宗彝等,並織成為五物:裳質以纁,加藻、粉米、黼、黻之四。衣裳通數,此為九章,兼上三辰,而備十二也。」兩肩為日、月,後背為星辰成為以後歷代皇帝冕服的既定款式。」《清史稿·輿服》記載:「列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龍、華蟲、黼、黻在衣,宗彝、藻、火、粉米在裳,間以五色雲。」可見一直到清代皇帝仍穿十二章紋的服飾。
十二章紋的含義和象徵
日,即太陽,太陽當中常繪有烏鴉,這是漢代以後太陽紋的一般圖案,取材於「日中有烏」、「后羿射日」(《淮南子·精神訓》等)等一系列神話傳說。
月,即月亮,月亮當中常繪有蟾蜍或白兔,這是漢代以後月亮紋的一般圖案,取材於「嫦娥奔月」等優美的神話傳說。
星,即天上的星宿,常以幾個小圓圈表示星星,各星星間以線相連,組成一個星宿。
日、月、星辰三者代表三光照耀,象徵著帝王皇恩浩蕩,普照四方。
山,即群山,其圖案即為群山形。山,代表著穩重性格,象徵帝王能治理四方水土。
「龍」為龍形。是一種神獸,變化多端,象徵帝王們善於審時度勢地處理國家大事和對人民的教誨。
「華蟲」,按孔穎達的解釋,即是「雉」,「華蟲者,謂雉也。……雉是鳥類,其頸毛及尾似蛇,兼有細毛似獸」。其象徵王者要「文采昭著」,有文章之德。
推薦閱讀:
※中國各朝代服飾
※盤點甄嬛28套服飾:從青荷到金鳳(組圖)
※服飾搭配顏色有講究
※ 濃郁的異國風情服飾——印度紗麗
※邦女郎的服飾演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