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各品牌鏡頭群之我見
本文為小編我在知乎上問題「怎樣看待尼康現在鏡頭群相比於佳能EF鏡頭群的現況?」的回答,進行的完整整理,當然,我也只談談我比較熟悉的那些品牌,有幾個品牌由於我資歷太淺,把玩次數有限就不展開了。當然很多老鏡頭也是如此,除了幾個銘鏡外也不考慮展開討論。
首先是核心觀點:
鏡頭群的特點,其實都是為了配合當時的機身而形成的。
一、佳能
由於2015年佳能5DS/5DSR的發布,佳能單反的最高像素從2000萬左右一躍上升到了5000萬級別,而EF鏡頭群則是從膠片時代開始設計生產的,所以佳能的鏡頭群目前的情況是鏡頭群持續緩慢換代中,優先更新變焦,目前變焦已經基本完成了換代工作。更新完成的鏡頭解析度相當牛,但是未更新的鏡頭實在是解析度有點跟不上時代。而優先更新的鏡頭往往是變焦紅圈頭,所以在全幅廉價頭領域,性價比只能算是平均水準。
不過由於佳能在CNS三個品牌中對入門級產品最為重視,所以入門APS-C畫幅廉價頭方面佳能倒是做的三家最好。無論是EF-S還是EF-M系列鏡頭,在保證足夠銳度的情況下,大部分做到了同檔次最便宜的水平。
與其他幾個品牌相比,佳能有幾個「僅為此頭入彼門」的鏡頭,比如11-24L與17移軸,順便得提一句,佳能的移軸鏡頭也是幾個品牌中焦段最齊全的,對於很多建築/微距攝影用戶而言是相當的誘人。
二、尼康
尼康鏡頭群目前的情況是:平民頭追求輕量化,高端頭追求實拍表現。
縱觀CNS三個品牌,尼康的平民全幅頭在價格、重量、解析度三個方面是做的最和諧的。無論是1.8軍團還是幾個並不是很貴的變焦頭(比如18-35G,24-85G VR),都是值得肯定的(尼康自古傳統:狗頭不狗,牛頭不牛)。與之相對的,從研發58G開始,尼康設立了一個原公司性質的「銘鏡解析團隊」通過研究以往經典鏡頭的特性來尋找如何設計讓大家都喜歡的高端鏡頭。最一開始的幾顆高端頭的表現令解析度跑分愛好者看不太懂,比如實拍效果很棒,而解析度跑分不太令人滿意的58G、2470E VR。但是隨後發布的70-200E VR、105E、28E均擁有了極致的畫質和完美的氛圍表現力,令人感到驚喜。
當然,尼康也算是相當重視APS-C畫幅入門級鏡頭,不過由於過於耀眼的全畫幅鏡頭群,入門級鏡頭即使在更新了好幾個版本的現在,也不太受到大家的重視。畢竟,入門級還是18-140VR這種鏡頭比已經數不清的第N代18-55好用太多。
三、索尼
索尼鏡頭群由於歷史原因,其實A口與E口得分開討論。作為曾經輝煌過的A口,外觀設計可以算是CNS三家裡的顏值擔當,焦段基本夠用,部分鏡頭的解析度也是可以滿足目前4200萬像素級別的使用,幾顆蔡司小藍標定焦在人像實拍表現上面相當的可圈可點。同時由於索尼已經完全發力E口,二手市場對A口比較悲觀,A口鏡頭可以算得上是價廉物美。
E口目前仍在持續更新中,目前大小三元、各焦段的高端廉價鏡頭基本已經補齊。索尼和其他品牌不同的是,在高端鏡頭方面,索尼有三種標識——「G」、「GM」和「ZA」。由於都是最新的設計,在光學性能方面索尼的高端鏡頭處於目前135畫幅的第一梯隊,價格也是相當的兇悍。同時中端鏡頭也有不少體積相對小巧的鏡頭可供選擇,無論是對於畫質黨還是輕便黨都有了比較好的交代。
由於索尼微單同時還要兼顧到相當多的視頻拍攝,所以索尼E口的高端鏡頭很多都配備了無極光圈。同時在對焦演算法方面也有相當明顯的優化工作,在三個品牌中呼吸效應最不明顯。
當然,索尼並不只能用自家的鏡頭,由於機身的高性價比,市場上有相當多的自動轉接環且基本夠用(至少5個卡口的自動轉接環),這對於玩家而言增加了不少的可玩性。最後再提一句,由於超廣角轉接會影響一定的畫質,同時索尼超廣鏡頭各個體積小巧畫質優質,所以筆者在超廣角鏡頭這方面還是不推薦轉接。
四、賓得
賓得鏡頭鏡頭群比較尷尬。賓得有著數量眾多的「餅乾頭」,同時鏡頭的做工也是相當的精緻,對於撫摸黨而言賓得的鏡頭群是超贊的。不過因為前幾年賓得大力發展殘幅系統,所生產的鏡頭都是APSC畫幅,導致全幅鏡頭仍停留在膠片機時代。而為了配合全畫幅單反K-1的上市,賓得迅速發布了一套畫質OK的大三元鏡頭,至少能夠滿足賓得用戶的正常拍攝需求。目前賓得開始逐步推出全新設計的全畫幅鏡頭中,顯然還是想要再努力一把的。
不過,由於K-1有超解析模式的存在,即使使用老鏡頭,在靜物風光題材方面畫質並不落後,而對於掃街人文人像這些不太在意畫質的題材上,依靠經典老鏡頭也能夠拍得出好片子,對於喜歡把玩那些外觀優雅的經典銘鏡的人而言,是相當不錯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