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相機]影像傳奇 記數碼相機風雨十載精彩歷程(一)

數碼相機知識入門-特點-分類篇:對數碼相機風雨十載精彩歷程的講述。以下內容由買購網整理,提供給您參考。

影像傳奇 記數碼相機風雨十載精彩歷程(一)

翻開數碼相機產品發展的歷史就如同觀看一場別開生面的故事會,其中各大廠家的興衰成敗、層出不窮的先進技術、曾經轟動一時的神兵利器、以及眾多鮮為人知的事件無不引人入勝,而作為一名資深的攝影愛好者,這些都是你應該了解的。

世界上第一台數碼相機出自柯達之手(1975年,這還僅是個原形,沒有實用價值),第一台針對民用的數碼相機是索尼的MABIKA(1981年,儘管最終未能上市),而第一台具有彩色LCD的數碼相機是卡西歐的QV-10(1995年),在經歷了這三個「第一」之後,現代數碼相機的雛形基本完成,而我們的故事正是從群雄逐鹿的1999年說起。

1999年:尼康D系列數碼單反降生

1999年5月,尼康發布了其第一台成熟的DSLR——D1,它擺脫了之前E系列的前衛造型,設計風格回歸到經典的F5機身。這是尼康第一台成熟的DSLR,也是現今尼康頂級DSLR的原形。

尼康發布了其第一台成熟的DSLR——D1

關於D1的各項參數我們在這裡就不過多介紹了,只是關於D1的感測器有一個有趣的說法。雖然D1感測器規格為270萬象素,但其實它的總象素為1080萬,據D1的開發者表示,這是為了滿足感測器高靈敏度和良好信躁比的特性。實在很難想像,早在1999年尼康就已經可以在1080萬像素的龐大數據流下實現5fps的高速連拍了。

另外,由於尼康D1的感測器是由攝像機上的感測器改進而成,因此它採用了NTSC制式的色彩範圍,而由於當時沒有多少數字圖像設備和軟體支持NTSC視頻制式,因此有些用戶會抱怨D1的色彩還原能力不佳。正是由於D1引發的這個問題,人們開始注意到特定的RGB類型對色彩還原的重大影響。

其他重要機型:

富士S1 Pro:在發布自身旗艦單反的同時,尼康也沒有忘記合作夥伴,富士借用尼康的F60機身製造出了自己的第一台DSLR——S1 Pro。這款產品除了使富士能夠躋身DSLR娛樂部外,同時也向世人初步展現了Super CCD的魅力。

索尼F505:1999年也是索尼F系列神化開始的時候,F505的機身結構獨樹一幟,它的出現為之後的F505V、熱銷數年的F707、F717以及F828奠定了基礎。

美能達DiMAGE RD-3000:這款相機最獨特的地方是使用了兩片150萬像素的CCD,並利用影響貼合技術(ImageStitching)將整體成像能力變為270萬像素,雖然這種做法頗具創新意義,但卻是美能達面對自身沒有感測器這一事實的無奈妥協。而之後的事實也證明,這一技術沒有市場,因此很快便被廢棄。

2000年:光學防抖DC與第一台全畫幅DSLR誕生

世界上第一台135規格的全畫幅數碼單反是由康太時在2000年打造的N-Digital,這台DSLR以康太時N1為原形,核心是來自飛利浦的629萬像素全畫幅CCD。除了可以使用康太時N系列全部鏡頭外,N-Digital也能夠通過轉接環使用645鏡頭,同時,該機的感光度範圍達到了ISO50-1600,快門速度更達到32-1/8000秒。N-Digital的發布另康太時贏得了業界極高的關注與喝彩,人們紛紛推測康太時將以N-Digital成為數碼時代的新巨人,但誰也想到,N-Digital竟成為一個可憐的難產兒。

根據民間的傳言,N-Digital的難產主要是因為那塊飛利浦的全畫幅感測器,一種說法是該感測器的良品率太低,導致成本居高不下使得康太時遲遲不敢將N-Digital推向市場;另一種說法是,早期感測器微透鏡的設計使得全畫幅感測器周邊的暗角及畫質低下,康太時為此費盡周折。

不管到底是因為什麼,總之在N-Digital發布半年之後的2001年2月,康太時就首先宣布將暫停N-Digital的上市計劃,同年11月又第二次宣布N-Digital延期發售,直到2002年5月,N-Digital才正式上市,但此時佳能已經推出了同為600萬像素的EOS D60,而尼康也已經推出了D100,而且僅僅4個月後,佳能的EOS 1Ds以及柯達的DCS-14n便在PhotoKina上正式發布,N-Digital完全喪失了技術優勢與先機,之後業界對N-Digital的評價是「一個昂貴的失敗」。

其他重要機型:

奧林巴斯—C2100UZ:與全畫幅感測器幾乎同樣重要的事件是光學防抖技術在數碼相機上的應用。2000年6月,奧林巴斯發布了第一台擁有光學防抖功能的數碼相機——C2100UZ,這台相機的鏡頭當中具有類似佳能IS的防抖功能,這是數碼相機產品邁向光學防抖的第一步。

賓得MZ-D(也就是現在所說的K-1):MZ-D與N-Digital命運相近,它是賓得緊隨康太時N-Digital之後發布的全畫幅DSLR,估計是由於碰到了和N-Digital一樣的問題,MZ-D在2001年5月也宣告暫定發售計劃,並且在N-Digital第二次宣布延期上市之前的2001年10月確定終止開發。

佳能EOS D30:這是佳能採用自有CMOS感測器的DSLR,從此之後,佳能走上了全面自主研發的道路,逐漸與競爭對手拉開了差距。

佳能G1:這台相機可以被認為是當代高性能便攜DC的鼻祖,G1推出之後,幾乎所有競爭對手的同類機型均以G1作為參照,其經典程度有目共睹。而從G1到G10,G系列也成為除EOS之外佳能最成功的產品。

理光RDC-i700

理光RDC-i700:這是第一台可以上網的DC,支持當時的日本電信網路,而且為突出網路功能還採用了大型3.5英寸觸控式LCD。與這台相機相比,之後的Wi-Fi以及GPS功能只不過是在技術大環境下作出的應有改進而已。

理光RDC-i700

富士FinePix 40i:這是第一台具有MP3功能的數碼相機,它的出現為未來數碼相機的發展指出了一條新的出路——多媒體。

其他重要事件:

徠卡結束了與富士的合作:其實,在於松下合作之前,徠卡在數碼相機領域的合作夥伴是富士,兩者從1998年開始共合作推出了Leica Digilux、Leica Digilux Zoom以及Leica Digilux 4.3三款產品。不過也許是因為徠卡覺得富士的產品風格與自身差異實在太大,因此在2000年推出Digilux 4.3之後便終止了與富士的合作。

2001年:徠卡牽手鬆下,LUMIX系列面世

在結束了與富士的姻緣之後,徠卡又將橄欖枝伸向了在消費類電子產品市場更具號召力的松下。2001年,松下以兩台數碼相機打開了DC市場的大門,這就是LUMIX DMC-F7和名噪一時的LUMIX DMC-LC5。

LC5

松下LC5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其所搭載的徠卡DC VARIO-SUMMICRON f/2-2.5/7-21 mm ASPH鏡頭,該鏡頭的35mm等效焦距為33-100mm,最近對焦距離只有6cm,並且令人難以置信的提供了F2.0-2.5的最大光圈。如此強悍的鏡頭對於當時的數碼相機產品而言絕對是前無古人,而其價值對於任何一個了解攝影的用戶來說也都是顯而易見。

徠卡鏡頭幫助松下迅速確立了自己在數碼相機市場的地位,而對於徠卡而言,LC5的機身設計也非常複合其口味。於是在2002年,徠卡藉助LC5的機身推出了全新的Digilux 1。相對於過去與富士合作的產品,Digilux 1在外觀設計上讓人眼前一亮,從此徠卡數碼相機也走向了新生(可以價格還是讓人難以接受)。

其他重要機型:

佳能EOS 1D:佳能第二台完全自主研發的DSLR,而是其首台頂級DSLR。它使用了佳能EOS 1V的機身,確立了佳能頂級數碼單反的雛形。

尼康D1X/D1H:從2001年開始,尼康將其頂級DSLR劃分為兩個系列,並且一直持續到今天。X代表更高的像素,而H代表更高的連拍速度。

2002年:潛望鏡式鏡頭現身

美能達在2002年創造了全球第一款潛望鏡式鏡頭,並將之運用在DiMAGE X數碼相機上,而由於這支創新結構的鏡頭,DiMAGE X也一舉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小、最輕、最薄的數碼相機,並一舉奪得了日本相機大獎特別獎、歐洲TIPA大獎最佳設計獎以及歐洲ELSA大獎最佳輕便數碼相機三項大獎。

DiMAGE X的潛望鏡式鏡頭鏡片排列方式與一般相機鏡頭有很大不同,其鏡頭是由位於機身一側的多枚鏡片自上而下排列而成,而作為核心的CCD則位於鏡片最下面的機身底部。與傳統前後排列鏡片的數碼相機相比,潛望鏡式鏡頭的獨特設計無疑可以大幅縮小對機身厚度的要求,而且這種鏡頭還是純粹的內變焦、內對焦結構,因此鏡頭永遠不會伸出機身。

自DiMAGE X之後,無數廠家都加入到潛望鏡式鏡頭的行列,而數碼相機的厚度也在潛望鏡式鏡頭的支持下一次次突破極限。可以說,美能達潛望鏡式鏡頭的出現為未來輕薄數碼相機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對卡片式DC而言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其他重要機型:

松下FZ1:這又是一款充分體現出徠卡鏡頭實力的產品,它是第一台採用了F2.8恆定光圈鏡頭的DC。這一經典鏡頭從FZ1開始,經過FZ2、FZ10和FZ20共四代之後宣告終結。從FZ20發布的2004年直到目前為止,市場上再也沒有出現過使用F2.8恆定光圈鏡頭的數碼相機。

適馬SD9:這是適馬第一台DSLR,也是第一台採用X3感測器的DSLR。Foveon X3感測器上的感光像素被分為三層,每一層用於接收不同的色彩(紅、藍、綠)。基於這一原理,感測器上的單個感光原件(分為三層)尺寸要

比傳統CCD或者CMOS大得多,而整個感測器的尺寸又可以做得很小,因此其在減少功耗上具有明顯優勢,並且可以獲得非常逼真的色彩表現以及非常高的動態範圍。不過,分層結構也導致Foveon X3在低光照條件下表現不佳,雜訊相比傳統的CCD和CMOS都有一定差距。

柯達DCS Pro-14n:這是第一台採用尼康F卡口的全畫幅DSLR,它以尼康F80機身為作為基礎,使用1398萬像素的全畫幅CMOS感測器,它的面世同時引發了無數攝影愛好者對尼康全畫幅DSLR長達6年的強烈呼聲。

奧林巴斯C5050:歷史上擁有F1.8最大光圈的數碼相機誕生在2002年,這就是奧林巴斯的C5050,到目前為止也沒有哪一台消費類數碼相機能夠在最大光圈這個參數上超越C5050。

佳能EOS 1Ds:佳能首台全畫幅DSLR,擁有1140萬像素的全畫幅CMOS感測器,完全自主研發,它的出現為佳能在之後5年內稱霸全畫幅DSLR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其他重要事件:

三星進軍數碼相機市場:2002年,韓國三星公司宣告進軍DC市場,並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台數碼相機——Digimax130。

2003年:CCD防抖技術出現

2003年7月,繼柯尼卡與美能達宣布合併之後半年,柯美公司發布的新一代旗艦數碼相機A1向世人展現了一項震撼業界的技術——即CCD防抖技術,柯美稱之為「AS」。

AS的原理是通過CCD感測器針對相機的晃動進行位移,從而補償相機抖動的影響。雖然發生位移的部件不同,但是CCD防抖和鏡組防抖(以尼康VR和佳能IS為代表)在原理上是一樣的,它們都是通過改變光線照射到CCD感測器上的位置來發揮作用的。

正是因為CCD防抖和鏡組防抖在效果上沒有太大差別,因此當AS技術首次出現時並沒有引發太大關注,直到柯美推出具有相同技術的α-7D之後,AS的價值才顯現出來(當CCD防抖技術運用在DSLR上時,它能令所有安裝其上的鏡頭變為防抖鏡頭)。

其他重要機型:

佳能EOS 300D:這是首台售價在萬元以內的DSLR,它的出現極大地推動了DSLR普及的進程。

奧林巴斯E-1:第一台以4/3系統為基礎設計的、完全數碼化的DSLR,它也是世界上第一台具有超聲波除塵功能的DSLR。

索尼T1:索尼近代卡片DC的始祖,它的出現奠定了索尼在小型DC領域的王者地位,並為同期其他品牌小型DC樹立了標尺。

佳能A70:這是歷史上最成功的低價全手動DC,在數碼相機價格高居不下的背景下,A70的出現拯救了一大批喜愛攝影、但囊中羞澀的色友。而在這一批用戶的支持下,佳能的品牌號召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其他重要事件:

柯美的成立:2003年1月,柯尼卡與美能達宣布合併,2月開始使用合併後全新的公司標識和名稱——柯尼卡美能達。隨後,在經過5月份股份交換合同的簽定、6月份股東大會上對股份交換合同的表決認可、8月5日通過交換股份方式實施了經營合併、10月1日實施了集團內事業的整合後,日本柯尼卡株式會社和美能達株式會社的合併重組終於塵埃落定。您可能關心的專題:數碼相機十大品牌:http://www.maigoo.com/maigoo/052smxj_index.html數碼相機/拍攝知識課堂講解首頁:http://www.maigoo.com/maigoo/052smxj_zs.html


推薦閱讀:

蜀綉傳奇
《洛神賦》傳奇
傳奇風水:過路陰陽的不傳之密
洛克菲勒家族:代代皆傳奇
古龍《楚留香系列·鬼戀傳奇》

TAG:相機 | 數碼相機 | 數碼 | 影像 | 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