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1719——1804年)字崇如,號石庵,山東諸城(今高密)人,與江青,康生和現在的莫言是老鄉。劉墉32歲時才得中進士,時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本為殿試狀元,但在其父劉統勛的堅持下,乾隆將劉墉改為二甲第一,於乾隆十七年授編修。乾隆二十年劉統勛任陝甘總督期間,因查勘巴里坤哈密駐兵事宜,附和將軍永常辦理失宜,劉墉亦被牽連革職,拏交刑部治罪,到十月時,乾隆恩旨釋放,復授編修。此後又充任廣西鄉試正考官、提督安徽學政等職。 劉墉,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劉羅鍋」,其實劉墉並不是真「羅鍋」,只不過是略微有一些駝背而已,傳說中給誇大了。當然,他的事迹也遠不是像電視劇里描述的那麼回事,最起碼在政績上,照他爹的水平就差了一大截。政績不行,但劉墉書法整的好。清代有名的四個書法家「成、鐵、翁、劉」,其中「劉」指的就是劉墉。 從劉墉的仕途經歷來看,可謂一路坎坷,前後兩次獲罪。尤其是第二次,已被議處「擬斬監候」,幾欲受死,而乾隆格外開恩,將其從寬處置。無疑,乾隆給了劉墉莫大的恩惠,但這種恩惠是建立在乾隆感念劉墉其父劉統勛卓越功績的基礎上。 |
|
|
|
|
推薦閱讀:
※評論:為群眾辦實事才是最紮實政績
※淺談政績
※政績考核告別「唯GDP論」將給百姓帶來什麼?
TAG:書法 | 政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