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館藏吉州窯瓷器賞析

  王丹丹

  吉州窯在中國古陶瓷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千多年前吉州窯工匠的製作技藝,推動了中國古陶瓷業的發展和提高,同時為景德鎮窯瓷工們成功燒造清新淡雅的青花瓷作好了技術上的支持,進而為元明清瓷業迅速繁榮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吉州窯創燒於唐代晚期,興起於五代,發展於北宋,極盛於南宋,元代以後逐漸衰落,有七八百年的燒造陶瓷歷史。吉州窯在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永和鎮內,由於唐宋時期習慣上以屬地州名命名窯場,吉安自隋至元初曾稱為吉州,永和鎮隸屬吉州所轄範圍,因地得名,故稱吉州窯。又自東漢至宋,在永和曾置東昌縣,所以吉州窯又稱東昌窯、永和窯。 由於歷史的原因,長期以來人們對吉州窯的面貌所知甚少,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幾次考古發掘,才使我們對它有了較全面的了解,呈現出一個清晰的重要窯場的大型場區。吉州窯在以永和鎮為中心的贛江兩岸淺山叢林,綿亘逶迤延續數十公里,主要窯場有永和窯、臨江窯、彭州窯等。考古發掘實物資料證明,吉州窯是我國古代江西地區舉世聞名的綜合性民間瓷窯,該窯生產的產品具有濃厚的地方工藝風格與民族藝術特色。吉州窯產品類型豐富多彩,民眾廣泛使用。宋元時期吉州窯也是全國重要陶瓷器產品出口地之一,為促進中國和周邊各國的貿易往來以及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吉州永和窯遺址現存窯包有窯嶺、尹家山嶺、蔣家嶺、松樹嶺、曹門嶺、曾家嶺等24處,分布面積達3平方公里以上,是宋元時期獨步一時的綜合性民間大窯,爐火不熄,在歷史上曾與定窯、磁州窯、鈞窯、耀州窯、建窯等窯場齊名。

  談到吉州窯的概況與成就,就不能不提吉州窯中的一處重要窯場——臨江窯。臨江窯位於吉安市天玉鎮內,靠近贛江的東岸,與永和窯隔江相望。1991年在京九鐵路勘探時發現了吉州臨江古窯,因出土大量與吉州永和窯相類似產品以及青花瓷、仿龍泉窯產品,因而被列為吉州窯的一支主要遺址,也有力地證明清代蘭浦著《景德鎮陶錄》所記載的「宋元吉州分窯」的情況,是比較可靠的。據臨江窯遺址發掘報告,該窯址堆積與作坊遺址高達四米,總面積達一萬多平方米。挖掘整理後考證,起自唐宋五代開始,窯火一直延續到明末,共約八百餘年。臨江窯遺址囊括了泥土選取、淘洗瓷土、制坯成型、配兌上釉、入窯燒制的生產流程,從而再現了明末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所描繪的中國古代制瓷生產工藝全過程。1991年吉州臨江古窯發掘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成為全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工藝流程最完整、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瓷器生產窯址。

  吉州窯釉色豐富多彩,有黑釉、白釉、青釉、褐釉、綠釉、黃釉、青白釉、花釉、碎紋瓷、青花瓷、仿龍泉瓷和琉璃器等等;裝飾工藝有彩繪、刻劃花、剔花、印花、剪紙貼花、木葉紋和瓷塑等。最具代表性的是釉下彩繪和黑釉瓷中的木葉紋、剪紙貼花等獨特個性的產品。現在我們把安徽博物院的吉州窯三件藏品:北宋綠釉獅蓋香薰、南宋黑褐地白花蓮花紋梅瓶和南宋褐彩水波紋枕介紹給大家。三件藏品釉色滋潤,裝飾別緻,器形完好,可以讓我們重溫一下吉州窯精品的風采。

  南宋吉州窯黑褐地白花蓮花紋梅瓶。(圖一)1955年安徽巢縣出土。高29厘米,口徑6.2厘米,足徑9.6厘米。瓶小口,外卷,短頸,溜肩,橢圓形腹,矮圈足。黃白色胎,器體輕薄細緻,瓶口、頸部施白釉,肩以下為黑褐色,有兩道白色弦紋,弦紋以下是黑褐色釉,底足部分有一道較寬的白釉弦紋。

圖一

  這件梅瓶裝飾工藝是釉下彩繪,吉州窯的釉下彩繪以鐵元素為色劑,一般不施化妝土,直接在胚胎上用鐵質彩料繪畫,然後再罩一層薄透明釉,燒成後彩繪多呈黑褐、褐色或紅褐色。其彩料隨所含金屬比例不同,而導致多種的呈色效果出現差異,同時窯溫的變化也影響彩繪色調。吉州窯的顏色釉瓷最為人稱道的是黑釉、綠釉和釉下彩繪,其中每類釉色還有區別,如黑釉瓷有純黑釉、窯變釉,以及黑褐釉。釉下彩繪有白釉地黑褐花,也有黑褐釉地白花等等。吉州窯的顏色釉再罩一層薄的透明釉,這種透明釉隨著窯溫的高低產生出高亮玻化釉,或是呈半透明釉。在南宋鼎盛時期的永和窯精品一般地釉和透明釉質量非常好。梅瓶就屬釉料上佳的一類。吉州窯的燒瓷溫度不太高,所以器物上縮釉爆釉等情況少見,黑釉一般釉層薄。像建窯黑釉在燒造過程中,因釉厚下垂而形成的「流淚」現象鮮有。由於鐵料著色劑比較穩定,依靠釉層的遮蓋、經焙燒而顯露明澈晶亮的藝術效果。同時色彩在釉下,彩繪不易磨損腐蝕,色澤瑩潤,經久不變,深受民眾青睞。從江西豐城市「淳熙十年(1183年)墓所出牡丹紋瓶,南昌縣「嘉定二年」(1209年)墓出土彩繪奔鹿紋罐和彩繪蓮花紋爐等精美器物來看,吉州窯的釉下彩繪技術在南宋前期已達到了十分嫻熟、精緻的程度。這件南宋梅瓶可說是南宋吉州永和大窯彩繪頂峰時期扛鼎之作。猶為可貴的是梅瓶彩繪採用了黑褐釉地白花的裝飾風格,畫意高超,工藝精湛,嚴謹細膩,絲絲入扣,顯示出器宇不凡的珍貴、稀罕的價值。

  梅瓶中的蓮花在中國古代陶瓷裝飾藝術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東漢時期佛教傳入中國,蓮花紋給人們帶來了新的文化內涵和表現形式。1972年南京靈山南朝墓出土的青瓷蓮花尊,通體裝飾帶有濃厚宗教敬畏色彩的蓮花紋樣。同時也反映出制瓷工藝的巨大成就。我國瓷器上的蓮花紋到唐代逐漸淡化宗教色彩,多了幾分生活氣息,突破了一直以來蓮花的圖案化、規範化模式。宋代以來陶瓷蓮花紋樣出現了百花齊放局面,人們的宗教精神思想與世俗觀念充分地發揮出來,大量富有民間生活氣息的圖案十分盛行。吉州窯與磁州窯是我國南北兩大民間著名的窯場,產品種類繁多,陶瓷上的蓮花紋飾同樣具有鄉土色彩,形態豐富多樣。吉州窯蓮花紋彩繪風格與磁州窯一脈相承,深受其工藝到裝飾的影響,在繼承的基礎上有發展和創新,保持著自身的鮮明特點,如蓮花運筆流暢,施釉較薄,形成色彩柔和、含蓄婉約的瓷繪風格;瓶體燒成不施化妝土,直接用白釉在抷胎上彩繪蓮花、荷葉及蓮蓬組成的圖案,用鐵料施黑褐色,而不是北方磁州窯系一般鐵質含量較高的黑色彩。

  南宋吉州窯褐彩水波紋枕。(圖二)高9.4厘米,長28.6厘米,寬11厘米,中腰7.5厘米。長方形,束腰,內空。瓷枕胎米黃色,較緻密。這件枕也屬於釉下彩繪瓷,淡薄施白釉,彩繪釉色棕褐雅緻、晶瑩。枕腰四面呈弧形內凹。枕六面都繪有紋飾,上下兩面為水波紋,前後兩面繪卷草紋,兩端面為花卉紋。六個面相交繪褐彩寬邊,形成六個開光,六面三景,各具魅力。枕一端有一直徑為1.5厘米的通氣孔,孔位於花蕊處,另一端的四角有墊燒痕。

圖二

  瓷枕在隋唐時期就已多見,也是百姓常用之物。瓷枕用途,大體是日常生活用品,其次為墓葬的明器,再是醫用的脈枕,還有一種動物枕,它的形體較小,應屬於玩具之類。所以瓷枕在多個窯口都有生產,型制各異,釉色豐富。這件釉下褐彩水波紋枕,繪畫纖細,布局繁密,造型優美,色彩白褐相間,柔和自然,屬南宋時期吉州窯的精品。吉州窯瓷枕的燒造有典型的南方窯的特點,在瓷枕燒法上一般採用豎立燒制,而北方枕多使用正燒或側燒方法,枕底無釉或一側四角有四個支燒痕。該瓷枕繪畫的水波紋、卷草紋、折枝蘭花、開光、寬頻紋都是吉州窯較典型的紋樣。在罐、瓶、壺、枕和爐等器物上所飾的主紋、邊飾都經常出現。這些都是我國陶瓷傳統的紋飾。其中水波紋、卷草紋、開光紋在元青花瓷上同樣大量採用。並且與其他紋樣結合組成新的圖案。吉州窯的釉下彩繪與景德鎮窯的元青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釉下彩繪和青花瓷的區別只是在於彩繪顏料成份不同,(一個是鐵料,而另一個是鈷料),因而吉州窯釉下彩繪瓷大量的燒造和成熟,為元代景德鎮窯清新淡雅的青花瓷出現奠定堅實基礎,做好了技術上的探索、先導和準備。也為元青花裝飾構圖、紋樣,提供了豐富的來源。另外,吉州臨江古窯上世紀90年代也出土有青花器物,多屬於元代的產品,並且這些標本已完全顯現青花瓷的特徵,其中發現了元初甚至更早一些的青花瓷早期產品。可以說,臨江窯生產的青花也為景德鎮元青花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參考意義。

  北宋吉州窯綠釉獅蓋香薰,(圖三)1964年安徽宿松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墓出土。通高32厘米,口徑12.2厘米,底徑12.3厘米。上半部蓋塑成蹲踞的獅子,獅側目昂首,尾巴上翹,蹲在蓮蓬果上,獅頸部掛有三個鈴鐺,前足踏綵球,姿態雄健,生動活潑。下部台基塑成一蓮花須彌座。蓮瓣有的特意不施釉,露出黃白色胎,別有韻味,綠釉肥厚光潤,造型和裝飾頗具匠心。

圖三

  宋代全國同期燒低溫綠釉的窯口不計其數。綠釉瓷也是吉州窯的大宗商品之一,大部分綠釉因窯溫偏低,瓷化程度也不高,所以大都胎骨脆折,釉附合度不足,剝釉現象比較嚴重。釉色有深綠、黃綠、淡綠等。其吉州窯綠釉也有一定獨創的創意或個性特徵,如綠釉瓷深剔花,刻劃花和印花等。特別是深剔刻裝飾工藝顯得尤為精彩。但是吉州窯綠釉的所謂「似瓷非陶」的胎,是因為就釉質釉色燒成的需要,窯溫往往都稍欠火侯,所以時間久器物極易損壞,大件完整品佳的深剔刻綠釉瓷存世的稀見。吉州窯早期的釉也為解決窯溫低的問題,一般採用了兩次燒成,如綠釉枕,先高溫燒素抷,再上釉,二次低溫燒造。後來綠釉燒造溫度略高了,胎質也堅硬,釉色地透明,玻璃質感較強。瓷器工藝進一步提高發展,並可一次燒成較高溫的綠釉,非常精彩、華美。北宋吉州窯綠釉獅蓋香熏就是一件有出土年代傳承有序的,胎釉緊密、堅硬、潤澤的精品,為研究宋代瓷器文化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寶貴的實物資料。吉州窯瓷塑作品在製作手法上可以分為捏塑和雕塑兩種。捏塑是採用當地的泥料,以手捏、堆帖及竹籤工具等使用技法來製作其立體的形象,不事繁複雕琢,手工造型痕迹明顯。題材形象大致有人物、神像、動物和玩具等多類。大部分捏塑施深褐色、醬黃色、綠色釉等,但多半截釉不到底。一些形體較小的略施米黃色薄釉,或加以褐彩斑點。捏塑手法多用於製作複雜精細的立件,首先是以捏塑方法求得大體造型輪廓,然後再局部的加工修飾。工匠採用傳統剔刀的剔刻手法,使人們感受到了雕塑的力量,刀峰的味道。吉州窯瓷塑的工藝特徵及文化內涵在這件香薰上淋漓盡致體現出來。古代任何一個大窯的產品基本可分為精細生產和粗糙生活用品,以適應不同的社會消費群體。吉州窯是大窯,也是民窯,人們燒造陶瓷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追求商品的利潤,商品的基本屬性規定了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價值。這件香薰是一件燒香供奉的用品,更是一個質量上乘的觀賞陳設品,瓷器上呈現以米黃的暖色調,配以綠釉色,展示雕塑藝術形象審美情感,北宋的崇文重藝的精神氛圍表達出來。

  吉州窯的影響力巨大,遍及大江南方各地,江西贛州窯、四川廣元窯、西壩窯、廣東南海窯、福建磁灶窯等窯區的部分產品,從工藝裝飾特徵上看應歸屬為吉州窯系的範疇和風格。甚至在東南亞以及印度、阿拉伯等地,都曾發現吉州窯或具吉州窯風格的瓷器。吉州窯的南宋黑釉木葉紋盞瓷器在日本被定為「重要文化財」彌足珍貴,影響深遠。所以說吉州窯在民窯中是無可爭議的佼佼者、領跑者。

推薦閱讀:

安徽相法整體判斷思路
蕪湖軌道交通線網圖WHU2020 1.0
說到安徽人,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安徽對外漢語老師哪家好?

TAG:瓷器 | 安徽 | 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