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長期持有平安,會有滿意的回報嗎?

2007年5月,中國平安登陸A股市場。

兩年來,除了2007年曾有過的短暫歡愉外,留給投資者的更多是惆悵,失落,憤懣和痛楚,巨額增發,天價高薪,富通損手,馬明哲領航下的平保給A股投資者的印象幾乎沒有正面的,股價從148.43元,墜落到19.75元,令持有者的財富巨幅蒸發,蒙受慘痛,一時間,罵明哲,咒平安者,有如過江之鯽,充斥坊間,懷疑聲討聲,不絕於耳。

平保是一家優秀企業嗎?平保還有光明的未來嗎?持有它還能獲得回報嗎?

風物長宜放眼量。評價一個人或一間企業,最好能夠全方位,多角度,長周期來綜合考量,這樣得出的思考和結論,才不會有失理性和客觀。

未來待驗證,歷史已呈現。透視平安的整個發展史,21歲的平安,不能不說是一段傳奇。它給予股東的回報,無論是哪個時間段進入和退出的,都沒有失去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相反,結果豐碩羨人。

1987年,招商局投資大約4億元,在蛇口創辦了招商銀行,次年,又與工商銀行投資4500萬元,創立平安保險。

20餘年過去了,2009年中,招商銀行凈資產841.9億元,是初始投資的210倍(兩家企業中途都有陸續融資,此處不計)。

平安凈資產903.3億元,是初始投資的2257倍。平安總資產從1988年底的0.53億元,增至2009年中的8300億元,增長15660倍。

事實上,衡量發展中國家保險公司價值的真正指標不是PB或PE,而是內涵價值(EV)。2009年中,平安的EV為1427億元,21年,股東價值增長了3500倍(假設1988年以初始投資為股東價值估算)。

平安回報是招行的17.5倍。在投資者的心目中,招行一直受人尊敬,上市7年亦予投資者7倍回報,如果招行可以稱為優秀甚至偉大的企業,那麼,平安呢?

簡單的數據統計與對比,可能不太科學,有失公允。下面我們從平安歷年來有據可查的進入與退出的部分股東來分析,其持有平安股票是否失去了時間和機會成本。

1:招商局集團

1988年投資2000多萬元與工商銀行發起設立平安保險,後又陸續增資,2002年將所持股份以20億元的價格轉讓,據說回報是投資額的10倍。

2:高盛和摩根士丹利

1994年6月,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各投資3500萬美元參股平安保險(6倍PB),2005年5月,以10.39億美元轉讓給滙豐,11年回報14.8倍。

3:林立

2003年,林立的立業公司以5.93元(此價格為2002年凈資產4.73元的1.25倍)的價格獲得深圳市投資管理公司出售的8800萬股平安股權,估計總轉讓款為5億元左右,2003年12月,平安10轉10後,立業的股份變更為1.76億股,今天這部分股權總價值88.7億元(以2009年8月17日平安收市價50.41計,下同),6年回報17.7倍。

4:滙豐

2002年10月,滙豐以6億美元(約人民幣50億元)認購平安2.46億股,成為其第二大股東。入股價大約為20.3元。此後,平安經歷10送10後股本擴張,平安香港上市前成本約為每股10港元左右,股份變更為4.92億股。今天總價值301億元(以2009年8月17日香港收市價61.2港元計,下同),7年6.02倍。

2004年6月,平安香港上市,滙豐又集資12億港元增持平安股權至9.9%,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增持價即平安發行價10.33港元,相當於2.7倍EV,3.9倍PB。5年回報5.9倍。

2005年6月,滙豐又以84.01億港元,增持平安已發行股本9.91%,總持股增加到19.9%。增持價格13.2港元,較當日二級市場溢價9%,相當於2.3倍EV,3倍PB。4年回報4.6倍。

5:源信行

2003年,招商局將持有的14.3%的平安股權轉讓給寶華投資和源信行,3.53億股中1.9億為源信行所得,1.63億為寶華投資所得,轉讓總價款據說為20億,平均每股5.66元(1.2倍PB),10送10後源信行股權增至3.8億股,今天價值191.6億,6年回報17.8倍。

6:新豪時

新豪時和景傲為職工和管理層持股,二者由來頗為複雜。1996年,平安內部職工持股更改為新豪時公司。總股本2.05億股,持有3.896億股中國平安和其他金融資產(1.782億股平安證券以及多項投資)。一股新豪時等於1.9股中國平安和0.87股平安證券。當時,新豪時的交易價格是1.76元。不計平安證券,新豪時今天持有平安市值196.5億元,13年回報54.4倍。

2006年2月,馬明哲在平安金融學院講話時表示,平安為國內股東創造的資本回報率達到了35倍。當時,平安在香港的股價為17.8港元,由此推算,平安的原始成本為每股0.51元左右。我們不知道他指的是職工股,還是原創時的股東。時至今日,這一回報數字再次改寫,21年100倍回報。以市場瘋狂時平安的148.43元為基準,回報則是290倍。即使按照我們認為的合理估值3倍EV60元,回報亦有117倍。

這不禁令人想起平安的同城且同齡兄弟萬科來,萬科自1991年A股上市以來,回饋投資者的回報超過50倍。慧眼識珠的劉元生更是諧萬科共抒傳奇,400萬變成14.9億(2009年9月4日收市價11.17元),締造了21年370倍的佳話和神話。

再來看看二級市場投資者的境遇。

平安以10元左右的價格發行並登陸香港市場,只要你頭腦不太發熱,付出的買價在2倍EV以下,今天,你都能夠獲取5年6倍的收益。

至於A股,2007年3月1日平安股價為46.79元,2009年8月17日平安股價依然只有50.41元,兩年多時間,投資者獲得的回報才區區7.8%。原因有二,一是上市爆炒,估值過高,46.79元,相當於4.4倍EV,6倍PB。而今天,金融危機氛圍的投資者,只重表面因素,量PE和PB,不管真正的價值,50.41元,PE61倍(半年報0.59*2),PB4倍,其內涵價值只有2.5倍。如果當時市場能夠稍微理性一些,給予2倍EV以下的價格21元發行並上市,今天A股的投資者即使在低估狀態下仍然可以獲取2年2.4倍的回報。

一路走來。中國平安幾乎給予了所有股東滿意而豐碩的回報(A股股東暫時是個例外,不是平安不厚道,而是投資者太瘋狂),無論是發起人,還是中途進入者;無論是外資,還是內資。

中國平安在並不透明的股權更迭中秉持了寧與家奴,不與洋人的原則,肥水流在內人田。永遠也不要去夢想獲取如林立或源信行之類的便宜,你沒有他們的關係與資源。這個社會從來就不具備絕對意義上普適的公平與正義,作為投資人,需要的不是憤世嫉俗,試圖改革現實,適應,才是最優選擇。畢竟,今日之國家,較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公平,更正義,更具潛力,更多機會。生活在今天,值得慶幸,父輩辛苦勞作一生的財富,我們一日便可賺取。

買價決定報酬率,二者成反比。如果你想獲得跟滙豐一樣的回報,你的買價就不應該超過2.5倍EV,3.5倍PB。你有經驗,有勇氣,敢於在街頭喋血時買進,你一樣可以做的比林立們不差,在風聲鶴唳中,你可以利用市場的極度非理性買到1.2倍EV,1.5倍PB左右的中國平安,站在與權貴們一樣的起跑線上,3年5倍,何憂之有?

即使是王石這樣德才俱佳的企業家,在汶川震災後,因為一些並不過分的言論,依然飽受非議,眾加責伐。21年前,馬明哲帶領13個人,將時年5312萬元總資產的平安,做到今天員工39萬,總資產8300億之規模。如果說王石不能稱為好人,馬明哲不能稱為能人,試問,在當今中國企業界,還有誰可稱好人,能人?

歷史已經證明,那些以合理或低估的價格曾經或正在擁有平安的股東,都獲取了不俗的回報。至於未來,50年乃至100年,平安還有沒有光明的前途,我們不知道,馬明哲不知道,沒有人知道,我們也不用知道,50年,我們不在了,平安也許倒閉了,我們的國家現在這樣的太平盛世,可能正在經受考驗。從長期看,平安可能成為波克夏,也可能稱為AIG。

但是我們能夠明確判斷,3--5年內,平安的日子會過的滋潤,A股有一段激動人心的故事開講,好賭的國人將舉辦又一次的瘋狂派對。那時,也許我們該跟平安說再見了。從2009年5月10日開始,我們沒有買進一股平安,事實上我們早已無錢可買,我們更不會賣出一股平安,2009年,我們的投資策略中沒有賣出。儘管在平安股票上獲取了100%的收益,但離3年3--5倍回報,還相去甚遠,對於自己的貪婪,我們深信懷疑。


推薦閱讀:

隆鼻不是消費 而是一筆超高回報的投資!
這隻狗陪伴主人18年,當它老到走不動時,主人的回報感動無數人
不得不看的買房常識 告訴你哪層樓的回報率最高
陳大惠:你怎麼對待別人,最後一定回報在你身上!

TAG:回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