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帝是被慈禧太后毒死的嗎?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十七日(公元1908年11月10日)下午5點,太陽剛剛落入地平線下,一個太監按例到瀛台,送來一個裝著奏摺的黃匣子。光緒皇帝打開後,立刻在燈下動手批閱。同時,皇帝的晚膳也到了。與此同時,住在儀鸞殿的慈禧太后「病忽轉劇」,右胸劇痛,幾乎完全喘不上氣來。於是,她像往日一樣,派出一位太監,以太后名義向光緒賜食(因此從來無人敢檢查是否含毒),12分鐘後,食品送到。光緒皇帝如往常一樣起立謝恩,併當即將賜食吃下。
後來發生的事情令人驚奇:慈禧命奏事處的太監到內務府,安排人將光緒皇帝的棺槨抬進乾清宮。同時,命奏事處的太監趕到四個內務府大臣的家,告訴他們「皇上病重,請堂官即刻進裡頭辦事」。內務府大臣們6點過後趕到紫禁城,太監立刻帶領他們到乾清宮視察了棺槨準備的情況。然後,太監傳達慈禧的命令:立刻回家,明天早上來辦喪事。
當天晚上,內務府卻又接到光緒的諭旨,命內務府大臣火速請江南名醫陳秉鈞和天津名醫張彭年。然而張彭年接到內務府電話後卻說,他自己也病了,不來。
於是,內務府大臣們趕緊請來了這天上午為光緒診視的醫生呂用賓,但內務府按例請示內奏事處,結果是不允許呂用賓進入瀛台。
第二天早上,一名西醫屈永秋看到光緒皇帝肚子疼得在床上亂滾。十九日,光緒水米不進,也不能說話了。二十日中午,《上諭檔》記錄:光緒皇帝「樞靈已散」。
二十一日的下午6點33分,光緒皇帝終於離世。
光緒皇帝坐像。圖/FOTOE
這並不是電影或電視片的鏡頭,也非小說的場景描寫,它是國家清史工程重大學術問題研究專項課題《光緒帝死因研究》課題組主持人、中央電視台的編導鍾里滿的研究成果,這些復原出的當年情形,都寫在他的新書《清光緒帝死因鑒證》之中。
光緒是死於慈禧之手嗎?一百零八年前,37歲的光緒皇帝與73歲的慈禧太后僅隔不到24小時先後去世,蹊蹺的巧合,光緒是被慈禧害死的流言始終沒斷,但是,流言也只是流言,終究沒有證據。
慈禧太后坐像。圖/FOTOE
從2003年起,鍾里滿就投入到探索光緒死因之謎的工作中。十餘年來,這個史學圈眼中的「外行」用另外的方式,找到了一些與眾不同的證據。他覺得,自己發現了光緒帝死亡的真相。
光緒頭髮上的砒霜
2003年,中央電視台科學與教育頻道的紀錄片編導鍾里滿注意到,自從1980年清西陵的光緒皇帝墓開棺後又重新封閉,有兩撥人研究了光緒皇帝的死。一方是參與開棺的考古隊的領導陳寶蓉寫了一本書《清西陵縱橫》,說測試了光緒的頭髮和骨頭,結果沒有發現有毒也沒有外傷,因此是屬於正常死亡;另一方,是中國中醫研究院的陳可冀先生等,將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保存的皇家脈案(即看病的記錄和藥方),整理出了一本書,名《清宮醫案研究》。由於慈禧和光緒的脈案最為完整,經他們的研究,結論也說光緒是自然死亡。「你看這兩條線索,一個是地下的考古,一個地上的文字檔案,怎麼那麼吻合呀!」鍾里滿來了興趣。
鑒於當時在民間光緒是被慈禧害死的傳聞連綿不絕,鍾里滿覺得,可以做一部紀錄片,把考古時的檢測手段和宮廷里保存的醫案結合起來講,用科學的方法來澄清這件事,告訴大家,光緒就是自然病死的。
鍾里滿本科學的是物理專業,最有興趣也最擅長的是做這種「現代科學和古代文化的結合」的題材,用他的話說,就是做科學與古代文化的「交叉點」。
在採訪中,陳可冀告訴鍾里滿,從脈案上看,光緒是正常病亡。他特別拿出陳寶蓉的書,囑咐說,最終要以對光緒頭髮和骨頭的測試結果為準。
鍾里滿想,陳寶蓉那裡一定有測試報告。白紙黑字出現在鏡頭裡才有說服力。
而陳寶蓉告訴他,測試的確做了,不過那是一個軍醫做的。
「軍醫在哪裡,他叫什麼名字?」
「他的名字我們也不知道,只知道他姓周」,而且部隊的番號也不知道。當時清西陵所在的河北易縣駐有好幾個部隊,均已調防。事情已經過去二十多年了。
鍾里滿有一個助手叫廖煒,其父母都在八一電影製片廠工作,他讓廖煒去八一廠打聽打聽。「八一廠是個通天的地方,結果通過八一廠子弟一個找一個的,哎,竟然找出來了!」
這位軍醫名叫周長鎖,多年前已經轉業到河北省雄縣醫院。鍾里滿帶著攝製組趕到了雄縣,周長鎖告訴他們,當年他幫助整理過光緒的屍體。但當被問起化驗的情況時,他回答說:什麼化驗?哪有化驗的事啊?他說,部隊的大醫院也沒有這個測試設備,這是一個專門的技術呢。
鍾里滿將周長鎖的講話錄了像,向清西陵方面進行了彙報。同時,他還了解到,1980年,光緒的棺槨再次被封閉時,有一些光緒的頭髮留在了外面,由清西陵文物管理處保管著。他找到相關負責人,字斟句酌地試探說:「能不能借我一根光緒的頭髮去測試呢?有了這樣的測試結果,才對光緒的死因最有說服力啊!」
清西陵方面同意了。允許攝製組採到一小束大約二十根光緒的頭髮。
鍾里滿首先找到北京市公安局毒物毒品檢驗室,但是公安局的負責人告訴他:這種微量元素檢測,還要找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他們有時處理大案要案,也是找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幫忙。
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把這個任務交給了高級工程師王珂。
「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使用的方法叫做中子活化法。」王珂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介紹說,「中子活化一定要有一個基本的東西就是反應堆。把樣品放進去,中子打進去就會與很多元素產生反應,出來會有一個衰變過程,產生一個伽馬射線,每一種元素有不同的能量,通過測量它放出來的伽馬射線的能量,我們就可以知道是什麼元素。而且這種檢測對樣品是無損傷的。」
鍾里滿並沒有告訴王珂這是誰的頭髮。
王珂回憶說,「當時鐘導就問能不能做砷,我說可以的。」
「大約過了一個月」,鍾里滿回憶說,一天晚上,天快黑了,王珂的電話打到編輯部,她說情況有異常,這束頭髮中間有一段,砷的含量達到2404的單位(微克/ 每克),「正常人頭髮里也有砷,但只是0.6個單位,」編輯部轟動了。鍾里滿當時跟在場的人說,這節目就要轉向了!
王珂馬上就要求做第二次檢測。這一次,要按照專業規範到現場取樣。這樣,王珂和北京市公安局著名法醫潘冠民又親自到清西陵取到第二束頭髮。這次檢測的結果仍然是測出了高濃度的砷,是正常人的三百多倍。
但是,這裡有很大的疑問。它只在頭髮的某一段有這麼高濃度的砷。
這是為什麼?鍾里滿會同北京市公安局、中國原子能科研究學院等部門,開了若干次的討論會。到會的法醫們給出了一個說法:頭髮上的這個砷,恐怕不是人體吸收進去的,是從外頭沾上的。法醫說,人在中了高濃度砷毒死亡以後,人體消化道里的細菌開始繁殖,就產生氣體,發脹,把胃腸里的東西從嘴裡給壓出來,法醫們通俗的說法,這叫「死後嘔吐」。光緒躺在那裡,腦後有一條大辮子,就這麼沾上了。
成為國家清史工程的一項成果
對於鍾里滿的工作,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戴逸非常支持。他對鍾里滿說:我們這些老一代的歷史學家,在1980年之前,都認為就是慈禧把光緒殺害的,只是沒有證據。戴逸決定,把探尋光緒之死,列為國家清史工程重大學術問題研究專項課題。鍾里滿因此可以進入到清史工程的資料庫里查閱資料。
2008年,他在翻閱一份清西陵考古隊的報告資料時發現,當時留在陵墓外面的,不光是有光緒的頭髮,還有龍袍。他馬上打電話給清西陵文物管理處主任耿左車,這才知道,清西陵的庫房裡不光存有光緒的頭髮、龍袍,甚至還有貼身的內衣及部分骨頭。
課題組又一次奔向清西陵。一切都嚴格按測試程序走,在攝像機鏡頭前,潘冠民穿著白大褂親自取樣,有四件衣物,一條褲子,還有掉落的殘渣物、從頭髮上刮取的結痂物及頭髮本身、及光緒的部分遺骨,然後封裝樣品,直接交王珂拿去測試。過了不久,王珂反饋了信息,說還是測出了高砷值。其中,最高的是頭髮上粘接的殘渣物達3060單位,顯然支持了光緒頭髮上的砷是外部沾染的結論。再根據對光緒遺骨及部分衣物的檢測,在從脊椎骨上刮下的碎屑和遺骨瓶內的碎屑中,發現砷值非常高,(分別達1209單位和690單位),光緒的衣物,越是貼近身體的內衣含砷的濃度就越高,最高的是最貼身的第四件,最高達2439單位。
這次檢測除了用中子活化法外還用了一種原子熒光光度法。王珂介紹說:「用原子熒光光度法,就是想看它的結構,比如砷,有三價砷有五價砷,你測試後就可以知道是幾價,都佔多大比例。」在檢測報告中人們可以看到:第四件衣物,劇毒的三價砷化物(砒霜)大約佔29%,而毒性不強的五價砷化物佔56%。對比測試近日服用砒霜死亡的試驗小鼠,可以看到小鼠體內劇毒的三價砷達96 %以上,這說明,隨著時間推移,劇毒的三價砷化物(砒霜)會逐漸轉化成毒性不強的五價砷化物;這也說明,光緒身上的砷化物確實是一百年前的砒霜,而不是後來的人潑灑上的。
這份檢測報告最後總結說:光緒的遺骨、頭髮、衣物中高含量的砷化物為劇毒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經科學測算,光緒攝入人體內的砒霜總量明顯大於致死量(60~200毫克)。因此,研究結論為:光緒帝系砒霜中毒死亡。
2008年11月2日,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在北京京西賓館召開新聞發布會,長達1萬字的《清光緒帝死因研究工作報告》首次向媒體公布。這份報告的署名作者為鍾里滿及清西陵文物管理處、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北京市公安局法醫檢驗鑒定中心的專家們。當天到會的,有專家學者和媒體記者一百多人。
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戴逸對於這次的檢測工作給予了全面肯定和高度評價。在新聞發布會上戴逸說:「光緒皇帝被毒害致死,百年之後得以確證,塵埃落定,真相大白。我們今天可以得出結論了。那麼是誰害死了光緒呢?不會是別人,很可能是慈禧本人。以當時的條件、環境而論,如果沒有慈禧太后的主使、授意,應該說,誰也不敢、也不能下手殺害光緒。」
史學界外的後生挑戰
這份報告,對於中國的歷史學界特別是近代史研究界,是一枚重磅炸彈。一百年來,對於光緒皇帝的死因,一直是史學界的重大疑案。因為緊接著不到一天慈禧太后也病逝,實在太蹊蹺了。但是人們沿著史學界的研究常規,始終從宮廷的檔案和其他歷史資料中找不到確切的證據,這疑案就「疑」了下去。沒想到,一個史學界之外的後生,採用現代科技手段,破解了這個疑案之謎。
鍾里滿記得,當第二次的檢測報告出來後,他去向戴逸彙報。那次彙報還錄了音。聽完後,戴逸對鍾里滿說,你是不是可以給我們的專家作一次報告呢?鍾里滿同意了。「後來戴先生就通知我,幾月幾號到清史工程的辦公樓去,我進了會議室一看,一屋子的老中青專家,我都不認識,都坐在那兒,一言不發。我就開始說……當我彙報到頭髮的砷含量2404單位,也就是說是正常人兩三千倍的時候,聽得會場上『嗡』的一聲……」鍾里滿對於那一幕仍然歷歷在目。
儘管鍾里滿的工作得到戴逸和清史學界主流的支持,但質疑和反對之聲始終就沒有斷過。
朱金甫,中國第一檔案館資深研究員,曾任第一檔案館研究室主任、《歷史檔案》雜誌社主編等職。上世紀80年代初,當陳可冀帶著他的研究生周文泉來到第一檔案館查閱清代宮廷的醫案資料準備編書時,檔案館方面就是由朱金甫來配合工作。陳可冀指定周文泉重點負責查閱光緒的醫案,後來作為合作的成果,朱金甫和周文泉共同署名寫出了一篇論文,《從清宮醫案論光緒帝載湉之死》,1982年發表在故宮博物院的院刊上,他們的觀點很明確:從看到的檔案中可以說明,光緒皇帝是生病自然死亡的。不過當時朱金甫在文中就有一句話:「筆者於前年曾往崇陵考察,得見光緒遺骸和頭髮尚存,倘日後有人將之化驗檢查,或可能提供進一步的論據。」
朱金甫由此成為「光緒自然死亡」觀點的一個代表人物。到2008年關於光緒是中毒死亡的檢測報告出來,對朱金甫原有的觀點是極大的衝擊。
已經退休多年的朱金甫先生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的採訪時,坦率談了他的看法。
「科學測試做出來結論,這是求之不得的。我不會因為同我的觀點不一樣,我就反對這個結論。這是有利於學術研究的。而且我是很感謝他們的。當時我是這個檢測報告的五個鑒定委員之一,我是在報告上籤了字的。我的理由是:根據他們研究的這條路子,最後得出這個結論來,我同意。我希望他們的檢測結果是事實,但是平心而論,通過這個檢測結果要下結論,我覺得還是單薄。人家還有質疑的可能。」
朱金甫提出若干要點,來解釋他所言的「單薄」。
首先,我們手裡掌握的文獻資料支撐不了光緒是被毒死的。這裡沒有一個當時在場者的證詞,那些說光緒被毒死的說法,都是間接的證人,都是傳聞而已。其次,從檢測報告看,毒藥的量非常大,怎麼可能光緒會堅持好幾天沒有死?再有,如果說頭髮上的毒物是沾染上的嘔吐物,那麼你怎麼證明這些砒霜不是後來的人帶進去的,特別是,光緒的墓在1938年就被盜過,屍體被拉出來,現場早就破壞了呢……
「那天在會上我發言時,有人就認為我是反對戴逸的觀點,其實不是。」朱金甫說,我只是覺得戴逸先生當時說得太絕對了,現在根據現有的檢測報告,還不能成為「鐵論」。
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副主任、故宮博物院前副院長朱誠如對於鍾里滿的工作明確持肯定態度,不過,他也表達出了一種謹慎:「自然科學發展到現在,用高科技的這種手法,來解決歷史、人文社會科學裡有爭議的重大問題,這是比較典型的。關於光緒皇帝的死因,這個問題是解決了的。從理論上說,從過去的檔案上說,確實有(毒殺)這種可能性。現在又有這種現代的手段來證明,那我們就認定。老鍾做的很重要的一個工作,就是他能聯繫到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的人,幫他做這個檢驗,他的最大的功績在這裡。」
「不過,我希望他接下來的工作能夠做得紮實。我們對社會公布了這個報告,就能聽一聽社會各方面的意見,人家有沒有反駁,我們再去做一些研究。」
鍾里滿對於史學界的那些反對之聲很清楚,但他不以為意:「測試結果報告發表後,到現在,已經將近十年,測量界和法醫界完全沒有異議,而且中國科學院三位院士對我們的測試結果和結論,均給予完全的肯定。
社會上的不同看法主要有五種。
第一是認為,陳寶蓉的書上說,當年測試過,沒有毒物。雖然將委託之人誤記憶為周長鎖,但測試一事,是否確有其事?的確,課題組後來採訪到考古隊員夏清海先生,他說是他請示陳寶蓉後,取了光緒的骨頭到保定地區公安局測試的。具體單位是防疫站。其實,防疫站不屬公安系統。看來是考古隊的理解有偏差。況且,即使是當時的保定地區公安局,也不可能具備測試微量砷元素的設備。陳寶蓉先生也已經在再版的《清西陵縱橫》一書中,將測試一段文字刪去。
第二是認為1938年崇陵地宮被盜後,到1980年再次打開整理之間的42年,有人再次進入地宮,故意向光緒的屍體上潑灑砒霜。其實只要認真查一下考古隊的報告和課題組的檢測報告,便知這種看法完全不成立。
第三是有人以現代做動物標本的概念,認為皇帝死時會塗上砒霜防腐,看來是不熟悉古代典章制度。
第四是有人認為,光緒是慈禧的外甥,因此慈禧不可能殺他。看來是對中國通史不熟悉。
第五是北京大學歷史系有個教授,寫了一篇《光緒帝系砒霜中毒死亡說難以成立》的長文,以偷換科學基本概念的手段,用一支生花妙筆把砒霜說沒了,乃至今天還迷惑著很多人,實在令課題組稱奇。砒霜被用現代科學手段測出,是一個客觀事實,誰不承認這一點,可以再去測試就是了。
我本身不是搞歷史的。我不需要知道慈禧與光緒之間的關係好或是不好,我是用刑偵的手段,來還原這段歷史的真相。」
謀殺案的具體拼圖
在2008年對光緒遺體遺物的檢測工作告一段落後,鍾里滿開始了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揭示「既然光緒是被砒霜毒死的」,那麼什麼時候下的毒,如何下的毒?誰下的毒?
從2003年到2008年這五年主要是做檢測,鍾里滿依靠的是與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北京市公安局,當然更有清西陵的密切合作;而從2008年直到2013年這五年,對下毒過程的考證,鍾里滿基本都是憑一己之力,扎進了檔案堆里,正因為鍾里滿不是搞歷史的,他反而少了很多包袱和束縛,能找到歷史學家們看不到的或是熟視無睹的材料。他把考證的資料範圍,限制在一個很小的,但非常可靠區域之內。
鍾里滿說:「我以現藏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資料(如上諭檔、脈案、內務府《帶醫檔》《日記》等)、參與診治光緒皇帝的醫生之回憶錄、目前能搜集到的軍機大臣、軍機章京的日記、內務府提供給《申報》的消息內容和《宮門抄》,以及內務府大臣增崇的兒子察存耆根據其親歷所著《關於光緒之死》等為依據,進行考證。至於外圍的傳世文字,經查驗後,發現出入太大,不易分辨:即使那些認為光緒帝是非正常死亡的材料,也多與上面所舉的資料相衝突。」
鍾里滿先做了一個排定。從光緒去世的前十天每天的記錄來查。為什麼要查這十天?因為根據現代法醫的經驗,急性胃腸型砒霜中毒的人,一般地,要一小時以後發作(不會有「七竅流血」),然後「數日內死亡」。「這個數日,應該不超過十天吧? 那我就從光緒死前的十天查起。」鍾里滿說。
光緒死於十月二十一日。此前十天,紫禁城裡正在給慈禧太后過生日。生日慶賀一共舉行了三天,從十月九日直到十月十一日。從官方的記載,光緒這三天都出席了祝壽活動,健康情況正常。十六日,光緒早朝接見的大臣之一,就是後來在民國時當過教育部長的傅增湘。十七日,光緒上了早朝,但是,到當天晚上,情況突變。這正是本文開始時所描述的種種事實。
溥儀的《我的前半生》里引了載灃(軍機大臣,後來的攝政王)在光緒死前三天的日記,但最關鍵的十七日卻沒有引。於是鍾里滿千方百計地尋找載灃日記的全文,輾轉找到了群眾出版社的責任編輯,但最終也沒能看到原文。2014年的一天,鍾里滿在逛北京西單圖書大廈時,意外地看到載灃日記已經正式出版上架了,他驚喜萬分,當場站在那裡把書翻開就去查十七日和十八日的日記……
鍾里滿的總結是: 「根據官方的記錄,光緒最後一次上早朝,最後一次批奏摺,最後一次吃晚飯,且飯後發出兩道緊急延醫的上諭,這些均蹊蹺地集中發生在十七日。那麼他中毒的時間只能是十七日的晚飯時分。而且,這個結論是唯一的。還有,光緒雖然已經服下慈禧的賜食,但在一小時後發作之前,表現與正常人無異時,慈禧竟然命人將光緒皇帝的棺槨抬到乾清宮,準備光緒皇帝的後事。僅此一事,就無可爭辯地說明,慈禧太后是謀害光緒皇帝的幕後指使之人。
我的方法和王國維先生的『二重證據法』略有不同。砒霜被測試出是『地下的』客觀事實。但不可能有一份『地上』的歷史資料上直接記錄了慈禧命人毒殺光緒的命令。如果沒有現代法醫,我們就不會知道砒霜中毒『數日內死亡』,更不知道『砒霜中毒後大約一小時發作』,即使有了這些『地上的』資料,我們仍舊斷不出下毒的日期、時間和下毒的主使人。我們是在現代法醫知識的幫助下,才從歷史資料中找到了蛛絲馬跡。在法庭上,即使當事人矢口否認,只要證據完全確鑿,即可定案。歷史考證的道理與此是完全相同的。而且,我找到了兩組獨立判斷慈禧毒殺光緒的證據,都收在這本書里了。」
鍾里滿對《中國新聞周刊》說,「這十年,我就一直在做這件事,所有的時間,包括節假日,都用在這上面了。我堅持測試結果是第一位的,是學物理出身之人的應當之分。整個過程,如前所述,也有相當大的偶然性。但一百年來,這個機會既然讓我遇到了,就一定不能放過。」
值班編輯:陶小草
推薦閱讀:
※這家祖墳就是牛,修鐵路時,光緒不敢令其遷墳,慈禧讓鐵路繞道
※1903年重陽節慈禧宴請外國公使夫人(照片)
※揭秘慈禧的臨終遺言:女人不可預聞國政
※她是慈禧的貼身翻譯,清朝最有國際范兒的「公主」
※探疑——慈禧死前一天,為什麼殺了光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