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迪·艾倫近期電影作品中歐洲小鎮色彩柔和並豐富的畫面感是如何實現的?是後期製作的嗎? |

【Martin的回答(112票)】:

·

謝邀。

對一部彩色片來說,『控制顏色』非常重要,而且應該是貫穿始終的。從導演,美術設計(Production Designer),攝影師,調色師,各個環節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沒看過《午夜巴塞羅那》和《愛在羅馬》,就說《午夜巴黎》吧:

  • 美術設計:從電影最初創意的時候,伍迪·艾倫就是想要把電影設計成暖色調。他想要『熱烈的紅色,熱烈的暖色,因為如果你和你的妻子或女友去一家餐廳吃飯,那有紅紋牆紙(red-flecked wallpaper)和20世紀初的那種燈光(turn-of-the-century lights), 你們倆看上去都會很漂亮。反之,如果你們去一家海鮮館子吃飯,燈一亮,所有人看起來都很醜。 所以這方法很好。這樣會非常討喜,非常可愛。』

  • 攝影:為這部片子掌鏡的攝影師,是@羅登 的偶像,大流士·康吉。為了達到前期設計的目標,攝影師在拍攝時就選擇用暖色調拍攝,外景戲也盡量選比較漂亮的天氣拍,而且為了不讓觀眾注意到攝影機,全片攝影機的運動很有限。而且在拍攝時有意模仿一些印象派名畫的顏色和光線處理,比如像下面這個鏡頭,後景就是模仿莫奈的《睡蓮》。

  • 調色: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伍迪·艾倫第一部使用DI(數字中間片,Digital Intermediate)調色的電影。這種方法可以允許調色師更為精準地調整畫面細部顏色(影史第一部用DI調色的劇情長片是科恩兄弟2003年的O Brother, Where Art Thou?)。伍迪·艾倫討厭新技術,至今還用一台老式打字機寫劇本,用膠片拍電影,之前的電影都是用傳統的化學方法對膠片進行調色的。據老頭自己說,這次試試看效果怎樣,如果好的話,以後電影就都用它調色了。

  • 最後順便說一句,所謂『貫穿始終』不僅是在電影製作的各個環節控制顏色,可能還包括海報設計,

    甚至,首映式上主創的服裝。

    ·

    【羅登的回答(9票)】:

    謝謝@Martin的誠意,但是@Martin已經回答的很好,僅作補充。

    最近這幾部伍迪艾倫的電影我都沒看,但是都是大流士康吉掌鏡,我就想說說了。

    老實說,Darius Khondji最好的三部曲是《Seven》《Evita》《Stealing Beauty》。

    三部電影的導演,三部不同的風格,這三部電影的他,已經攀登到電影攝影的最尖端。

    大衛芬奇的詭秘冷峻,艾倫帕克的宏大敘事,貝托魯奇濃郁的歐洲風貌,在康吉的鏡頭下都表現的非常好。

    隨後他拍攝幾部作品,從《海灘》開始就變得商業化,後面的《致命譯員》《溫布爾登》都是流程作業,你根本看不出來是他的作品。

    波蘭斯基的《第九門》和老搭檔皮埃爾熱內的《異形四》雖有創作,但是導演功力不夠直接拖累他的創作。王家衛的《藍莓之夜》,老實說,他們兩不是1+1=2的關係。

    大衛芬奇的強勢使得他們的第二部《Picnic Room》難產。相信他也很苦惱。

    大流士康吉遇到伍迪艾倫,的確是天作之合,一個對細節要求嚴格的導演和歐洲的背景故事,我感覺正對康吉的路數。

    細看《偷香Stealing Beauty》,應該能感受到歐洲作品的滋味在裡面。

    關於DI,我覺得沒什可說的。

    數字中間片已經是神器,經過DI的洗禮,一個很一般的畫面會被調到很棒的效果,這一點不必多說。

    但是就是由於康吉和老頭伍迪艾倫,這兩部電影都是電影膠片,難得看見Delux洗印工藝啊!

    最後說一句,用膠片拍攝,在羅馬洗印廠用Delux工藝洗印,是每個攝影師的夢吧!!

    當然很多人覺得數字好,這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詆毀膠片。

    只有膠片,才能帶來那種夢幻一般的柔和度。

    【張亮的回答(0票)】:

    當然有後期製作啦,現代電影的製作流程里有一個環節叫——「調色」。

    【汪大佑的回答(0票)】:

    tvc

    原文地址:知乎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艾倫參演的電影《夏洛特煩惱》?
    瑪麗.艾倫.高頓 水彩畫
    影史最有趣的101部劇本出爐!《安妮霍爾》登頂 伍迪艾倫7部劇作進榜
    瑪麗。艾倫。高頓水彩畫(上)
    想讓自己更受歡迎?艾倫的54條處事方法可以幫到你

    TAG:電影 | 歐洲 | 後期製作 | 後期 | 畫面 | 作品 | 電影作品 | 艾倫 | 中歐 | 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