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採蓮:農耕文明的水上符號

採蓮:農耕文明的水上符號2013-10-22 11:52 來源:學習時報 我有話說有12人參與

  作者:秦德君

  採蓮,是農耕社會又一幅文化圖景,是水上飄來的悠然甜歌。

  自古江南多河塘,吳楚越地,水域縱橫,輕煙淡雨,滿目荷花千萬頃,紅碧相雜敷清流。夏秋之際,碧蓮紅花,肥藕嫩蓬,農家女的採蓮小舟盪行於綠雲般荷蓮叢中,「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蓮蓬處處,水色瀲艷,人們輕歌互答,情靈搖蕩。

  農耕文明的蒼璞之美,不僅因為有陌上桑的一抹晚霞,還有湖塘河川的澹然水色;不僅有村舍墟落的裊裊炊煙讓人遠望,更有荷叢輕舟的天然諧趣讓人回味。

  採桑是陌上圖,採蓮則是水中畫。

  漢樂府民歌《江南可採蓮》描繪了碧波蕩漾的蓮藕風光:「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採蓮女巧笑嫣然,清歌悠曼,「田田」之態,把青荷紅花蓬勃生長的意態表達殆盡,它是周邦彥的「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也是鮑溶的「戲魚住聽蓮花東」,你是否聽到了叮叮咚咚的魚戲水聲,還有採蓮人的欣語歡歌?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王昌齡是邊塞詩高手,但他筆下的採蓮圖別有意趣。採蓮女是畫面的中心,可她們在哪兒呢?「笑隔荷花共人語」,只有青春活力和歡聲笑語拂水而來。李白《採蓮曲》說「若耶溪邊採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他的《越女詞》寫「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來」,都有隻聞其聲、不見其人,「菱歌唱不徹,知在此塘中」的婉婷之妙。

  採蓮是夏季農事,亦是江南舊俗。《詩經》中說「山有扶蘇,隰有荷華」,「彼澤之陂,有蒲與荷」。屈原《離騷》中有「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的句子,他在《九歌》中說「築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不僅以荷為衣,還要以荷築屋。蓮荷為生命之重,這是比北宋周敦頤更早的「愛蓮說」。

  農事是一切文明的起源,也是一切藝術與美的起源。採蓮有著最為本朴的美學意蘊,「相看未用傷遲暮,別有池塘一種幽」。王勃在《採蓮賦》中談到,「昔之賦芙蓉者多矣,曹王潘陸之逸曲,孫鮑江蕭之妙韻,莫不權陳麗美,粗舉采掇,頃乘暇景」。可以看到,採蓮很早就成為人們審美的對象,自古以來詩人士子題詠不絕。

  在漢末《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中,情愛已是採蓮吟詠的主題:「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南朝梁元帝蕭繹的《採蓮賦》展示了童話般的蓮叢愛情畫面:「泛柏舟而容與,歌採蓮於江渚」,「蓮花亂臉色,荷葉朵衣香。因持薦君子,願襲芙蓉裳」。不僅有「蕩舟心許」的美麗愛情,還有與屈原一樣「願襲芙蓉裳」、以荷為衣的高潔情懷。南朝梁詩人劉孝威的《採蓮曲》則把「採蓮」這一農事詩化了:「金槳木蘭船,戲采江南蓮。蓮香隔浦渡,荷葉滿江鮮……」

  「採蓮曲」為樂府舊題,內容多寫江南水色風光、採蓮女勞作情態以及愛情的詠唱和追求,歷代大腕詩人都涉筆成趣。唐人儲光羲的《採蓮曲》寫「淺渚荷花繁,深塘菱葉疏」,透著碧水青蓮的水色風光;賀知章的《採蓮曲》中「莫言春度芳菲盡,別有中流采芰荷」是傳頌名句,飄著明麗的水流荷香。明人熊卓的《採蓮曲》「採蓮復採蓮,盈盈水中路。鴛鴦觸葉飛,卸下團團露」,徐彥伯《採蓮曲》「既覓同心侶,復采同心蓮」,白居易《採蓮曲》「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皇甫松《採蓮子》「無端隔水拋蓮子,遙被人知半日羞」,都是蓮藕叢中深情的愛情歌唱。

  採蓮,讓江南的夏季變得旖旎而風流。

  回過頭來看,農耕文明有著相對的安祥璞純,有著孕育人類的獨特文化密碼。揚州寶應是「百里荷花香」的荷藕之鄉,至今盛產蓮藕,唐代詩人儲嗣宗在《宿范水》中曾寫:「行人倦遊宦,秋草宿湖邊。露濕芙蓉渡,月明漁網船。寒機深竹里,遠浪到門前。何處思鄉甚?歌聲聞採蓮。」這些農耕「遺迹」,今天是否還有戲水採蓮、泛歌水上的悠遠和清麗?

  農耕文明碧波蕩漾,盪成一波地平線上永久的水色古香,盪成碧水青荷的文化標符。水色澹然,綠蓋紅葩,人荷相映,蕩舟荷叢,水上飄歌,恬淡遠凈,經千百年積澱,採蓮成為超越自然風光而永久的文化景色。


推薦閱讀:

中國歷史記載中的阿拉伯人,是非常善於經商的,阿拉伯人的經商天賦現在為什麼消失了?
中國公民出境文明旅遊倡議書
歡樂文明過大年
馬斯克要讓「技術重塑地球文明」
為什麼商朝奴隸很悲慘還說商朝文化文明?

TAG:文明 | 符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