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越南使臣穿漢服進貢,國人忘了華夏衣冠譏笑為戲服

中國之所以被稱為華夏,是因為文化之盛,最顯著的文化特徵就是衣冠制度,正如《春秋左傳正義》中所載:「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意即因中國是禮儀之邦,故稱「夏」,「夏」有高雅的意思;中國人的服飾很美,故作「華」。

明萬曆帝冕服

同為漢字文化圈的越南深受漢文化影響,自稱華夏,也繼承中國的衣冠文化。越南歷代傳統服飾漢服影響很深,因為越人自己就把自己視為漢民,視為中華。 當滿清佔有中華剃髮易服,越南黎阮兩朝都禁止學習穿滿清服飾和樣式,保留傳承五千年的華夏衣冠漢服,著交領和寬袖大衣以及留髮髻。如《欽定越史通鑒綱目》就記載了後黎朝正和十七年(1696年),黎熙宗下詔:「 自清帝入中國、剃髮短衣、一守滿洲故習。宋明衣冠禮俗為之蕩然。北商往來日久、國人亦有效之者。乃嚴飭北人籍我國者、言語衣服、一遵國俗。 …… 沿邊之民、亦不得效其聲音衣服、違者罪之。 」

越南人裝扮

越南最後一個朝代阮朝的制度受明清兩朝影響,大體上衣冠制度繼承中國五千年文化,繼承純正漢文化,但是當他們到中國進貢時候,卻被中國普通百姓奚落為戲服。

越南啟定皇帝穿冕服祭天

越南末代王朝時阮朝使臣在滿清時期來中國朝貢慨嘆到自己身穿華夏衣冠在中國,遭遇到中國人的奚落,稱:「使部來京,穿戴品服,識者亦有竊羨華風,然其不智者,多群然笑異,見襆頭網巾衣帶,便皆指為倡優樣格。」

進貢的安南國王

只有當時同為華夏文化的朝鮮王朝能理解越南是繼承了大明華夏衣冠,稱:「朝鮮陳奏兼奏請使李裕元見阮朝使團,覺其「冠帶制度如我國,團領、胸背、犀牛帶、網巾之屬俱大同小異」。

穿漢服進貢的安南國使臣

同時期的朝鮮王朝向滿清進貢,見到身穿華夏衣冠的越南也有如此感嘆:「余入燕都,見安南國使臣。冠帶制度如我國,其團領、胸褙、犀帶、網巾之屬俱大同小異。紗帽如我東樂工所著,而前後飾金花。其人短小,贏黑,善文能書。書尚晉體。官有學士、寺卿等職,為倣中國而然也。噫!一自用夷変夏之後,弁發紅帽遍滿中土,漢官威儀無地可睹。今見安南人,其衣冠文物猶傳皇明舊制。」

更有朝鮮燕行副使閔應洙回國彙報時,曾對仁祖大王感嘆華夏大地衣冠制度無存,只存在戲曲上:"臣赴燕時,欲見皇明舊制,求之而無復存,只於戲子堂有之,先王舊制蕩然矣。燕行使者對清朝「以中華之禮服,反作市胡弄玩之資」,這些越南和朝鮮的使臣看到 中國本土消失的華夏衣冠多感到十分痛惜。

女真人的三次崛起:兩次威震中原,一次入主中原!大總統袁世凱的三大歷史功績,功不可沒!歷史上越南何時從中國獨立出去?地圖裡的越南
推薦閱讀:

華夏有衣,其名漢服
這個80後用9年時間,做出了最美漢服,林志玲穿著它驚艷了全世界!
如何構建現代漢服體系
漢服:和服與韓服的源頭
漢服那點事兒(3):玉鉤初出良渚

TAG:清朝 | 漢服 | 越南 | 華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