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法要與九品凈四土說
念佛法要與九品凈四土說
選編:凈善法師2009年12月28日
[文選一]
什麼是持名念佛?
答:就是一句阿彌陀佛聖號念到底。關於持名念佛,大德告訴過我們,藕益大師告訴過我們,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看你信願的有無,也就是你的信、你的願合格吧?不是單指念佛號念的多,持名念佛是為了伏煩惱,持名念佛叫事一心不亂,實相念佛那叫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不退轉,你也能很快達到念佛三昧,咱們能達到三不退,你就知道了,念不退、位不退、行不退,也就是不管遇到什麼境界胡思亂想的時候沒有,都是正念;位不退呢,看你修行在哪個階段,如果你受了菩薩戒,你行菩薩道,這就叫位不退,如果你受了菩薩戒不知道行菩薩道,你沒有位,你只能念不退而已;那行不退呢?普賢行不退。你要三不退,那決定進入念佛三昧了。念佛三昧就是思無邪,遇到什麼境界全都是正念,沒有一個不好的想法,沒有。持名念佛很好念,沒事兒就這麼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地念唄,但是,一旦業障現前,持名念佛的戰勝不了強大的業力、那種無形的力量,由不得你自己,你那時候都沒有心思念佛了,沒返業的時候不知道哇,一返業的時候啥心情都沒有啊,你還念佛呢?咱就說病,心如刀絞的時候,你要是沒有點兒願力,願力不合格的人啊,就沒有心思念佛了,就開始心裡嘀咕:「哎呀,這咋回事兒?這是不是得了心肌梗?」就該往這上想了,一喘氣憋得慌,快給我輸點兒氧氣吧,保證都這樣想。德行願力合格的人保證不這樣想,正好替眾生承受,如果壽命到了,正好往生極樂世界,他不會貪生怕死的,那個想法沒有,他也不會慌了、亂了,這些都沒有,因為他心裡非常明白,沒有生死。這口氣兒一斷,跟誰有緣就跟誰演戲去啦,因為愚痴跟畜生道眾生繼續了業,多數人都是三惡途啊,因為他不明理呀,那些著相修的,別看他在那兒誦經,在那兒念佛,畜生道啊。一看為他們可憐,一點兒菩提心都起不了作用,處處為自己求,那種自私自利的,處處還瞧不起人,處處還貪,不貪世間法,還貪佛法,不上鬼道上哪兒?積了三惡途的因,不去也不行啊,表面上一瞅確實精進,一天磕500個頭,一天讀幾部經,一天念多少聲佛號,打多少佛七,精進吧?內在的這個思想混亂啊。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這才叫實相念佛呢!當下覺悟,當下增長願力,這就叫實相,因為你深深知道過去心不可得,但是由於著相修行,過去心他都可得,把過去誰傷害過他、誰欺騙過他,牢牢地在腦瓜子亂想,人家都轉正確的想法,他轉起是非的想法,這邊兒磕完頭,那邊兒還存在著是非:「就他那麼修,還能出六道?」誰都不如他,這樣的以後保證下三惡途。
我們現在有的名詞懂了,內容沒落實上,咱就說過去心不可得,誰把過去的事情都忘溜光,就把握當下,你真正能做到這一點,沒有不成功的,個個往生極樂。過去所做的那些不符合經典的、錯誤的都屬於過去,現在我們聞到佛法,聞到覺悟,老是想過去的有啥用?事事當中,能把握住當下,能增長願力,能增長德行,保持一顆覺悟的心,就可以了,就這麼修。
不是心思過去,就是盼未來:「哎呀,我這樣修能往生嗎?」能不能往生就看我們當下,這個當下覺悟了,增長願力,當下深信因果,當下把握住正知正見,你當下的因積得好,就是未來的果報,那肯定是極樂世界。從理上講,是很明白,但真正遇到事相上就迷啦,不知不覺就墮在情裡頭啦,只要你墮到情裡頭,原先修學的佛法,有點兒智慧也迷惑啦,你不知不覺就滑坡了。這個情範圍很廣,有跟父母的情,跟兒女的情,夫妻的情,同修情,師徒情,還有這些個六親眷屬這個情,這個情不知不覺就牽著你,都不知道。有個居士,跟丈夫啥情沒有,出門兒半個月連想都不想,能放得下,但是跟那些狗有情,家裡養6隻小巴狗,小狗稍微有點兒病,就哭得眼淚嘩嘩地,一天要看不著想得就受不了,給它們洗澡、梳毛,被這個情所牽。啥情都得斷,記住了,不執著、不貪戀,只要貪戀其中一樣的情,就往生不了。有個公案,一禪師修到四禪天了,往那一坐,壽命已到,因為他最喜歡一個寶瓶,黑白無常來抓他了,他一看因為自己貪戀寶瓶而被抓,不值得,他把最心愛的寶瓶摔了,剎那就又入定了,黑白無常就找不著他了,無可奈何。咱們難受的時候替眾生承受,蓮花一托無量光一照,就這個鬼來找不著咱們,跟這位禪師一樣,你要一害怕那就完了,有多少凈土法門的同修,往那一坐,修得挺好,阿彌陀佛來接他上蓮台,眼看坐上就走了,由於貪戀孫子,「我要是走,這孫子咋辦?」完了,就這一念,阿彌陀佛就無影無蹤了。我們現在就學著不貪戀,千萬記住,一切隨緣度日,啥也不是自己的,絕不貪戀,這樣以後智慧就流露出來了,智慧是無價之寶,你所貪戀的那個都不值得,流露出智慧,無所不知,真正離苦得樂啦。不貪戀不是讓你放棄,「那我們以後再也不想了,見著以後離開,離遠遠的」,那你也成就不了,就好像我們生活似的,說你貪戀生活,你念多少聲佛,往生不了,說你逃避生活,「我活著沒意思」,你也成就不了。而是在生活中不執著於生活,這樣持名念佛才能心凈佛土凈。
慚愧僧釋果戒與有緣同修共勉。 阿彌陀佛
【文選二】
念佛法要
<摘自海濤法師弘法講義>
念佛法要 一
1.布施為六度之首,勸人念佛為萬行之先,病危者尤易化導,以其有怖死求生之心也。
2.經上云:「欲生彼(阿彌陀佛)國者,當修三福:
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如此三事,名為凈業,乃三世諸佛凈業正因。」
3.王龍舒云:「醫當自念,人身疾苦,與我無異,勿問貴賤貧富,專以救人為心,以結人緣,而積己福,冥冥中自有佑之者。若常如是存心,迴向凈土,必上品生。若因人疾苦而告以凈土,易生信心。使複發大願,以廣其傳,而贖宿譴,以期痊癒,必遂所願。若天年或盡,亦可乘此願力,徑生凈土。常如是以化人,非徒身後上品往生,現世亦福報無窮矣。」
4.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使往生:
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
三者,迴向發願心。具此三心者,必生彼國。
5.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
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
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
三者,修行六念,迴向發願,願生彼國。
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6.佛言:「此觀世音菩薩,一切人天,常須供養,專稱名號,得無量福,滅無量罪,命終往生阿彌陀佛國。」
7.專稱觀音菩薩聖號,獲福滅罪,命終往生,足證與念佛功德無異,願於念佛之外兼念。若遇患難,宜專念觀音,以觀音悲心甚切,代佛垂慈救苦,感應甚速。
8.「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生彼佛國已,成滿諸大願,阿彌陀如來,現前授我記。」
(《文殊師利發願經》節引)
念佛法要 二
1.普賢菩薩告諸菩薩及善財言:「善男子,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
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
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諸轉法輪。
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
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
2.或復有人,以深信心,於此大願,受持讀誦,乃至書寫一四句偈,速能除滅五無間業。
3.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唯此願王,不相舍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4.偈曰:「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一切圓滿盡無餘,利樂一切眾生界。彼佛眾會咸清凈,我時於勝蓮華生,親睹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
5.《悲華經》上記載:文殊師利菩薩,蒙佛授記,於未來南方清凈無垢寶置世界成佛,號普現。普賢菩薩,蒙佛授記,於未來北方知水善住凈功德世界成佛,號智剛吼自在相王。均發願往生極樂世界,足證發願往生之重要。我輩凡夫,應速發願追隨,不可怠忽!
6.若王者、大臣、居士、宰官人等,懺悔罪法:
一者,當正心不謗三寶,不障出家,不為梵行人作惡留難, 應當繫念修六念法。
二者,當孝養父母,恭敬師長。
三者,正法治國,不邪枉人民。
四者,於六齋日,敕諸境內力所及處,令行不殺。
五者,當深信因果,信一實道,知佛不滅。
若有修習如此懺悔法,諸佛護助,不久當成阿耨菩提。
念佛法要 三
1.菩薩坐禪,不念一切,惟念一佛,即得三昧。
2.念佛不能一心,但息想定慮,徐徐念去,要使聲合乎心,心隨乎聲,念久自得諸念澄清,心境絕照,證入念佛三昧。
3.然平日必須多念,從千至萬,心無間斷,則根器最易成熟。若強之使一,終不一也。偈曰:「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
4.持名之法,必須字字句句,聲心相依,不雜分毫世念,久久成熟,決定得生極樂,坐寶蓮花,登不退地。若余年未盡,猶得以其所證,為四眾嚮導,報佛深恩。
5.有疾尚未即死,當息諸牽累,安心端坐,念身無常,念世無常,所有妄緣,一切放下。徐徐一句阿彌陀佛,自然六塵不生,一心清凈。不唯愈汝今生之疾,即生死病根,亦從此拔出矣。
6.菩薩明示:修凈之法,不出專勤二字。專則不別為一事,勤則一虛棄一時,久久成熟,決定得生極樂。足證能將歸向極樂之心,換卻奔走名利之心,放下萬緣,攝心多念,漸入念佛三昧,決生極樂。
7.以散心念佛,難得往生,此法能令心歸一處;一心念佛,決定往生,念數雖少,功德頗深。
8.死生有命,當於病中,一心念佛,求生凈土,慎勿留戀疑慮,致失正念,仍墮輪迴。
9.佛菩薩呼引眾生上大願船——
「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二菩薩,乘大願船,泛生死海,就此娑婆世界,呼引眾生,上大願船,送至西方。如肯往者,無不得生也,若信心肯往,雖有罪惡,亦無不得生。」《凈土傳》
10.念一聲佛的功德——
「佛告大王:假令開大庫藏,一月之中布施一切眾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稱佛一口,功德過前不可校量。」《涅盤經》
念佛法要 四
1.念佛之法,名一行三昧,若念散漫,三昧不成。
一、攝心念,於一切處,攝念不忘,縱念昏寐,亦繫念而寢, 不隔念,不異念故。
二、勇猛念,如好色人,聞淫女所在,高岩深澗,磷途鬼窟,必往不怯故。
三、深心念,如大海深廣,必窮其底,覺路遙遙,不竟不休故。
四、觀想念,念念中見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故。
五、息心念,息一切名心、宦心、欲心、世間心、貪戀心、貢高心、遮護心、人我是非心,念佛故。
六、悲啼念,每一想佛,身毛皆豎,五內若裂,如憶少背之慈母故。
七、發憤念,如落第孤寒,負才寂寞,每一念及,殆不欲生故。
八、一切念,見聞覺知,及毛孔骨髓,無一處不念佛故。
九、參究念,念佛一聲,便念此聲落處故。
十、實相念,不以有心念,不以無心念,不以有無心念,不以非有無心念故,是為上品念佛門。若如是念者,現生必得見佛。
2.如來雖說八萬四千法門,唯有念佛一門是為他力,余門修道總為自力。余門修道,猶如陸地步行;念佛修道,猶如水路乘船,哩數極多,而復不同。念佛往生亦復如是,用功極少,早證菩提。念佛法門,由乘阿彌陀佛本願力故,速疾成佛,超過余門百千萬倍。《念佛鏡》
3.帶業往生猶如大石置船——王問那先:「人生造惡,臨終念佛,得生佛國,我不信是語。」
那先答言:「如持大石置於船上,因得不沒;人雖本惡,因念佛故,不入泥犁;其小石沒者,如人作惡,不知念佛,便入泥犁中。」《那先比丘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自海濤法師弘法講義>
念佛法語輯要 一
1.《大集經》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2.問:「論云:『行道念佛,與坐念功德如何?』」
答:「譬如逆水張帆,猶雲得住,更若張帆順水,速疾可知。 坐念一口,尚乃八十億劫罪消,行念功德,豈知其量?故偈云:『行道五百遍,念佛一千聲,事業常如此,西方佛自我。若禮拜,則屈伏無明,深投覺地,命終往生,速證涅盤。』」
3.《楞嚴經》云:「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4.《寶王論》云:「修持一相念佛三昧者,當於行住坐卧,繫念不忘,縱令昏寐,覺即續之,不以餘業間斷,不以貪瞋等間隔,隨犯隨懺悔,不隔念,不異念,不隔日,不隔時,念念常不離佛,念念清凈圓明,即是得一相三昧也。」
5.雜念是病,念佛是葯,念佛王治雜念,而不能治者,因念佛不親切也。雜念起時,即用力加工念,字字句句,精一不二,雜念自息矣。
6.疾病之由,多從殺生中來,故偏重放生也。外僧代懺,與內心自懺,功德懸殊,願空其心,盡罷一切諸緣,於空心中單念一聲阿彌陀佛。所云念者,不必啟口動舌,但默默以心眼返照,字字分明,句句接續,從朝至暮,從暮至朝,心心靡間。若有痛苦,忍之耐之,一心顧念。經云:「至心念佛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故功德懸殊也。
7.修慧在乎觀心,修福在乎萬行,觀心以念佛為最,萬行以供養為先,是二者乃為總持。
8.念佛要具足信願行,通身放下,一心念佛,才能與佛相應,證到一心不亂。
9.臨命終時,要能正念念佛,佛即接引往生西方;若還惦念娑婆的一針一草,就要再受輪迴,此往生之願不切而自誤也。
念佛法語輯要 二
1.念佛當生四種心:
一、無始以來造業至此,當生慚愧心。
二、得聞此法門,當生欣慶心。
三、無始業障,此法難遭難遇,當生悲痛心。
四、佛如是慈悲,當生感激心。
此四種心中有一,凈業即能成就。
2.念佛當長久,不可間斷,間斷凈業不能有成。當勇猛,不可疲怠,疲怠凈業亦不能成。長久不勇猛即有退,勇猛不長久即無進。
3.凡難中發心念佛者,必有奇應,雖遍地干戈,一鄉疫癘,而求佛呵護者,一即一安,百即百安,非佛之有私也,亦乎等光中無心而應也。何以故?動念發聲,覺阿彌陀佛光明住我頂上,自然念念具足,念念堅固,念念長久,佛光所加,吉神擁護,自能離難,勿轉念也。
4.念佛要時常作將死將墮地獄想,則不懇切亦自懇切,不相應亦自相應。以怖苦心念佛,即出苦第一妙法,亦隨緣消業第一妙法。
5.念佛最要緊是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力能為者,認真為之,不能為者,亦當發此善心,或勸有力者為之。
6.或見人為,發觀喜心,出讚歎語,亦屬心口功德。若自不能為,見他人為,則生妒忌,便成奸惡小人心行,定折福折壽,不得好結果,宜痛戒之。
7.但能真切念佛,自可仗佛慈力,免彼刀兵水火。即宿業所牽,及轉地獄重報,作現生輕報,偶罹此殃,但於乎日有真信切願,定於此時蒙佛接引。
8.念佛時當萬緣放下,一念單提,如救頭然,如喪考妣,如雞抱卵,如龍養珠,不期小效,不求速成,只一心常恁么念,是名無上深妙禪。
念佛法語輯要 三
1.一句佛名,具有不可思議神力,能治一切煩惱心病。每當逆境之來,心生煩惱,遂即經行念佛,四步一聲佛號,循環往複,念之數匝,漸覺心地清涼,熱惱自息。
2.有時事多心擾,更深不能成寐,亦專稱佛號,歷時少頃,即心身安定,便能睡著,無諸夢想。
3.當寫經時,一筆一句佛號,精神不散,妄念不起,寫久亦不覺辛苦。果能信此念佛一法,專心稱念,無有間斷,念到心空境寂,煩惱自然無自而生。
4.念佛能凈三業,治一切煩惱心病。願攝心專念,念到心空境寂,煩惱業障自然消除也。
5.念佛是正行,行善止惡等皆助行,必正助雙修方得一心不亂。
6.阿彌陀佛,誰不能念,而偏難念;西方極樂,誰不願生,而罕得生者,蓋念佛之人未得訣耳。
7.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一失人身,萬劫難復,常念及此,念佛自真切也。廣修眾善,老實念佛,凈宗法要,二語盡矣。
8.遇疾且殆,始舍禪修凈。《念佛直指》云:「精進者,不為大小病緣而怠其行。若有宿業所使,當誦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凈土陀羅尼,持一遍,即滅身中所有五逆十惡等罪,持三十萬遍,決生凈土。」
9.《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凈土神咒》云:「能誦此咒者,阿彌陀佛常住其頂,日夜擁護,無念怨家而得其便。現世常得安穩,臨命終時,任運往生。」
10.念佛如潮沸,香盡不知,見人不作寒暄語,故能功臻純熟,雖病危仍有一佛號從意根中滾滾而出,所謂無念而念,病不為礙也。
11.念佛能治歷劫生死重病,況知身假苦非真,難忍能忍,不惟痛苦遂緣,且時至往生,因病危痛苦時作得主,臨終往生時自能作主耳。
念佛法語輯要 四
1.因念佛心專,已至一心境界,故念時只知唯佛是念,更無別念,聲之大小,噪人與否,皆不知也。
2.《業報差別經》及《大莊嚴論》皆以高聲念佛,有十種功德:
一、能排睡障,二、天魔驚怖,三、聲遍十方,
四、三途息苦,五、外聲不入,六、令心不散,
七、勇猛精進,八、諸佛歡喜,九、三昧現前,
十、往生凈土,益信而有徵也。
3.念佛為息妄第一妙法,以一念抵制萬念,當妄念起時,高聲念佛,矻矻念,勿休歇,妄不息而自息也。
4.《數珠功德經》說:「若有人手持數珠,雖不念誦佛名及陀羅尼者,此人亦獲福無量。」況數珠不去手,念佛無間歇耶?
5.《觀經》云:「慈心不殺,具諸戒行,當上品上生。」況放生百萬耶?
6.《業報差別經》云:「禮佛一拜,獲十種功德:
一、得妙色身,二、出言人信,三、處眾無畏,
四、諸佛護念,五、具大威儀,六、眾人親附,
七、諸天愛敬,八、具大福報,九、命終往生,
十、速證涅盤。」
7.《大集經》云:「過是以往,無量壽經亦滅,佛法全無,惟余阿彌陀佛四字,廣度群生。」
8.常念佛名有五種益:
一、由常念故,諸惡覺觀,畢竟不生,亦得消業障。
二、由常念故,善根增長,亦得種見佛因緣。
三、由常念故,熏習熟利,臨命終時,正念現前也。
四、須總相觀察極樂世界,如是地、池、樓閣、林樹,阿彌陀佛如是花坐、相好、徒眾,如是說法也。如是總觀,定得往生,由三界唯心故也。
五、須所作功德,若過去、若今生,並願迴向生極樂國。若能具能五種行者,必往生,幸勿疑也。(唐迦才大師凈土論節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自海濤法師弘法講義>
念佛凈語 一
1.《觀無量壽經》云:「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教念阿彌陀佛,乃至十念,除罪往生,得下品下生。」
2.《雜集經》云:「一度謗念佛人,千劫墮泥犁地獄,一度讚歎念佛人,滅卻身中百劫極重惡業。」
3.《大般若經》云:「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下至一稱南無佛陀大慈悲者,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窮生死際,善根無盡,於天、人中恆受富樂,乃至最後得般涅盤。」
4.《雜阿含經》云:「有一人讚歎修道人善事勝妙,五百生中常得端正,形貌殊好,口氣常香,遍體香潔,如優缽羅華,香氣逆風,四十里聞香。故知贊他並得善報,念佛人兼須贊善。」
5.《 法華經》云:「不說他人好惡長短,唯專念佛,速生凈土,不墮沉淪。」
6.《涅盤經》云:「念佛一口,分作十六分功德,若有一人布施一世界眾生,經三月,只將念十六分中一分功德亦復勝彼,故知念佛過於財施百千萬倍。」
7.《月燈三昧經》云:「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皆學念佛,速證無上菩提,故知三世諸佛皆因念佛當得成佛。」
8.《大集經》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9.《十住斷結經》云:「時座中有四億眾,自知死此生彼,牽連不斷。欲為之源,樂生無欲國土。」佛言:「西方去此無數國土,有佛名無量壽。其土清凈,無淫怒痴,蓮花化生,不由父母,汝當生彼。」
10.《觀佛三昧經》云:「文殊自敘宿因,謂得念佛三昧,當生凈土。世尊復記之曰:汝當往生極樂世界。」
念佛凈語 二
1.《雜阿含經》云:「聖弟子!念如來.應.等正覺所行法凈:如來.應.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聖弟子!念如來.應所行法故,離貪慾覺、離瞋恚覺、離害覺,如是聖弟子出染著心。何等為染著心?謂五欲功德。於此五欲功德,離貪、恚、痴,安伴正念正智,乘於直道,修習念佛,正向涅盤。」
2.《大集經.賢護品》云:「求無上菩提者,應修念佛禪三昧,偈云:『若人稱念彌陀佛,號曰無上深妙禪,至心想像見佛時,即是不生不滅法。』」
3.《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云:「菩薩了知諸佛及一切法,皆惟心量,得隨順忍,或入初地,捨身速生妙喜世界,或生極樂凈土中。」
4.《隨願往生經》云:「佛國無量專求極樂者何?一以因勝,十念為因故;一以緣勝,四十八願普度眾生故。」
5.《稱揚諸佛功德經》云:「若有得聞無量壽如來名者,一心信樂,其人命終,阿彌陀佛與諸比丘住其人前,魔不能壞彼正覺心。」又云:「持諷誦念,此人當得無量之福,永離三途,命終之後往生彼剎。」
6.《般舟三昧經》云:「佛告跋陀和菩薩:『若沙門白衣,所聞西方阿彌陀佛剎,常念彼方佛,不得缺戒,一心念,若一日晝夜,若七日七夜,過七日已後,見阿彌陀佛,於覺不見,於夢中見之,譬如夢中所見,不知晝不知夜,亦不知內亦不知外,不用在冥中故不見,不用有所蔽礙故不見。
如是跋陀和菩薩!心當作是念:時諸佛國境界名大山須彌山,其有幽冥之處,悉為開闢,目亦不蔽,心亦不礙,是菩薩摩訶薩不持天眼徹視,不持天耳徹聽,不持神足到於佛剎,不於此間終,生彼間佛剎乃見,便於是間坐見阿彌陀佛,聞所說經悉受得,從三昧中悉能具足,為人說之。』」
念佛凈語 三
1.《那先比丘經》云:「(彌蘭)王又問那先:卿曹沙門言:人在世間作惡至百歲,臨欲死時念佛,死後者皆生天上;我不信是語。復言:殺一生,死即入泥犁(地獄)中;我不信是也。
那先問王:如人持小石置水上,石浮耶、沒耶?王言:其石沒。那先言:如令持百枚大石置船上,其船寧沒不?王言:不沒。那先言:船中百枚大石,因船故不得沒;人雖有惡,一時念佛,用是不入泥犁中,便生天上。其小石沒者,如人作惡,不知佛經(法),死後便入泥犁。王言:善哉!善哉!」
2.《大智度論》云:「念佛一切智、一切知見、大慈大悲、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等,念如佛所知無量不可思議諸功德,是名念佛。是念在七地中,或有漏或無漏,有漏者有報,無漏者無報,三根相應:喜、樂、舍根。行得亦果報得:行得者,如此間國中學念佛三昧;果報得者,如無量壽佛國,人生便自然能念佛。」
3.《十住毗婆沙論.助念佛三昧品》云:「是故行者先念色身佛,次念法身佛。何以故?新發意菩薩應以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念佛,如先說,轉深入得中勢力;應以法身念佛,心轉深入得上勢力。應以實相念佛而不貪著。」
4.《阿彌陀秘釋》云:「天竺稱阿彌陀,唐翻無量壽、無量光等。一者無量壽,法身如來居法界宮,不生不滅,是故大日如來或名無量壽佛。二者無量光,法身如來妙觀察智光,遍照無量眾生,無量世界,常恆施利益。
故大日如來或名無量光佛。是故唱阿彌陀三字,滅無始重罪。阿字一心平等本初不生義,彌字一心平等無我大我義,陀字一心諸法如如寂靜義。」
5.《觀經四貼疏》云:「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希有人、人中最勝人也。」
念佛凈語 四
1.佛告彌勒:發十種心,往生極樂。何者為十?
一者,於諸眾生,起於大慈,無損害心。
二者,於諸眾生,起於大悲,無逼惱心。
三者,於佛正法,不惜身命,樂守護心。
四者,於一切法,發生勝忍,無執著心。
五者,不貪利養,恭敬尊重,凈意樂心。
六者,求佛種智,於一切時,無忘失心。
七者,於諸眾生,尊重恭敬,無下劣心。
八者,不著世論,於菩提分,生決定心。
九者,種諸善根,無有雜染,清凈之心。
十者,於諸如來,舍離諸相,起隨念心。是名菩薩發十種心。
由是心故,當得往生。若人於此十心,隨成一心,樂欲往生彼佛世界;若不得生,無有是處。《西方合論》
2.佛言:「欲生清凈佛剎,不生障礙,而此眾生,應凈洗浴,著鮮潔衣,菜食長齋,勿噉辛臭。於寂靜處,正念結枷,或行或坐,念佛身相,更莫他緣。或一日夜,或七日夜,至心念佛,乃至見佛。小念見小,大念見大,乃至無量念者,見佛色身無量無邊。」《大集日藏經》
3.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
何者至誠心?身業專禮阿彌陀佛,口業專稱阿彌陀佛,意業專信阿彌陀佛,乃至往生凈土,成佛已來不生退轉,故名至誠心。
深心者,即是真實起信,專念佛名,誓生凈土,成佛為期,終不再疑,故名深心。
迴向發願心者,所有禮念功德,唯願往生凈土,速成無上菩提,故名迴向發願心。《觀無量壽經》
[文選三]
蕅益大師:持名念佛歷九品凈四土說
若欲速脫輪迴之苦,莫如持名念佛,求生極樂世界;若欲決定得生極樂世界,又莫如以信為前導,願為後鞭。信得決,願得切,雖散心念佛,亦必往生;信不真,願不猛,雖一心不亂,亦不得往生。云何為信?一者、信阿彌陀佛願力,二者、信釋迦文佛教語,三者、信六方諸佛讚歎。夫世間正人君子,便無妄語,況彌陀、釋迦、六方諸佛,豈有妄語?此而不信,真不可救。故須先生深信。
云何為願?一切時中,厭惡娑婆生死之苦,欣慕凈土菩提之樂。隨有所作,若善、若惡,善則迴向求生,惡則懺願求生,更無二志,是名為願。
信願既具,則念佛方為正行;改惡修善,皆為助行。隨功力之淺深,以分九品、四土,纖毫不濫。只須自己簡察,不必旁問他人。謂:深信切願念佛,而念佛時,心多散亂者,即是下品下生。深信切願念佛,而念佛時,散亂漸少者,即是下品中生。深信切願念佛,而念佛時,便不散亂者,即是下品上生。念到事一心不亂,不起貪嗔痴者,即是中三品生。念到事一心不亂,任運先斷見思、塵沙,亦能伏斷無明者,即上三品生。故信願持名念佛,能歷九品,的確不謬也。
又、信願持名,消伏業障,帶惑往生者,即是凡聖同居凈土;信願持名,見思斷盡而往生者,即是方便有餘凈土;信願持名,豁破一分無明而往生者,即是實報莊嚴凈土;信願持名,持到究竟之處,無明斷盡而往生者,即是常寂光凈土。故持名能凈四土,亦的確不謬也。
問曰:如何持名能斷無明?
答曰:所持之佛名,無論悟與不悟,無非一境三諦;能持之念心,無論達與不達,無非一心三觀。只為眾生妄想執著,情見分別,所以不契圓常。殊不知能持者,即是始覺;所持者即是本覺。今直下持去,持外無佛,佛外無持,能所不二,則始覺合乎本覺,名究竟覺矣。
問曰:既始覺合本,則當下即常寂光,如何亦說往生?
答曰:若達當下即常寂光,又何妨說個往生?蓋往即非往,非往而往;生即無生,無生而生。文殊、善財之生西方者,此也。
咄哉!男子!無措思惟。
[文選四]
凈土宏綱 成佛妙方
作者:凈善法師2009年12月28日
一、讀三經:常讀深悟——佛說阿彌陀經(兼讀白話解)、無量壽經(夏蓮居彙集本兼讀白話解)、觀無量壽佛經(兼讀白話解);
二、修三福:力修凈業三福。經云:【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凈業。】佛講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反過來就是說以「多善根福德因緣」可得生彼國。
三、具三心:清凈心(不貪不嗔之心)、慈悲心(仁愛慈悲之心)、菩提心(切願成佛永生極樂之心);
四、足三糧:信、願、行(念佛)為往生凈土三資糧,缺一不可。念佛——「深信切願、放下萬緣、心聽口念、一心不亂」持名專念「南無阿彌陀佛」 (義:歸投、依靠佛中之王——阿彌陀佛);
五、求三品:按個人發心與修行力度大小之不同,可得上、中、下三品(上、中、下三品又細分為九品)果位。大因得大果,小因得小果;因不虛棄,果不浪得。推薦閱讀:
※對佛教沒有很深刻的了解,如何理解「因果循環,報應不爽」 ?
※凈空法師:人身難得,佛法難聞2
※佛法講的是什麼?
※什麼是無明?
※佛法治癒了我的憂鬱症
TAG: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