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 | 資本主義商品生產、商品交換、使用價值、價值等

資本主義商品生產

資本家佔有生產資料、剝削僱傭勞動者以獲取剩餘價值為目的的商品生產。它和簡單商品生產的區別是:(1)簡單商品生產以生產者自己的勞動為基礎,而資本主義商品生產則是以剝削僱傭勞動為基礎的。(2)簡單商品生產的目的是為了通過交換滿足生產者自己的需要。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日的,是為了獲取剩餘價值,實現價值的增殖。但是,它們之間也有共同點,即都是以生產資料私有製為基礎;都存在著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商品生產中,這一矛盾發展為社會性的生產與資本主義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都不同程度地受價值規律以及競爭、無政府狀態等經濟規律的支配。因此,在一定條件下,簡單商品生產可能發展成為資本主義的商品生產。

商品交換

商品的讓渡和買賣。它是以社會分工和生產資資本主義勞動產品屬於不同所有者為前提的。在原始社會末期,最初在原始共同體之間出現偶然的產品交換。以後交換擴展到共同體內部成員之間。隨著社會分工的發展和私有制的產生,出現了專門為滿足別人需要而進行的生產,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逐漸成為經常的現象。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導致了貨幣的產生。而貨幣的出現,使商品交換分成兩個階段,即賣和買,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就是商品流通。

使用價值

指物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效用。它是商品二因素之一。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因此它首先必須是一個有用物,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不論財富的社會形式如何,使用價值總是構成財富的物質內容。但只有在商品經濟中,使用價值才同時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使用價值可以從員和量兩個角度來考察。從質上看,每一種有用物都有不同屬性,因而有不同的效用,發現物的不同屬性及其使用方式,是科學技術和人類經驗積累的結果,是歷史進步的過程。從量上看,使用價值總是以一定量為前提的。例如,一尺布、一噸鐵等等。一定的使用價值總是質和量的統一。

價值

商品的二因素之一,是凝結在商品中的抽象的社會平均勞動。價值具有質的規定性和量的規定性,因而價值包括價值實體和價值量。價值是一個歷史範疇,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經濟範疇,只有勞動產品成為商品時,人類勞動才表現為價值。因此,價值體現著商品生產之間的關係。價值是商品生產者的抽象勞動創造的。不花費勞動即可獲得的東西,如空氣、陽光等沒有價值。用勞動時間表現價值是價值的絕對表現,用商品交換時量的比例或用貨幣表現的價值是價值的相對表現。科學的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建立起來的,它是馬克思經濟理論的基礎。

價值量

凝結在商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量。單位產品價值量的大小取決於生產該產品時所耗費的勞動時間的多少。所以單位時間就成了衡量價值的天然尺度。但是,由於商品生產者的勞動技術水平、熟練程度以及勞動條件的差異,生產同一商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也就有很大差別。因此,不能用商品生產者的個別勞動時間,而是用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即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來衡量商品的價值量。

價值實體

凝結在商品中的抽象社會平均勞動,是商品價值的質的規定性。馬克思說,物化為價值的勞動,是社會平均性質的勞動。社會經濟生活的經驗證明,社會上大量的、普遍的勞動就是具有平均性質的勞動。這種勞動一般說是簡單勞動。馬克思說,社會平均勞動是每個平常人都能學會的而且是他必須以某種形式完成的簡單勞動。價值實體存在於商品之中,它只有通過交換才能表現出來,而商品交換又是以價值實體作為現實的基礎,沒有價值實體也就沒有商品。

交換價值

價值的表現形式。即一種使用價值同另一種使用價值相交換的量的關係或比例。如8斤米換一尺布,一尺布就是8斤米的交換價值。一種商品可以和許多其他商品相交換,因而有許多種交換價值,這說明交換價值不是商品的本質屬性。在商品的許多種交換價值背後,必然還隱藏著某種決定不同交換比例的共同物。這個共同物就是生產商品所耗費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這就是商品價值。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內容,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

勞動二重性

指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勞動的這種二重性是由馬克思首先發現和批判地證明了的,它是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點。首先,把勞動價值理論置於科學的基礎之上。其次,揭露了剩餘價值的真正來源。第三,為科學地闡明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趨勢提供了理論基礎。第四,為完整地建立剩餘價值理論提供了理論基礎。

聲明:本文由入駐搜狐號的作者撰寫,除搜狐官方賬號外,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場。
推薦閱讀:

鐵娘子已逝 撒切爾主義留名
芮成鋼的妖孽式偽愛國主義
人權的國際保護與「人道主義干涉」
以憲護德的「政憲主義」
打擊國際恐怖主義是否需要依靠武力

TAG:商品 | 價值 | 名詞解釋 | 資本主義 | 生產 | 解釋 | 資本 | 交換 | 主義 | 名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