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孝道 |培養孩子的孝道精神

「孝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粹,是人類最高貴的感情。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德。我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衡量一個人為人處世的基本標準,它體現了最根本的人性和道德觀念。「孝道」的時代傳承,也確實為促進社會穩定、保障民族團結做出了重要貢獻,解決了幾千年沒有社會保障時期的養老問題。而以之為支撐的宗法制,更成為華夏子孫世代傳承的精神支柱。

「孝」的核心內涵就是愛敬長輩。家庭內的孝,是指贍養父母,衣、食、住、行、思想上照顧老人,盡人子之責。家庭外,家庭宗親長輩、外戚長者,還指社會上所有長輩。所以孝的內容不僅僅是實現長輩的願望,力求上進、實現人生價值、最終報效民族和國家更是孝的表現。孝道是民族傳統道德的一個重要範疇。《孝經》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孝」是道德的根本,這話極對!不敢想像一個不孝之人能對另一個人有無私的幫助,若幫助還需要條件,那就不是德了,而是交換、交易,是買賣行為,甚至用爾虞我詐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什麼是孝,在孝經中也有詳盡表述,非常全面,非常貼切。雖然其中也有一些看似過時的東西,比如天子、諸侯等,但通過學習和請教才得知並理解。其實天子、諸侯就如同公司里的總經理或領導者,當我們工作後對領導和公司的忠誠,也同樣是對父母盡孝道。

從《孝經》可以看出,「孝」是雙向的,孩子對長輩恭敬照顧是孝,反之父母也因為他對祖先的孝,而承擔好養育子女的責任,這樣一來就是「父慈子孝」了;丈夫關愛妻子是對岳父母的盡孝,而妻子體貼丈夫也是對公婆的孝,如此進行「夫唱婦隨」;「庶人」能盡好本份是孝,而領導的孝是把治理好團隊作為責任和義務,這樣就在「君仁臣忠」;朋友或陌生人之間也如此,把孝推己及人,為了不使對方父母操心,不傷害對方父母,而相互提攜相互幫助,這就是「助人為樂」;兄弟間更是如此,之間和睦相助就是對父母的最好報答,此又是「兄友弟恭」。看僅此一「孝」就把人與人之間的所有關係都理順了,這「孝」是愛祖國、愛黨、愛社會、愛人民、愛公司、愛客戶、愛親友、愛自己的知禮節、存感恩之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養成孩子尊老愛幼的美德,這是新一代家長的責任。

培養孩子傳承孝道,家長可以這麼做:

1.給孩子做孝道的榜樣

家長要做孝敬長輩的楷模。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直接受父母對待長輩態度的影響。孝心是在一代代父母的身體力行中傳承、沿襲下來,就是在父母的榜樣作用中養成的。因此,要想培養孩子的孝心,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要做孝敬長輩的楷模,因為「身教重於言教」。

2.從小抓起、從小事做起

讓孩子養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著手塑造和培養。當孩子遇到困惑時,父母應當耐心教導;孩子做錯事時,不要橫加指責;孩子做得好時,要多表揚、鼓勵。孩子只有在親身實踐和體驗中才能體會到父母的辛苦,感受到為別人付出的快樂。

3.讓孩子了解父母養家的辛苦

現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的工作情況,不知道父母的錢是怎樣來的,甚至會認為父母讓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是天經地義的情況。為此,父母應當有意識地經常把自己在外工作的情況和收入情況告訴孩子,讓孩子明白金錢得來不易,孩子自然就會逐漸珍惜自己的生活,也會從心底產生對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4.給孩子制定孝道家規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一個家庭中,孩子必須知道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能做的。這樣才能用正確的言行規範自己。父母可以給孩子設立「五要」、「五不要」的孝道家規。「五要」是要了解父母、要親近父母、要關心父母、要尊重父母、要體貼父母。「五不要」是不要影響父母工作與休息、不要惹父母生氣、不要和父母頂撞、不要獨佔獨享、不要虛榮攀比。

5.讓孩子學會感恩

感恩之心是孝心的親情基礎。父母應有意識讓孩子體會父母的辛苦,體會父母對孩子的親情,體會父母同樣需要孩子的關心和愛。因此父母不妨經常給孩子講講自己一天的情況:起床、做飯、洗衣服、整理家務、上班等,讓孩子體會到父母是如何關心自己與他人的,細節最能感染人。


推薦閱讀:

秋季輔食6樣寶,孩子吃了身體好!
讓孩子參與照顧臨終老人,會不會太殘酷?
孩子的孝心從哪裡來
別再順口說六一國際兒童節了,因為……
孩子缺乏求援意識的對策

TAG:孩子 | 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