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年會報道四:明年經濟難測,中國空間仍很大
字型大小:T|T
摘要:魏建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前商務部副部長):如果明年歐洲挺不過去,世界經濟將倒退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那種全面大蕭條的困境。
鏈接:
環球時報年會報道一:國際格局,再思韜光養晦
環球時報年會報道二:軍事風險,管理潛在衝突
環球時報年會報道三:文化強國,詮釋中國話語
(原題:全球經濟,克服衰退壓力)
2012年是最難預測的一年
魏建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前商務部副部長):2012年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不確定,也最難預測的一年。對於歐美來說,能不能挺過主權債務這一關,明年3月是個坎。作為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也是世界上第三大主權債務市場,義大利必須在明年3月獲得2750億歐元債務重組,才能維持它的債務償付。而到目前為止,義大利非但融資無望,投資者還在紛紛撤離。
歐洲人喜歡粉飾太平,拉不下臉,不像美國那樣斤斤計較。如果當初問題一發生時就能及時解決,歐洲就不會鬧成今天的局面。如今問題的關鍵在於信心喪失,如果明年歐洲挺不過去,世界經濟將倒退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那種全面大蕭條的困境。
霍建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大部分對明年世界經濟增長的判斷都是悲觀的。但按照國際組織的預測,明年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率只比今年下調0.2個百分點,變化不是很大。今年美國經濟增速至少能維持在2%以上。最近由於歐債危機及新興經濟體增長回落導致美元強勢迴流,估計發達國家整體經濟增長明年還很可能維持在2到2.5個百分點,比過去預計的要樂觀。我認為全球經濟正在放緩,但目前還看不到二次觸底的跡象。
新興經濟體受到拖累
丁一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明年主要發達經濟體的經濟狀況可能還會惡化。2010年和2011年,新興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非常大,但2012年受到發達經濟體的牽連,新興經濟體的增長也可能下滑。中國出現了資本外逃的問題,這個問題在印度、巴西等國家表現得更為明顯,以至於印度不得不通過貨幣貶值來應付。
張燕生(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對全球經濟來講,明年是很多國家的大選年,也是中國十八大召開的年份。在這種情況下,明年世界經濟「三缺」,即缺需求,缺信心,缺辦法,可能出現經濟問題的政治化。比如我們很擔心美國匯率法案會不會成為法律,會不會引發一場貿易戰。我們曾做過一場模擬,如果中美間發生貿易戰,將對中國就業產生長期動態影響,累計就業損失將達到1224萬,美國就業可能累計損失181萬。這對中國,對美國,對全球都是一個風險點。
對新興市場來說,明年最擔心的問題,第一是全球的金融和貨幣不穩定,第二是大宗商品價格不穩定,第三是世界社會和政治不穩定。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求世界大國負起責任,也就是要做世界經濟的「逆周期」調節者,而不是「順周期」的火上澆油。對中國經濟來講,做好自己家裡的事情最重要,如穩增長、調結構、控通脹。穩增長和控物價應為調結構服務,而不是相反,為「過長冬」做好準備。
中國經濟仍有很大增長空間
霍建國:明年中國經濟維持8.5%的增速應該是沒問題的。如果中國經濟明年一季度持續回落,我們仍然有一定的政策空間,如適當放鬆信貸,恢復一些急需的投資項目,保證出口的穩定增長以及適當加大財稅政策的靈活性,對於穩定經濟增長都會具有積極作用。而且中國仍有巨大的改革空間,通過推進改革還可以進一步釋放增長活力,擺脫增長困局。
丁一凡:中國的優勢是財政收入很大,可以扶持新的增長點,但我們應該搞硬實力投資,而不只是基礎設施。過度投資公共設施,已經造成一定程度的過剩生產能力,是造成未來危機的原因。最好的選擇是多搞社會工程,做一些可以促進內部市場增長的項目。但這也面臨另一個難題,就是中國在擴大內部市場,增加社會福利的同時,如何保持經濟的競爭力。
德國之所以在債務危機中保持較強的競爭力,就因為它搞了10年改革,限制了它的社會福利和工資增長。10年前德國人均收入在歐盟中排名第3,10年後下降到第12位。德國做出如此犧牲才保住了今天在世界經濟中的競爭力,這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所以,中國要提高國民收入,但也要防止福利與工資收入增長過快而損害競爭力。要解決這個兩難問題,關鍵在於加強創新,提高產品質量與推出新產品。▲(本文系2011年12月17日召開的環球時報年會「2012:世界變局·中國戰略」第二議題對話內容的縮編。該議題由袁岳擔任主持人。)
推薦閱讀:
※封面報道 | 吳宇森重生
※中央新聞報道:傳銷即將消失!未來每個家庭都會加入直銷!
※「黑磚窯事件」系列報道之四:漫漫尋子路(《財經》 2007-6-29)
※唐人總裁斥記者不實報道 否認劉詩詩懷孕
※新聞報道自搧嘴巴,荒唐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