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張智正:大家來談「孝」

大家來談「孝」

張智正

發表於 2008-9-28 23:04

「百善孝為先」不僅是中國人幾千年來傳承不息的思想,也是絕大多數中國人的生活實踐德目。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文明就是孝道。中國文化最寶貴之處在於提倡孝道。我們的孝道文化有幾千年歷史,同其他民族文化不同。這孝道文化從那裡來?從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宗族社會來,古代維繫這大家庭社會的中心力量就是孝道。略述各宗教論孝道:

一、佛教

佛言:「父母之恩,世莫能報。假令左肩擔父,右肩擔母,大小便利,隨之而下,亦不能報。又使盡世間珍羞,供養父母,經恆沙劫,亦不能報。」 《地藏菩薩本願經》是佛門的孝經,因地藏經是十方諸佛必說之法,是菩薩六度萬行的真正落實之處。佛陀在涅檠前,為未來眾生能報父母恩而宣說了這部經。孝順父母是菩薩六度萬行的真正落實之處,一切菩薩從孝道做起。站在修持地藏法門的角度,地藏法門是佛教的根本法門,宣講孝道,是世出世間的根本之道。地藏法門可圓通萬法。在八萬四千法門中,孝親尊師,又是最根本的方法。地藏經言淺意深。孝順自己、他人、一切眾生的父母。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把人類及一切眾生都當成自己的父母,如此善舉,自然會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國泰民安,社會和諧。 《地藏經》一向被稱為「佛教的孝經」,在中國影響很大,經文中記載地藏菩薩過去生曾為婆羅門女和光目女時,為過往生母修齋資福,度苦得樂,為度亡母,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本生故事最感人,最被傳頌。佛典中有關孝道的記載 佛教是非常重視孝道的宗教,經典中有不少談孝道的內容。 《孝子經》謂:「親之生子,懷胎十月,身為重病,臨生之日,母危父怖,其情難言。」 《梵網經》卷下謂:「孝順乃至道之法,故以孝為戒。」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報恩品》謂:「父有慈恩,母有悲恩,若人恭敬供養一百凈行大婆羅門、一百五通諸大神仙、一百善友,一心供養,滿百千劫,不如一念住孝順心,故應勤加修習孝養父母,與供佛之福等無差別。」 《五分律》卷二十謂:「若人百年之中,右肩擔父,左肩擔母,於上大小便利,並以極世珍奇衣食供養,猶不能報須臾之恩,故當盡心盡壽供養父母,若不供養,必得重罪。」《佛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六方禮經》、《父母恩重難報經》、《提謂波利經》、《盂蘭盆經》、《毗尼母經》、《大方便佛報恩經》、《雜寶藏經鸚鵡供養盲父母緣》、《睒子經》等,都是談論孝道的經典。  在《善生經》中記載,子女要以五件事來敬奉供養父母。經證如下:子當以五事奉敬供養父母。云何為五?一者增益財物,二者備辦眾事,三者所欲則奉,四者自恣不違,五者所有私物盡以奉上。子以此五事奉敬供養父母。這段經文揭示,在現世的日常生活中,子女要如法敬奉供養父母:包括為父母添財添物,辦妥父母交代的事,滿足父母之所欲,不違逆父母之意,自己所有盡奉父母等。

二、儒教

在儒家的倫理道德體系之中,「孝」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先秦儒家,指出在人的諸般德行中沒有比孝更為大的,事親行孝是做人的根本。宋代新儒學的代表程顥、程頤和張載等人,則將孝道提升為普世性美德,強調孝道在倫常日用中的作用。 孔子創立"仁學","孝"是"仁"的重要內容之一。孔子在《論語·里仁》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一方面,父母高壽應該感到高興;另一方面,也應該有所恐懼。因為,年齡大了,隨時可能生病,也隨時有可能死亡。因此,更應該多關心父母。孔子強調,作為人子,不但要奉養父母、尊敬父母,還不要忘記父母的年齡。

三、道教

先秦的道教始祖老子主張返樸歸真。如《老子、第十八章》有云:「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自東漢後,道家思想出現了本土儒家倫理趨同。《太平經》提出了「大慈孝順」,「孝悌始學化善」。葛洪《抱朴子、對俗》說:「欲求仙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道教理倫家葛洪強調修道誠仙離不開孝。唐以後道教《文昌孝經》是專門勸孝的經典,把孝導向一切人際關係與道德生活。在養與敬、事生與事死等方面也繼承了儒家思想。在道教發源地青城天師洞,一塊「忠孝神仙」的金字巨匾,堂而皇之地懸掛門庭。在道教眾多的教派,尚有以忠孝為本的凈明忠孝宗。於是,當我們認真審視道教的教理教義時,便發現儒家的倫理道德早已深浸入道教的思想學說之中。正因為如此,要學仙道,先修人道,人道不具,焉論神仙,這已成為道教界的一個共識。

四、基督教

基督教也講孝道,但他是立足於「神權主義」的立場上論孝道,孝敬父母是神的誡命,人子必須服從神的意旨,按照神的方式,在神所規定的範圍內,被動地孝敬父母克盡應服膺的孝道。在「神尊人卑,神人不平等,人為神造,角色神定」的立場上論孝道,人的一切在神的掌握中,所談及的孝道,止於對現世父母。引導父母皈信基督,在主的領域中,一切奉主的指示生活、生存、行事。主張對對父母的愛敬必須在次於愛敬基督之下進行,因為人的祖先是上帝創造的。為人者,應行孝道,父母生養鞠育劬勞至極,遵行古聖制規,奉養父母,方不失人倫之理,在世堪為人范,而永古流芳。若忤逆不孝妄為人,必遭天譴!必遭人怨!生前死後,種種報應!佛教講究的是: 一、在世間孝:父母在世時,以盡勞盡養,順從父母的正常言行。 二、出世間孝:父母臨終、往生時,務必嚴格按照有關佛教要求,妥善處理。 依據佛教的「三世因果觀」推理,並緊密結合現實生活中的情況,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 夫妻是緣——情緣、善緣、惡緣、無緣不聚。 子女是債——討債、還債、報恩、報怨。 有債、有恩、有怨,方可能成為父母與子女的親情。

推薦閱讀:

川普一句話,中興活過來了,不過不影響大家繼續罵美帝
加拿大間接拿大家
歷代大家大師或多或少的都與皇室有淵源
搞笑圖片。大家一起來搞笑吧。。。。
凈耀法師:藉大家的善念為天下人祝禱|凈耀法師|祈禱

TAG: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