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祖謙:道統傳千載,儒風振一時     錢江晚報

呂祖謙:道統傳千載,儒風振一時800年前武義講學,朱熹曾讓兒子拜其為師他的家規家訓,如今還是武義許多村子的治家典範

本報通訊員 李舍仙 見習記者 郎擎宇

  《八婺好家風》系列報道⑨

呂祖謙:道統傳千載,儒風振一時

800年前武義講學,朱熹曾讓兒子拜其為師

他的家規家訓,如今還是武義許多村子的治家典範

  武義縣城以東3公里的明招山麓有一座明招寺,是浙江省境內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呂祖謙和武義的故事正是從此地開始的。

  呂祖謙曾祖父、祖父、父親三代都埋葬在這裡。在呂祖謙為父母守墓的6年間,他一直在明招寺講學,吸引了陳亮、葉適、鞏豐、徐邦憲等文人前來訪學問道,明招山一時才俊咸集,一度成為南宋理學傳播中心,是當時少有的影響全國的最高學府之一。

  教育有方

  連朱熹都把兒子送來求學

  時至今日,距離呂祖謙墓約200米處,還有半截殘碑。明正德十四年,浙江提刑按察司副使劉瑞特地登臨祭拜並撰寫碑文,曾感嘆,呂氏家族「德業之盛,匹前休,范來世,卓乎遠矣!」

  呂祖謙所屬的開封呂氏有著深厚的家學淵源,出過十七位進士、五位宰相,是宋代著名文化世家。後來,呂祖謙將歷代家訓彙編為《家范》六卷,分為《宗法》(四卷)、《學規》(一卷)、《官箴》(一卷)三個部分。分別對家族敬宗孝道、求學明理躬行、為官清慎勤實等方面一一做出規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家訓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為更好地教育後人及四方學子,呂祖謙陸續制定了《乾道四年九月規約》、《乾道五年規約》等規程,合稱《學規》。《學規》規定:「凡預此集者,以孝弟、忠信為本」、「凡預此集者,聞善相告,聞過相警,患難相恤」、「凡與此學者,以講求經旨、明理躬行為本」。這些家規家訓同樣是呂祖謙「講實理、育實材、而求實用」哲學思想的體現。

  南宋乾道九年的春天,與呂祖謙齊名的理學大師朱熹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把自己的長子朱塾,從千里之外的福建送到呂祖謙門下學習,並叮囑他「事師如事父,凡事咨而後行」,其中的信任與愛戴可見一斑。

  道統傳千載

  呂氏《家范》成治家藍本

  「道統傳千載,儒風振一時」,呂氏《家范》作為南宋時期的經典家規,其影響力早已超出家族內部,對整個浙東南的家族教育產生過重要影響。

  在宋代以來武義縣進士及舉人名單上可以看到,北宋時當地的進士及舉人僅有5人,到了南宋人數猛增到44人,這些人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呂祖謙的學生,呂氏家風家訓也經由這些人傳到了武義乃至全國各地。時代更替,呂氏《家范》中思想精髓早已融入武義許多家族的家規家訓中,世代傳承。

  武義曲湖鞏氏,其第三代鞏豐、鞏嶸、鞏峴均從呂祖謙學習並出仕為官。鞏豐在任江東提刑期間政事從簡,刑罰從寬,吏民信化;鞏嶸在掌管貨務都時積極調停茶鹽價格,增加國庫收入,表現出傑出的理財能力。

  武義白洋街道金皮村,離明招山不到十里地,村中馬氏祖上馬光祖的爺爺及父親兩代均師從呂祖謙,馬光祖官至副宰相,由於為官清廉,後人在村裡為他建了一間家廟。

  「以明招山為中心,武義許多家族的家訓都受到呂祖謙的影響。」馬光祖二十四代孫、馬村村支書馬賢昌告訴記者,家廟牆上「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的祖訓一直流傳至今。

  本報通訊員李舍仙見習記者郎擎宇

評分

  • 1
  • 2
  • 3
  • 4
  • 5
  •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主辦 | ?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版權所有 版權聲明 |
    推薦閱讀:

    引賊入室 錢江晚報
    不談魯迅,不行    錢江晚報
    爭議,才是這部劇最有價值的部分      錢江晚報
    這些美小護,都有自己的絕招   錢江晚報
    旅遊簽證10年有效  並不意味可以在美國呆10年    錢江晚報

    TAG:道統 | 錢江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