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日本軍國主義本性難改【日本考察記】
07-07
第一次到日本考察後,給我最大的感觸是:加深了對日本的警惕,加重了對祖國的憂慮。我用「祖國」這個神聖的詞,是因為現在這個詞被人淡忘了,已很少有人用了。 我永遠記得在小學一年級開學第一堂課,我的第一個語文老師(我還記得叫郁瘦梅,但是個頭髮斑白的男老師),在黑板上剛勁寫下「我的祖國」!又掛上一幅有點舊的中國地圖。郁老師指著雄雞般的中國地圖開始了我的第一課。可惜我才六歲,他的原話記不得了,但意思和情景一永刻在腦中。我知道了我是中國人,我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片土地,我愛我的祖國。 58年我初三了離開南京到北京時,和同學到郁老師家告別(他已退休),才知道他是一個人過,他的一家六口在日本人南京大屠殺時全死了,因為家裡供著六個牌位。現在我才知道我為什麼對第一堂課印象如此深刻,因為郁老師用他六個親人的生命滿腔激情地教育我們:「我的祖國」的意義。 我回來後翻開孫子的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本,第一堂課是:āíūēō和1234567。我茫然了,我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呢?!我國的國恥教育呢?! 我不是排外主義者,我敬佩以色列人:他們的智慧、堅韌和理智,我敬佩德國人:他們的嚴謹、認真和勇敢(那怕認罪),我敬佩俄羅斯人:他們的豪爽、豁達和快樂。他們在歷史孕育出很多傑出的科學家、音樂家、政治家和文學大師,為世界文明史增添了光輝的篇章。我到過很多國家,也喜歡他們不同性格的善良民族。 但對日本我找不出敬佩的理由,只有厭惡。它是一個善於隱悔性格的民族,在恭謙的假象下骨子裡隱藏著傲慢和殘暴的野性。造成這個民族扭曲的性格也不怪他們本身,從日本的歷史和生存環境就可找到根源。 日本軍國主義的地理環境因素:日本國土面積37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我國雲南省),有眾多島嶼組成,四面環海,自然資源貧瘠,又在地震多發的不穩定的板塊上。1.2億多人口,擁擠在這狹小的區域里,日本的危機感極易誘發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野心。而隔海相望的中國地大物博,人民又善良可欺,怎麼不叫日本垂涎欲滴? 日本軍國主義的歷史因素:日本歷史上就是一個多戰爭多殺戮的國家,從公元前4世紀有私有制以來,到1867明治天皇成立,兩千多年來經過幕府政權、武家政權,和武士巨頭的統治,島國的地理壞境由阻隔了,文明文化的傳入,形成了以武士道精神為本的民族性格,武士道即「弓矢之道」與國家儒家倫理融合,形成忠君,節義,廉恥、武勇、堅忍等理論規範,武士道的精髓就是「兇殘嗜殺」,儒家的儒雅之風並沒有使之平抑,而為之披上儒雅的外衣。例如日本武士為試刀而砍死無辜路人,殺後彬彬有禮地向死者鞠上一躬,說聲:對不起。這就是武士道文質彬彬和兇殘嗜殺的雙重性格。日本對中國和亞洲的威脅由來已久的,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書中就指出在16世紀:日本這個島國能夠嚴重威脅本朝東海各省的安全,……具有高度統一,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大的200萬軍隊的明朝沒有絲毫侵略日本的慾望,倒是並未統一的、內戰頻發的小日本大有吞併明朝的企圖,……。可見日本的侵略的本性在明朝就有充分表現。 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國策早就制定,在16世紀末統一日本的豐田秀吉就說:「誓將唐之領土納入我之版圖,……滅亡中國,遷都於中國,天皇居北京」,可見侵略之本性是由來已久的。日本的老師就在課堂上曾給學生灌輸一個觀點:「日本的國土形狀像個蠶,支那則像桑葉,蠶吃桑葉天經地義,否則蠶豈不要餓死嗎?」 1867年~1912年日本明治天皇進行「明治維新」,將西方的先進技術與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相結合,直接從封建社會跨入帝國主義社會,確立了天皇制和軍事立國,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一戰後,法西斯主義傳入日本,形成了法西斯軍國主義,並滲透到國家的每一個細胞,尤其是軍國主義教育。至今沒有清算過根除過。我們看到不盡情理的紀律,冷漠克制的現象就是這種教育的「成果」。 別忘了日本至今還沒有真正承認侵略罪行,日本軍國主義並不是「死灰」而是暗火! 在(【日本考察記】4 國恥的痕迹)中我已曆數了日本對我國十多次侵略歷史。日本是列強中對我國侵略次數最多,也是強迫我國簽訂不平等條約最多的貪婪帝國。日本在我國犯下罪行的手段也是最野蠻最殘忍,使其他侵略者都驚愕。我不願再複述那些日本兵根本不將中國人當人的屠殺情景,每想到這我的民族自尊心就再次受到傷害。 有史以來日本是對我國造成的傷害是最深、最刻骨的。僅1937—1945年8月15日,8年中,除西藏、西康、新疆、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四川外,我國其它省份皆遭日軍鐵蹄蹂躪,傷亡人數達3500多萬,直接和間接財產損失共達5620多億美元。對日本我們可以視為國家的世仇。 我一再強調日本的危險是因為中華民族是一個太善良、太健忘、太會自我安慰、太會自我「偉大」的民族。不是嗎? 「同是受害者論」:抗戰剛勝利中國人民的傷口還在流血,我們就大談「日本人民也是戰爭的受害者」就怕委屈了日本人。一個全國動員侵略別國的人民和無辜被殘殺的人民是同等的受害者嗎?日本人從未把中國人看成平等的民族,他們認為打敗日本的是美國而不是中國,我們又表什麼情?是不是在這點上有認同? 「不差錢論」:中國國土上硝煙還未散盡,日本還未對侵華戰爭罪行承認和道歉,我國政府就迫不及待地、自動地(也是唯一的)宣布放棄日本的戰爭賠款(真不知為什麼??)。政府這一錯誤的決策造成了至今無法挽回的影響。 第一,二戰後戰爭賠款不是一般經濟賠賞,是侵略國對受害國認罪應付出的代價,是罪證!我國自動放棄反給日本否認侵華戰爭罪行於口實。不是嗎? 「1972年9月在人民大會堂周恩來總理歡迎田中首相宴會上田中首相代表日本政府對過去日本對中國人民添的麻煩表示歉意」,如此重大的問題這樣一筆帶過。 日本政府對侵華滔天罪行最高的承認只不過是「給中國人民添了麻煩」。這就是日本對中國的「慷慨」回答。 第二,我國放棄了政府的日本戰爭賠款,就為我國民間賠款、日本戰爭罪行的論定帶來障礙。南京大屠殺、慰安婦、細菌武器、強迫勞工…等罪行的論定和賠款在日本的法庭上連連受挫。 「中日友好論」:我國政府不厭其煩地、死皮賴臉地宣傳中日友好。我不理解:我國是戰爭深深的受害國又是付出慘痛代價獲得戰爭勝利的戰勝國,卻對至今對戰爭罪行沒有深刻認識、對我國沒有任何尊重,甚至現在用另一種方式掠奪我國資源的戰敗國頻送秋波。這樣更助長了日本對中國的蔑視和野心。 可能有人說我不厚道,但對不厚道的國家就不能將厚道。我們比較同樣是戰爭的發動國-德國對戰爭罪行的態度: 1971年勃蘭特在波蘭訪問期當來到奧斯維辛集中營大屠殺猶太人紀念碑前時他雙膝下跪,代表全體德意志人民向被納粹絕猶死難的猶太人謝罪。德國並在柏林市中心,與德國聯邦議院和勃蘭登堡門近在咫尺建立「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群」,將讓每一個德國人銘記被德國納粹屠殺的猶太人。而日本的政府官員每年卻參拜埋葬戰爭罪犯的靖國神社,太讓人憤慨。 德國經過全民大討論,認清納粹德國犯下的戰爭罪行,以法律的形式決定在中小學教科書上真實的反映德國納粹歷史上的罪行。而日本的政府到現在還在教科書上掩蓋日本的罪行。 德國不但清還了全部政府的賠款,還主動賠付民間巨額損失。而日本的政府到現在還在抵賴犯下的罪行。反而對我國釣魚島提出領土要求。 德國的真誠認罪,讓歐洲各國原諒了它,德國獲得新生容入歐洲大家庭。如果日本向德國一樣真誠認罪,我們也可以原諒它,但日本不是,是永遠改不了的狼和毒蛇。國人要記住,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安倍的2013:瘋狂「進擊」 不怕被叫軍國主義者
※世界上第一個軍國主義帝國
※日本軍國主義者的千年美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