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片U約】中國/日本二戰經典:《靖國神社》

雨中笠翁圖書館更多精彩請您欣賞

《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6周年影視展播》中國/日本二戰經典:《靖國神社》[海報劇照]

[熱誠推薦] 我認為李纓拍攝這樣一部電影,拍攝本身的意義和勇氣超過了影片本身的目的和意義。但是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無法完全跳脫出來客觀的看待這段歷史。所以,你參拜你的靖國神社,我們紀念廣島長崎原子彈的爆炸。另外有1個細節讓人值得玩味,這樣一部從我們的邏輯來看是「反日」傾向的影片,得到了日本文化廳的贊助,最後的製作人員名單,也有一半是日本人;雖然經過波折,但最終在日本上映了。一個側面展示當代日本的多樣性和民主社會的開放性。[劇情資料]導演: 李纓編劇: 李纓主演: 刈谷直治 / 菅原龍憲 / 高金素梅類型: 紀錄片官方網站: http://www.yasukuni-movie.com/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 / 日本語言: 日語 / 漢語普通話上映日期: 2008-05-03又名: Yasukuni / 靖國靖國神社的劇情簡介靖國神社,這個在東亞近代史上佔據著重要位置的建築物,至今仍會引起無數爭論。它坐落於東京都千代田區九段北,裡面供奉著自戊辰戰爭以來為國捐軀的戰士的英靈,其中包括二戰期間東條英機等14名甲級戰犯的牌位,這也成為日本和其餘東亞國家長久以來矛盾的焦點所在。來自中國的李纓前後花費十幾年的時間,記錄下圍繞靖國神社所發生的一切:小泉純一郎在民眾的歡呼和支持聲中走入神社進行參拜;二戰老兵穿著當年的軍裝,整齊劃一前來祭拜亡靈;反對參拜的呼聲從年輕人的口中響起,但他們卻被固執的「長輩」驅逐出去;美國男人聲援參拜,卻有日本人拒絕美國國旗的出現;台灣原住民每年都要來日,強烈要求將祖先的牌位撤去帶回台灣……這些事每天每年都在發生,圍繞靖國神社引發的爭論久久不能平息。[精彩影評]《靖國神社》在釜山備受關注的《靖國神社》10月6日終於在韓國釜山電影節全球首映,揭開了影片明年計劃在日本、韓國、中國同時公映的序幕,受到了全球的關注。在釜山Primus的放映廳里,日本、中國、韓國等亞洲各個民族的立場在熒幕上下激烈交鋒。「參拜」所代表不僅僅是一個儀式,而是關乎日本和亞洲許多在二戰中受害國家的歷史與民族問題。我們的世界遠未能進入一個「後民族」的時代,民族承載著人們共同的記憶與忘卻,民族的立場又會影響人們對歷史的看法。中國導演李纓拍攝《靖國神社》就是把自己放在了一個非常危險的處境,即便這樣,他卻做得剋制。他以作為在日本生活了18年的中國人的立場,展開他自己對靖國神社問題的觀察與追尋。影片以兩條線索交叉穿起了不同人對歷史的記憶與忘卻:一條線索是作為舞台的靖國神社——那個坐落在天皇宮殿旁邊的、景緻優美的、神道教神社,在這裡,對戰爭與參拜的各種觀點激烈地交鋒;穿插在這當中的另一條線索,是作者對92歲的靖國刀匠靈魂深處關於軍刀、戰爭與天皇的記憶的追尋,這一線索成為觀眾讀解舞台上的衝突的關鍵——那把從未出現的軍刀,作為靖國神社的神體,象徵著二百四十多萬的戰爭「英靈」。在戰爭的年代裡,刀匠就在神社裡鑄造軍刀。當時的日本鍛造協會的理事長,正是東條英機本人,而神社的大祭司,則由當時的陸軍大臣擔任,靖國神社在當時,是一個由軍人掌管的機構。在對靖國刀匠的記憶追尋過程中,我們不斷看到靖國神社這個舞台上一幕又一幕的戲劇衝突。影片的第一幕是日本戰敗六十周年在神社裡進行的參拜活動。一位老人舉著軍旗,莊重地步入神社,口中念著禱告詞。接下來,軍人、平民紛紛出場,高呼著「天皇萬歲」進入神社參拜。此之前,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公開聲明了個人有參拜的自由。對許多日本市民、尤其是曾經親歷戰爭的人來說,靖國神社是他們緬懷先輩的場所。而戰爭,他們認為,那只是日本對英國等老牌「海盜」國家的模仿,甚至還沒有等到他們做得極致,日本已經戰敗,遭受到戰爭帶來的巨大傷害。另外,一個舉著星條旗和「支持小泉參拜」的標語的美國人出現在靖國神社,一些人圍了過來,接過美國人的傳單,和他握手,感謝他的支持。但是很快,衝過來幾個怒氣沖沖的日本人,要奪他的旗子、要把他趕出神社。與其說這幕展現的是日本與美國的衝突,不如說這是關於日本人記憶與忘卻的碰撞。最後,美國人被警察「請」出神社。神社本來就不是一個可以自由發表所有的觀點的場所,被認可在這裡做宣傳的民間組織,是呼籲民眾支持否認「百人斬」的人,他們正是出現在「百人斬」報道照片里其中一個日本軍官的後代。他們認為,「慰安婦」、「大屠殺」和「強制勞工」是強加在日本人頭上的三大精神枷鎖。由此,觀眾可以窺見作為文化符號的靖國神社所代表的一些日本人對戰爭的態度。在日本戰敗50年之後,還有人在靖國神社裡否認「百人斬」的事實。而我們從刀匠口中得知的是,每一把軍刀,必須經過很多的測試才會被發放給要上前線去的高級軍官。測試的其中一項內容就是,試斬由茅草和竹子紮成的草人,據說草人模仿的是人的骨肉結構——只有通過多次試斬的軍刀才算合格。「百人斬」 故事中的軍官就是佩戴著這樣的軍刀,上了當時日本的報紙,變成家喻戶曉的人物。殊不知電影熒幕以外的故事是,當年有許多年青女子,對「百人斬」故事中的 「英雄」瘋狂崇拜,其中一個「英雄」就娶了他的崇拜者為妻。多年以後——在「英雄」作為二級戰犯被處死之後的很多年——「英雄」和「英雄」崇拜者的後代們,在靖國神社裡向人們宣傳:那個「百人斬」的故事是謊言。戰爭的幽靈在靖國神社裡揮之不去,雨夜,一個穿著日本舊式軍裝的年青人到神社參拜,上演著一出亡靈復活的戲劇。影片接下來展現的是另一些戰爭遺屬的記憶,來自日本國內的、沖繩地區的、台灣地區的和韓國的人們,組織起來集體向神社提出把他們的先人從神社除名的要求才。佛教住持原龍憲,他希望把同是佛教徒的父親沖神社裡除名,然而他二十年的努力一無所獲。他拿出戰後政府授予他父親的獎狀:這是一個為戰死者授勛,撫慰死者家屬的獎狀。以天皇的名義頒發的獎狀,落款卻是日本首相——這場戰爭因天皇而起,也必須由天皇來善後,在某種程度上說,政府是皇室的傀儡。安魂儀式到今天還在天皇的神社裡繼續,夜幕下莊嚴肅穆的安魂儀式讓人肅然起敬,然而一想到這裡供奉著甲級戰犯的「英靈」就不由得毛骨悚然。另外一邊,老刀匠以無聲回應著導演的問題,默默地鍛造一把新的刀。燒紅的鋼在他的錘打之下漸漸呈現出刀的形狀,靖國神社模糊的面目也漸漸清晰。作為靖國神社一部分的博物館「游就館」里陳列著與神社裡「英靈」相關的資料,講解詞里說到:「如果認為日本軍作過壞事,就是對日本的侮辱。」在神社裡右翼團體的集會上,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宣稱東方睡獅其實是日本而不是中國。這個集會的宣言是讓首相可以堂堂正正地參拜,隱藏在這個宣言背後的目的是恢復天皇的參拜。正當參與機會的人們在日本國歌聲中志得意滿的時候,兩個學生高呼著反對首相參拜的口號闖到台前示威。參拜問題牽扯的並不只是一所神社、或者一場戰爭,他牽扯著幾個民族。以參拜為方式張揚日本這個民族的民族自信必定是對中國、韓國等國家的民族情感的傷害,這種傷害是不可忍受的。所有人,包括電影院里的觀眾和來神社參拜的人,都以為這個兩個鬧事的是中國人,他們中的一個被勒著脖子打倒在地,另一個被憤怒的日本老伯喝罵著趕出神社;但是這兩個學生是日本人。之後,首相小泉純一郎不顧國際國內反對的聲音,強行參拜靖國神社。之前那兩個抗議的學生被押進警車,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去向,他們所代表的日本人對待靖國神社的另一種態度——看待民族間的衝突和歷史問題,人們都應該嘗試尋找一種更新、更積極的態度。老刀匠完成了一把新的日本刀。和他之前的作品一樣,這把刀鋒利、堅韌、美麗。刀匠情不自禁地表示,他也贊同首相要去靖國神社參拜的決定,雖然這個決定會引起了國內外的許多不滿。然後他又陷入了沉默,直到導演問他平常聽些什麼音樂時,他打開錄音機,播放了他反覆聽了許多遍的錄音:那是昭和天皇在紀念明治一百年時的講話,這一百年代表了日本人的記憶里最光輝的時代。然而,被他們遺忘或不願記起的記憶,是亞洲諸國被侵略的歷史,這段歷史由影片結尾處長達十幾分鐘的歷史影像資料呈現,刀和天皇是這些影像資料的主角。首映在波蘭作曲家創作的描寫猶太人的二戰記憶的聲樂中結束,來自韓國的觀眾和世界各地的電影從業者反響熱烈,紛紛上前和導演交流,柏林電影節的主席也上前嚮導演祝賀。在場的許多媒體也邀請導演李纓接受他們的訪問。韓國影評人發表評論道:《靖國神社》是第一部以紀錄片的形式挑戰「參拜」問題的影片;《靖國神社》不僅僅是在羅列不同的觀點,它通過對刀和天皇這兩個象徵符號的探索,剖析了「參拜」在日本人潛意識裡的意義。這種來自一個中國導演的挑戰,使這一天的釜山Primus影院沸騰起來。(上文轉載自sina.com)日本的迷惘昨晚先迫不及待看了《靖國神社》,開始有些平淡,我心想,難道要這樣一直「懷斯曼」下去嗎?但不久,居然出現了讓我噴飯的戲劇性的一幕,這在紀錄片中是少見的,即使在賈樟柯的包著故事片外衣的紀錄片里(我把他的《站台》、《小武》之類的都歸於此類),也很少見到這種戲劇性,而這種戲劇性竟然是真實的生活本身。一個美國人左手舉著美國國旗,右手舉著支持小泉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的牌子,在靖國神社內發表演說,開始引起了許多日本人的敬意和好感。但有個人問他:應該把日本國旗和美國國旗一起插到白宮上去以示兩國友好,而且應該12月8號(珍珠港遭襲)那天插上去,美國人會高興嗎?美國大傻冒居然沒聽出諷刺來,隨後又有日本民粹分子強烈反對他,讓他帶著他的美國國旗滾出這個地方,認為此舉是在羞辱戰敗的日本。美國人最後只好帶著國旗和傳單悻悻地離開,這個頭腦簡單的山姆叔叔好象還沒明白,民主自由必須躲開國家認同才有意義。《靖國神社》成功地通過一種客觀的態度巧妙地展示了日本政府的表裡不一,以小泉為代表的官員冠冕堂皇地說,參拜神社只是表達個人對為國捐軀的英靈們的崇敬之情,希望再也不要發生戰爭,為什麼一種純屬個人的信仰卻不能堅持呢?聽上去似乎很有道理,我都有點同情小泉了。但另一邊,我們卻聽到神社裡是如何宣講歷史的,這些死去的人被描述成保衛日本而犧牲的人。可是保衛日本需要到自己國土以外的地方去保護嗎?既然日本沒有遭到侵略,它有什麼需要保護的?許多日本人還信誓旦旦地認為,是這些英烈的犧牲換來了他們的幸福生活。倘若他們不打仗,他們早就擁有幸福生活了,正是日本政府讓那些人去當炮灰才毀了日本人本該有的幸福生活。那些去神社參拜的人,可不是小泉說的那麼簡單,他們認為「英靈們」被扭曲的歷史抹黑了。看過這部紀錄片,我才明白,原來那些死去的人不過是被活人利用的工具,他們已死,無法站出來說話,只好聽憑人們如何貼金了。兩個日本婦女坐在神社外拉家常,她們希望把犧牲的哥哥們的遺骨接回家,可是軍方和政府卻說他們生前同意祭放於神社內,所以她們不得不每年跑這麼遠來參拜。她們的哥哥們生前被國家利用了賣了命,死後還被綁架到神社裡,被奉以一個光榮的稱號,假裝那些犧牲是值得的。為什麼不把死去的人的遺骨發給各家敬奉了事,偏要集中放置於神社之中呢?原來是大有用處的——日本政府陷入了一個深深的悖論中,如果承認這是侵略戰爭,就說明當時的天皇和內閣的做法都是錯誤的,他們不僅有罪,而且那麼多日本人的死亡、那麼多日本家庭的破碎、所有的犧牲就變得毫無意義了。為了讓他們相信那樣做是有價值的,於是就把他們集體供奉於神社,以示對他們的感恩與懷念。想為捐軀的人找一點價值,這個想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否則,他們的死不是毫無意義了嗎?可是,這樣做,其實日本政府也就推卸了那場戰爭的責任,讓日本國民忘記了誰才是那場災難的罪魁禍首,換了別的國家,國民早就要求審判戰爭罪犯,要求政府賠償了。但日本人不會,他們被政府「崇敬」英靈的態度所迷惑了,以為那樣的犧牲真的有價值,以後也準備再為同樣的理由犧牲。靖國神社真不簡單,就像陳水扁因為被貪污被逮捕時,還敢把自己和曼德拉相提並論,儼然一個被迫害的正義之士。如果可恥都用一副可敬的樣子毫無怯意地、理直氣壯地包裝起來,讓人反而懷疑正義的不對了。那個做了半個多世紀軍刀的90歲的老人,在面對這個問題時,久久不能語。可是他的臉上分明寫著太多激烈的矛盾與鬥爭。一生都在做那殺人的刀,將鑄刀變成了藝術。可是,你能逃避「刀是用來殺人」的這個問題嗎?如果承認了,那就等於是戰爭的同謀,遞人予刀者啊。如果承認了,那這一輩子的成就便都消失在空氣中,變得毫無意義了。他即使知道,又怎麼有勇氣、怎麼能夠承認它的無意義呢?他那苦澀而尷尬的笑,久久地印在我腦海里不能忘懷。那複雜的迷惘正是靖國神社的迷惘,也是日本的迷惘吧。還有一幕是令中國人看了不能平靜的。兩個年輕人在神社內反對參拜,被趕了出去,還打得頭破血流。有人問他們:你們是中國人吧?一個勁地說:中國人滾出去!最後年輕人面對媒體說:我們是日本人。但是還是被警車強行帶走了。年輕人說:這是什麼道理?我犯了罪嗎?那些打我的人為什麼不抓,反而抓我?當台灣原住民代表金素梅義正詞嚴地面對虛與委蛇的神社管理者時,她那一番慷慨激昂、不卑不亢的演說不禁令我為之鼓掌。原來日本當年佔據台灣等地後,就採取了同化與愚民政策,征當地人去打仗,戰死後遺骨卻被帶進了靖國神社。這些人的後代多次前往靖國神社要求接回自己先祖的遺骨,卻被靖國神社以遺屬沒有這個權利為名拒絕了,因為他們是為日本國家捐軀的,所以首先是屬於國家的,國家有權將他們奉於神社,接受所有日本國民的祭拜與崇敬。[請您觀看]

編輯於2011年9月16日


推薦閱讀:

百年百篇經典短篇小說
【蒙面哥】哥只是個經典
輕歌慢舞HI-FI《經典情歌歌伴舞》3CD
【視頻】電影經典之《梁山伯與祝英台》
人生很累,卻沒有退路……句句經典

TAG:日本 | 中國 | 經典 | 靖國神社 | 神社 | 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