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被唐朝抹黑的隋煬帝:詩人與天才政治家 (2)
楊廣的支持者
楊廣的奪位計劃正式開始。下面介紹一下楊廣的兩位主要支持者。這兩位支持者,最終決定了楊廣的地位。
首先要介紹的是隋朝女權主義運動傑出代表,一夫一妻制忠誠擁護者獨孤皇后。
這位皇后的事迹,我們在前文中已經詳細敘述,這位天縱英才的皇后,在男女問題上過於較真,認為天下男子都該只愛正妻,就連大臣們的婚姻問題,她也橫加指責。
當然,史書上的記載也不能盡信,獨孤皇后對楊勇的厭惡,不僅是因為楊勇不重視夫妻感情。仔細思考獨孤皇后的為人,不難看出她喜愛楊廣,想要廢掉楊勇的原因。
獨孤皇后為人有頭腦,有決斷,自然更喜歡同樣聰明的楊廣。世間父母很難做到絕對公正,他們最疼愛的兒女只有兩類,要麼那個兒女最需要自己,要麼那個兒女和自己最像。
楊廣繼承了父母的優點:有戰略眼光,有政治修養,有深沉心機。這些,不但是獨孤皇后喜歡楊廣、認為楊廣應該被立為太子的原因,也是楊堅在楊廣身上所看到的優點。
反觀太子楊勇,這位皇子其實也不差。楊勇為人寬厚,率性大度,所以,也不太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喜怒哀樂皆行於色,這在老謀深算的楊堅夫婦看來,自然不是什麼優點。
還有一個原因是楊廣的表面功夫做得太好了。父母反對的,他不做,父母喜歡的,他一定要全部做到。而楊勇沒有這些心機,喜歡做什麼就做什麼,從來不在乎父母的看法,這讓楊堅夫婦認為:這個孩子不太孝順。
不論個人素質,還是性格小節,獨孤皇后都認為楊廣更適合當未來天子。於是,她開始促成這件事。史書上說,獨孤皇后沒完沒了地對楊堅吹枕邊風,說楊勇壞話,誇讚楊廣,應該是不實之詞。年老的楊堅雖然有點糊塗,還不至於糊塗到混淆黑白;年老的獨孤皇后雖然有點偏執,卻不至於偏執到拿帝國的將來開玩笑。
但獨孤皇后對楊廣的寵愛,肯定也影響了楊堅的選擇。楊堅一生都尊重妻子的意見,獨孤皇后想要廢楊勇立楊廣,楊堅定會慎重考慮。
然後要介紹的是為官有道冷酷無情的楊素。
前文已經說過,楊素是隋朝最會做官的人,隋文帝年老,他當然要和未來天子打好關係,保證他官運亨通。可是楊素並不接近太子楊勇,反倒對晉王楊廣親近異常。
以楊素的個性,不會做無謂的投資,他親近楊廣,就是已經將楊廣視為未來上司。
那麼,隋朝重臣楊素為什麼選擇楊廣?依他做官的本領,依太子楊勇的頭腦和個性,他在楊勇手下做大臣,不是一樣可以享受榮華富貴?
楊素知道,楊勇如果繼位,他依然可以高官厚祿,但是,有個人的地位始終會在他之上。這個人就是隋朝頭號大臣高熲。在隋文帝眼裡,高熲一直是隋朝的一號人物,楊素雖然勞苦功高,卻不能和高熲相比。何況,高熲的兒子高表仁娶了太子楊勇的女兒,二人是親家關係,一旦楊勇繼位,高熲的地位仍然在楊素之上。
楊素是個期望利益最大化的投資者,他把希望押在隋文帝夫婦喜愛的楊廣身上,於是,他和一幫和楊廣交好的大臣,如宇文述、元胄等人對楊堅提出改立太子的請求。
楊堅早已有這個想法,但知道事關重大,他試探性地詢問高熲。
高熲立刻下跪,說:「長幼有序,其可廢乎?」
依高熲的個性來看,他並不是在為自己的親家說話。這位大臣心裡只有隋朝社稷,他知道廢立太子關係到國家穩定。如果楊堅改立楊廣,會給後世留下極壞的影響,此例一開,想要立喜歡的兒子當太子的後世君王們,自然會效仿楊堅的行為。
為什麼高熲、或者說歷代朝廷大臣如此堅持太子不可替換?
第一是為了皇位繼承的規範。皇帝妃子多,兒子也多,如果皇帝喜歡哪個兒子就立哪個,定然引起其他皇子的不滿,導致兄弟相殘。如果這些皇子再有一些有實力的外戚,更會引起整個朝堂的混亂。立嫡長子為太子,對其他皇子而言,並不公平,但卻是一個杜絕王位紛爭的有效方法。歷朝歷代都這樣做,經實踐證實,這方法問題很多,卻也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第二是為了朝廷的穩定。嫡長子被立為太子,皇帝就會允許他招攬自己的幕僚,給他配備重要的大臣做為助手,這時的嫡長子已經成為獨立的政治力量,一旦牽扯廢立事件,被波及的不只是太子本人,他的親信也會受到影響,這些親信原以為自己會在太子即位後前途無量,聽到太子要被廢,自然不會善罷甘休,他們會與另一位皇子正面交鋒。無論誰勝誰敗,都會影響到政府的穩定。
考慮到這兩個原因,高熲堅決反對廢太子立晉王。
可是,此時的楊堅已經疏遠了高熲。說話最有分量的高熲尚不能打消楊堅的廢立之心,其他大臣的話,估計楊堅也只當耳邊風。
楊廣更加大膽地讓親信監視楊勇,將楊勇的過失不斷報告給隋文帝,隋文帝也知道太子的日子不好過,就讓人去查看太子的情況。
事情就是這麼巧,去查看的人正是楊素,楊素回來就報告說,楊勇對皇帝似有怨恨之意,楊堅聽了更生氣。又提到廢立之事。左衛大將軍元旻進諫說:「廢立大事,天子無二言,詔旨若行,後悔無及。讒言罔極,惟陛下察之。」
元旻的話,一片赤誠,卻也得罪了一大片人,一句「讒言罔極」,使那些說過太子壞話的人心懷怨恨。楊素誣告元旻是太子的同黨,楊堅的老恩人元胄更是火上澆油,當值的時候刻意拖延時間,對楊堅說:「我之所以不走,是怕元旻造反傷害您。」
楊堅相信了楊素和元胄的話,處死了元旻。從此,敢為太子說話的人更少了。太子楊勇每日戰戰兢兢,就擔心父親殺了自己。他謹言慎行,楊廣的手下們仍然編出源源不斷的罪行報告給隋文帝。終於,楊堅決定廢楊勇,立楊廣。
廢立典禮在武德殿進行,楊堅命百官站在東面,皇室親屬站在西面,楊勇和幾個皇子站在殿庭中央。文臣薛道衡宣布了廢楊勇的詔書,說楊勇「性識庸暗,仁孝無聞,昵近小人,委任奸佞,前後愆釁,難以具紀」,這些事,幾乎全是楊廣一黨狀告的結果。然後,宣布將楊勇及其子女廢為庶人。
楊堅對長子的厭惡大概到了極點,他又讓薛道衡詢問楊勇:「爾之罪惡,人神所棄,欲求不廢,何可得耶?」
被稱為「仁孝無聞」的楊勇卻是個孝順的人,他跪拜對楊堅說:「臣合屍之都市,為將來鑒誡,幸蒙哀憐,得全性命。」
這句話說完,長期被監視,被污衊的楊勇,再也忍耐不住,流下淚水。左右兩邊的大臣、皇親看到這樣的情形,大多對楊勇充滿同情,可是,他們誰也不敢說話。
楊勇被廢后,覺得冤屈,數次給父親寫信,這些信件全都被楊素扣押,楊勇不得不爬到樹上大聲叫屈,楊堅隱約聽到他的聲音,問楊素:「他怎麼了?」
楊素冷冷地說:「大皇子瘋了,已經無法醫治。」
楊堅「哦」了一聲,從此不再見大兒子。模範皇子楊廣順利成為太子,整個廢立過程中,楊廣沒事人一樣站在局外,事情全是手下做的,他看上去仍是個恭謙仁愛的皇子。
楊廣是這場皇位之爭的最後勝利者,他玩弄權術的手段,讓人心驚膽戰,很多史書甚至給楊廣的心狠手辣加了個尾巴,說楊堅臨終前,楊廣對楊堅嚴加防範,每天都命楊素將楊堅的病情寫成手諭送到宮外,以此計算老爹什麼時候能死。有一次,楊素的紙條傳來傳去,竟然傳到了病床上的楊堅手上,楊堅一見之下,知道自己冤枉了楊勇。這時楊堅的愛妃宣華夫人慌慌張張地跑進來,告訴楊堅說,自己正換衣服,太子楊廣闖進房間想要非禮她。楊堅終於看穿楊廣的狼子野心,想要叫人再次改立太子,卻被楊素阻止。有些史書寫得更嚴重,說楊素派人直接殺死了楊堅。
寫這些情節的人,不知是太同情楊勇,還是太討厭楊廣。像楊廣這樣考慮事情周密細緻的人,就算真的對父親的妃子有意思,又怎麼會在父親未死之前非禮?他就不擔心父親一氣之下廢了自己?楊素那樣聰明,怎麼會連一張紙條都送不妥當,送到了楊堅的病床上?這些史料有一定的戲劇性,可以當小說看。
另一些史書記載的也許更真實,隋文帝去世之前,楊廣仍然是模範皇子形象,不,現在已經是模範太子了。隋文帝在病床上與百官告別,崩于大寶殿,終年六十四歲。
這樣的記載更複合楊廣深沉的個性,從楊勇被廢的事情上可以看出,楊廣總是能夠戴著最合適的面具,把戲做到最後一刻,這也是一個優秀政治家必備的素質,在楊堅去世前,他大概還是楊堅心目中的孝順兒子。
這樣說來,一直為接班人煩惱的楊堅,倒是走得無牽無掛。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將一個龐大帝國留給了他心目中的優秀繼承人,他相信這個帝國會更加強大,卻沒想到,他的好兒子楊廣讓這個帝國在三十七歲那年徹底死亡。
很多人認為,改立楊廣是楊堅的失誤,如果楊勇順利成為太子,以楊勇寬厚的個性,更適合守成,隋朝應該會持續更長的時間。
歷史沒有假設和如果,這個問題也沒有討論的意義。只能慶幸楊堅沒有看到隋朝的覆滅,至少在他死去的一刻,他為自己的功績心滿意足,對帝國的將來充滿信心。他認為自己一生的心血沒有白費。
公元604年,楊堅去世,從某個意義上來說,楊堅也算是個幸福的人
推薦閱讀:
※蛙兒子的蛋糕和馬里奧的蘑菇,哪個好吃?
※八字論命從格與變格還原
※還原歷史上真實的陳近南,功績遠不止創立天地會,而且要大很多
※還原歷史:「五行」來自兩河流域
※揭秘障眼法後隱藏的考古鼻祖之墓,還原最真實的宋代文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