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的形象思維》

形象思維即用具體事物的形象來表達抽象的思想感情。這是構建詩詞意象最主要的思維方式,因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幾乎就是詩詞的藝術靈魂。王夫子《姜齋詩話》載:「情與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於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人間詩話》也云:「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詩人要想在詩中抒情述志,必須通過形象思維、情景融合來表達,表達出來的東西仍然是帶有主觀性的形象。當代詩論家丁芒先生曾把詩的形象思維方式概括為「三段論」:客觀事物價(形的確定)~構成意象~重新確定主觀化的形象。這三段就是通過作者意念情感作為中介,順勢推進的。 那麼,形象思維的表達方式具體有哪些呢?俺個人以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 一、景中情,主要寫景,以景寓情。 如虞世南《蟬》:「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就是一篇詠物詩,借蟬言志,寄託了作者崇揚高潔品行情操和「清華人雍貴」的風度。(虞世南:浙江餘姚人,唐太宗曾讚譽其「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五絕。)以寫景為主的有李白的《朝發白帝城》、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等,前者表達了「詩仙」遇赦在返回江東途中輕鬆愉快的心情,後者表達了「詩聖」在平定西山盜寇擾亂後返回草堂,有望回故鄉而充滿了無限的欣喜和希望。 二、情中景,主要寫情,以情布景。 如陳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就是詩人因懷才不遇、報國無門而發出的感嘆,詩句表面似乎都在抒情,但仔細分析,情中含景,「前不見古人」卻有人,是燕台用重金招攬天下賢士的燕昭王,「後不見來者」也指人,是指再沒有象燕昭王那樣重才的明君了。 李清照《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全詩讚揚了一位寧可轟轟烈烈死去,不願忍辱含羞、苟且偷生象項羽那樣的英雄形象,其實細品,在虛境中也是含有具體形象的。 三、邊景邊情,虛實相生,情景交融。 如王之煥《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首詩是先景後情,前兩句描述登樓觀望到是實景,後兩句是詩人登樓時所引發的自身感受,並帶有哲理性內涵,吟誦全詩,不僅為詩人氣吞寰宇的襟抱所感染,同時也為祖國山水的雄偉壯麗而自豪。 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此詩則是先情後景,後兩句襯托前句,表現了詩人飄泊他鄉的孤獨感和異客之愁。 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詩人把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以及半夜裡傳出的寒山寺鐘聲,有選擇的加以組合,堪稱是情景合一的典範,烘托出羈旅人飄泊異鄉那種孤煢寂寞的心境。元稹《聞樂天授江州司馬》:「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老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詩中燈影殘焰、夜讀來信、病老驚魂、暗風寒雨等帶有情感性的物象貫穿在一起,意脈相連,構成凄清愁絕的境界。表現了詩人對其朋友被貶感到無限的憂傷,以及無奈與不平的心情。 詩詞的形象思維,俺知道的也不多,俺個人以為主要也就以上三種方式,理論知識一貫是俺的弱項,至於具體實例,唐詩中還有很多,此不再一一例舉(其實俺一時也舉不出那麼多例),說錯的地方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四明山人/鈴歌編輯
推薦閱讀:

窮人思維讓人越來越窮
案例|日銷4.1萬,僅憑一張券營收200萬:用戶思維帶來的大效益!
隔壁老王教你如何原諒她——綠燈思維
《批判性思維》 www.wenku1.com
【頭腦革命】好書推薦——經典思維50法(目錄)

TAG:思維 | 詩詞 | 形象 | 形象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