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中醫健康教育

2.1 運動有時 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提出,消渴患者一應「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後食。」《外台秘要》亦強調:「食畢即行走,稍暢而坐」,主張每餐食畢,出庭散步。說明適當運動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這與現代醫學的認識是完全一致的。

2.2 運動有度 運動要遵循適度運動、因人而異、循序漸進、持之以恆的原則。運動健身時一不可過勞,否則會損傷臟腑精氣,誘發疾病。適度的活動對防治糖尿病有積極的作用。對於消渴病的運動強度應在醫生指導下循序漸進。「以不疲勞為度」,「不能強所不能」。特別是對嚴重缺乏胰島素的患者及合併冠心病、腎病者,應該限制活動量。

2.3 運動多樣 在運動形式上可多種多樣,通常採用太極拳、太極劍、保健氣功等傳統健身法,這是根據中醫的陰陽、五行和經絡臟腑學說,以及相應的導引、行氣、存思、內丹技術,建立的「動中求靜、靜中求動」協調身心的演練功法。通過運動健身法可以舒筋通絡,形神兼備;調和氣血,充實臟腑,壯內以強外;動而生陽,靜而生陰,陰陽平衡。也可採用散步、快速行走、健身操、滑冰、游泳、老年迪斯科等運動方式。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一適當的運動可以增強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減少胰島素抵抗,降低血糖;改善脂質代謝和減輕體重;使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肥胖等得到改善,預防或控制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消除應激狀態,增強社會的適應能力。

3 中醫心理療法的教育

《臨床指南醫案·二消》中指出:「心境愁郁,內火自燃,乃消渴大病」。歷代醫家對消渴的發病,均十分注重精神因素。《儒門事親·二消論》:「消渴者……狂亂精神,過違時度,而燥熱郁盛之所成也。此乃五志過極,皆從火化,熱盛傷陰,致令消渴」;《醫宗己任篇·消症》:「消之為病,源於心火熾炎……然其病之始,皆由不節嗜欲,不慎喜怒」。情志過極,心理活動變化過度可以致氣血功能紊亂,使人體陰陽失衡。長期的情志不遂是疾病發生的誘發因素。

現代醫學亦認為精神波動易致腎上腺素及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多,交感神經興奮性升高,導致血糖升高、血管收縮。因此,消渴病高發人群和消渴患者應首先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特別是有家族傾向的人群和肥胖超重的糖尿病高發人群,要正確對待疾病,未病先防,已病防變。首先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保持心情舒暢、樂觀,既不要忽視本病的發生、發展,也不要對疾病過分擔心而焦慮不安,應增強治療信心。其次應該避免精神緊張,自我剋制,喜怒哀樂要有節制,盡量保持情緒穩定,避免刺激和過度興奮因素,保持平靜。

4 中醫治療的誤區

中醫藥治療可以調節和改善糖尿病患者機體內環境,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口乾口渴、疲勞乏力、腰酸腿疼、頭暈眼花等臨床癥狀,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工作質量、生活質量;通過中醫藥的補益調節療法,能減輕或避免由於糖尿病患者由於長期服用降糖西藥引起的肝、腎損害及其他毒副作用,保護糖尿病患者的肝、腎功能;配合傳統的推拿、按摩、針灸、拔罐、膏藥、葯浴、保健氣功、葯膳食療等豐富多彩的治療方法,能延緩糖尿病各種慢性併發症的產生,使糖尿病患者健康長壽。

但市場上一些所謂糖尿病保健食品並沒有臨床認證,打著純中藥製劑的旗號,添加了西藥的成分,且對藥品成分卻不按規定進行說明,這樣的保健食品患者服用後很容易發生不良反應,對患者的傷害更大。所以患者在選擇類似產品的時候需小心謹慎。

進行糖尿病患者的中醫健康教育除了以上一些內容之外,還包括中醫用藥教育以及中醫護理教育等。例如做好對患者中醫基礎知識、健康教育知識的培訓;加強醫護人員教育能力,如溝通技巧、語言藝術的培訓;加強對患者臨床常用中醫預防保健和康復知識的培訓等,幫助糖尿病患者建立符合中醫理論的健康行為。此外,教育活動的開展必須與人群結構和文化背景相適應,採用通俗易懂、簡單、形象、貼近生活的教育方法,將糖尿病的理論知識融於日常生活中,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生活化,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因素之一。對不同文化層次的群體,糖尿病教育的形式應有所不同。「因人施教,因病宣傳」,針對不同病人的特點,進行個體化教育。我們相信隨著中醫藥學的發展及中醫糖尿病教育的不斷完善,實施具有中醫藥特色的糖尿病教育模式必將為患者帶來更好的療效。

推薦閱讀:

糖尿病患者記住這五句話,在美食和血糖中找到平衡
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喝酸奶?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須知
糖尿病患者"三宜三不宜"食譜

TAG:健康 | 教育 | 中醫 | 糖尿病 | 患者 | 病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