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安吉篇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關係調研小分隊
安吉,中國竹鄉,全國首個生態縣。早年間,安吉竹子與白茶名揚天下;現如今,安吉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05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到安吉調研,在安吉余村首次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一席話,堅定了安吉人民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決心。
10年間,安吉以「兩山」重要思想為指引,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發展綠色經濟,用發展經濟的成果反哺生態保護,實現了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安吉的轉型發展之路,正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科學論斷的生動詮釋。
工業強縣:賺來金山銀山,丟了綠水青山
「守護綠水青山是對過去發展方式的反思,是一种放眼長遠的理性回歸。在付出慘痛的代價之後,我們必須堅定清醒地認識到,不能把綠水青山當成消耗品。竭澤而漁、殺雞取卵式的擴張發展只會"吃了祖宗飯,斷了子孫路』,今後無數金山銀山也換不回綠水青山。」安吉縣委書記單錦炎回憶說。
在20世紀80年代,安吉作為浙江20個貧困縣之一,為「脫貧致富」,下決心走「工業強縣」之路,利用良好的山林、礦山等自然資源,興辦了一批造紙、化工、建材、印染等資源消耗型和重污染型產業。
犧牲綠水青山換來了金山銀山,安吉經濟躍上了一個台階,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然而,粗放式的發展雖然讓安吉經濟實現了短期的激增,但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生態環境代價。1998年,安吉被國務院列為太湖水污染治理重點區域,受到了「黃牌」警告。
面對如此困境,如果繼續固守竭澤而漁、殺雞取卵式的擴張發展,路只會越來越窄,怎麼辦?
說到安吉的轉型發展,就繞不開余村。
從安吉縣城向西南山區驅車半小時,調研組一行來到天荒坪鎮余村,這個村莊因境內天目山余脈余嶺而得名。置身於此,群山環抱,竹海連綿,滿目蒼翠。誰能想到,20世紀90年代,這裡曾是另一番景象。
當年,余村是安吉縣最大的石灰岩開採區,「靠山吃山」,村裡集體經濟年純收入達300多萬元,余村一度成為安吉最富裕的村。
據村委會主任潘文革介紹,余村歷史上開過銅礦、銀礦,改革開放後開石灰石礦。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開發一直到2005年,礦山是全村的支柱產業,是老百姓主要收入來源,全村80%家庭都有勞動力在礦山務工。村裡3座礦山為全縣的水泥廠供應原料,還建有一家水泥廠。
然而,礦業開發也讓余村付出了沉重的生態環境和安全代價。據潘文革介紹,村裡先後5人因開礦死亡,幾十人受傷,水泥廠生產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日益加劇。當時因為開礦,余村常年煙塵漫天,樹葉被厚厚粉塵覆蓋,平時村民連窗戶都不敢開,筍也連年減產。犧牲綠水青山換取金山銀山的結果是:全村生態系統被嚴重破壞,百姓並未得到想要的幸福生活。
痛定思痛,余村人開始尋找新的出路。1998年,他們利用開礦積累的資金開發龍慶園景區,建成湖州市首個由農民興辦的旅遊項目,並扶持村民開辦了十幾家農家樂。2003年,余村毅然決然地做出由「石頭經濟」向「生態旅遊經濟」轉型的決定。
然而,關停礦山後,一直到2005年,余村旅遊業都不景氣。潘文革告訴調研組,脫離「石頭經濟」後,村集體年收入一下縮水到不足原來的1/10,全村幾乎半數村民失去了從事多年的工作。一心要走出一條發展新路的余村人,卻一時間不知路在何方。
余村的困惑也是安吉的困惑。
轉型發展:留住綠水青山就要放棄金山銀山?
困則思變,安吉沒有選擇,不得不對污染企業徹底治理。為此,安吉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先後投入8000餘萬元,對全縣74家水污染企業進行了強制治理,關閉了33家污染企業,拆除了有30年歷史、規模和稅利列全縣之首的孝豐紙廠製漿生產線。
關停的同時,安吉還紮緊了口袋,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企業一律不準落戶。印尼金光集團投資近50億元的造紙項目,投產後年稅收可達10億元,因為環保問題被淘汰了;台資項目天湖度假村,房子已造好,環保沒達標,縣政府賠償了700萬元,停了這個項目……近3年,170多個5000萬元以上的投資項目因環保評估不達標被否決,其中超億元的項目就有十多個。
關、停、轉、遷的結果是犧牲暫時的發展速度,期間安吉的財政收入明顯減少。在湖州各縣市的經濟排序中,安吉一度倒退至倒數第一,安吉又一次拉開了與周邊縣區的差距。富民強縣的路到底該怎麼走?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到余村考察,在得知當地堅決關停礦山、轉變發展模式的做法後,鼓勵說:「不要迷戀過去的發展模式,下決心關停礦山是高明之舉。不要以環境為代價去推動經濟增長,這樣的經濟增長不是發展。我們過去講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其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10年來,安吉踐行「」的理念,探索「生態立縣」,立足全縣資源潛力、環境承載能力和發展定位,優化國土空間開發,全面推進經濟轉型發展,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安吉的優勢在哪裡?地處浙北山區、天目山北麓,境內山清水秀,萬頃竹海使得安吉名列「中國十大竹鄉」之首。地處長三角地區腹地,與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均在兩小時交通圈內。環境優勢和區位優勢,讓安吉人思考如何將環境資源變為經濟資源。最終,在不斷的實踐探索中,安吉走出了一條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道路,三次產業實現了融合發展。
第一產業加快「接二連三」。西苕溪源頭區、中部丘陵區、平原土斗區三大農業功能區初步建成,白茶、蠶桑、休閑農業、毛竹等4個萬畝農業園區基本建成。一批現代農業園區提升建設,賦予了更多休閑元素,實現了「園區變景區、產品變禮品、農民變股民」。
第二產業加快轉型升級。裝備製造、健康醫藥、電子信息等新產業迅速發展壯大,竹業和椅業兩大傳統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立竹量、商品竹年產量、竹業年產值、竹製品年出口總額、竹業經濟綜合實力創下5個全國第一。椅業發展到七大系列500多個品種,年產7000萬把,佔國內市場1/3以上份額,成為省級現代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示範區。
第三產業加速高端提升。安吉全力打造全省旅遊經濟綜合改革試點示範縣、長三角首選鄉村休閑旅遊目的地。一批旅遊綜合體和高端休閑項目初顯雛形,形成了天文觀象、高山滑雪、竹海熊貓、生態影視等特色景點,特別是鄉村旅遊蓬勃興起,進一步打響了安吉美麗鄉村的品牌。
如今的安吉,正在致力於全域景區化建設,山巒青翠、河流清澈、空氣清新,經濟結構合理、社會和諧穩定、人居環境優美,成為氣凈、水凈、土凈的「三凈」之地。全縣15個鄉鎮中有12個被評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居全國首位。2008年,被環境保護部確定為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地區之一;2010年,被授予「中國美麗鄉村國家標準化示範縣」;2012年,被授予我國第一個縣域聯合國人居獎。
2014年,以安吉為主起草的浙江省地方標準《美麗鄉村建設規範》發布,成為全國首個「美麗鄉村」地方標準。「美麗鄉村」成為安吉繼「中國第一竹鄉」、首個「國家生態縣」之後的第三個全國性金字招牌。
發展綠色產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沒了礦業與高污染、高耗能的工業,安吉生態經濟發展得有聲有色。
在生態工業方面,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生態工業。僅竹製品加工2014年銷售收入就達180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1/3,從業人員近5萬,全縣農民平均增收7800元。
如今,坐擁優越生態環境的安吉縣,以竹產業為代表的綠色產業已成為經濟支柱。無論竹林培育、竹產品加工還是竹旅遊資源的開發,安吉都走在全國乃至世界的前列。可謂「一根翠竹挑起百億元產業」。
據調研組了解,安吉竹產業實現了從原來賣原竹到進原竹、從用竹竿到用全竹、從物理利用到生化利用、從單純加工到鏈式經營的4次跨越。在安吉,每一根竹子都要「吃干榨凈」,通過科技創新,安吉竹業對一根竹子實現了從竹葉、竹竿到竹根甚至竹粉末的物理與化學的全竹高效利用。從「以竹代棉」的竹纖維服飾、家紡,到竹葉黃酮天然飲料,再到竹根雕,甚至細碎的竹屑、鋸末都能廢物利用,變廢為寶。
竹製品從單一的竹涼席發展到了竹質結構材料、竹裝飾材料、竹日用品、竹纖維製品、竹質化學加工材料、竹木加工機械、竹工藝品、竹筍食品等八大系列3000多個品種,形成了竹產業配套完整的產業鏈。竹地板產量佔世界產量的50%以上,竹工機械製造產品佔據了80%的國內市場並出口多個國家和地區。
創建於2000年的浙江永裕竹業股份有限公司是當地最知名的竹製品企業之一。據企業相關負責人向調研組介紹,通過化學或物理的方法,使竹地板獲得色彩、防火、防滑、吸音、抗菌和夜間發光等功能,能夠極大地增加地板的附加值。通過新型工藝將竹材進行碾壓等一系列加工後,還能把原本脆弱的竹子製成質地緊密的重組竹方材,能夠像加工木材一樣鋸成所需規格,實現了竹材性能的全新變革。
在一、二產業發展的基礎上,以商貿和休閑為主體的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國際竹藝商貿城從2007年開張以來,交易額逐年增長,已成為有一定影響力的竹產品商貿活動平台。近年來,竹林的生態景觀功能日益凸現,以竹博園、大竹海等為主的竹海旅遊和農家樂快速興起,極大地促進了安吉休閑旅遊產業的發展。
一根翠竹,催生了一個產業,撐起了一域經濟,富裕了一方百姓。安吉全縣現有竹產品企業2000餘家,年銷售收入億元以上的企業就有11家。安吉以佔全國1.8%的立竹量,創造了全國20%的竹業產值。
在生態旅遊方面,僅2014年,安吉就吸引1200多萬人次遊客,門票收入一項達2.16億元,旅遊收入127.5億元。今年上半年,安吉接待遊客692.9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81.6億元。
從生態農業來看,108萬畝竹海,每年給農民直接帶來11億元收入。17萬畝白茶園,串起15800餘戶種植戶、350家茶葉加工企業、31家茶葉專業合作社,整個白茶產業鏈從業人員達到20多萬人,每年平均為每位農民創收5800元。
當地政府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2004年,安吉縣生產總值為82.38億元,財政收入8.2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1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161元。2014年,安吉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85億元,財政收入50.05億元;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7963元和21562元。其中,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10年年均增幅在11.2%以上,連續10年領跑浙江。同時,預計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5%。
安吉經濟發展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充分說明,發展經濟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有了科學的理念、正確的思路和堅定的行動,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共贏是能夠做到的。
推薦閱讀:
※陽宅風水圖解大全--環境篇
※把客廳布置成這樣,就不相信你不喜歡讀書
※都知道垃圾分類日本世界第一,但垃圾排出量也是世界第一
※Windows下搭建NodeJS綠色版開發環境
※NET計劃之配置ASP.NET運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