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關於中醫你必須明白的事
五行分屬哪五臟?五臟之間關係如何?
在中醫學中,肺、肝、腎、心、脾五臟,分別被定為金、木、水、火、土五行所屬。五臟歸屬於五行後,中醫在病因、病理、治療、用藥等方面,均以五行生剋的關係來表達。
相生: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濟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之陽氣可以溫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運化水谷之精氣可以益肺;肺生腎就是金生水,如肺氣清肅則津氣下行以資腎;腎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腎藏精以滋養肝的陰血等等。
相剋:肺(金)的清肅下降,可抑制肝(木)陽的上亢,即金克木;肝(木)的條達,可疏瀉脾(土)的壅滯,即木克土;脾(土)的運化,可防止腎(水)水的泛濫,即土克水;腎(水)陰的上濟,可制約心(火)陽亢烈,即水克火;心(火)的陽熱,可制約肺(金)的清肅太過,即火克金。
什麼是中藥的四氣五味?
四氣又稱四性,就是寒熱溫涼四種藥性。疾病有熱證和寒證之分,寒涼葯多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的作用,常用於陽證、熱證疾病的治療。溫熱葯多具有溫和、救逆、散寒等作用,常用於陰證、寒證的治療。五味是指藥物的辛、甘、酸、苦、咸五味,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如辛味葯能發散、能行氣血,適用於表證和氣滯血瘀等證;苦味葯能瀉能燥,適用於熱證和濕證;酸味能收斂,適用於盜汗、遺精、久瀉等;咸能軟堅,適用於便秘、腫塊、瘰癘等症;甘即甜味,能補能緩,適用於虛弱或和緩、拘緊疼痛等症。
中醫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嗎?
中醫學非常重視人體自身的統一性、完整性,以及人與自然的密切關係。中醫基礎理論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構成人體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在結構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相互影響。若人體臟腑組織器官發生病變,除了其本身的功能異常外,還常常影響到別的臟腑,甚至造成整體功能的紊亂。這樣,就避免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造成的顧此失彼的弊端。
辨證論治是否等同「對症治療」?
運用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收集病人的癥狀、體征以及病史有關情況,進行分析、綜合、辨明病理變化的性質和部位,判斷為何種性質的「證候」,這個過程就是「辨證」。「論治」,就是在辨證基礎上確立治療法則。
辨證論治不同於「對症治療」,以及現代醫學所說的「辨病治療」。疾病的不同階段可出現不同的證候,不同的疾病,也可在其發展過程中出現同樣的證候。因此同一疾病的不同證候,其治療方法有異,具體可以分為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兩個方面。
推薦閱讀:
※關於蛇,圈外人的誤解......
※關於思戀的句子
※關於雪的遐思(散文詩)
※關於健全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的調查與思考(二)
※八卦|關於帝舵和勞力士,你可能不知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