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誦】傷寒論第22條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雲,桂枝湯,今去芍藥,加附子。將息如前法。
金·成無己《註解傷寒論》陽氣已虛,若更加之微惡寒,則必當溫劑以散之,故加附子。清·吳謙《醫宗金鑒》微惡寒之上,當有「汗出」二字,若無「汗出」二字,乃表未解也,無加附子之理,當補之。若汗出微惡寒,去芍藥方中加附子主之者,以防亡陽之變也。要知仲景立法,每在極微處設辨,恐人微處易忽也。今以微惡寒發其義,卻不在汗出上辨寒熱,而在汗出惡寒、不惡寒上辨寒熱;不在脈促上辨寒熱,而在脈促之有力、無力辨寒熱。於此又可知不惟在胸滿上辨虛實,而當在胸滿之時滿、時不滿、常常滿而不減上辨虛實矣。喻昌曰:此條之微惡寒,合上條觀之,則脈促、胸滿、喘而汗出之內,原伏有虛陽欲脫之機。故仲景於此條,特以「微惡寒」三字發其義,可見陽虛則惡寒矣。又可見汗不出之惡寒,即非陽虛矣。沈明宗曰:若脈促胸滿、而微惡寒,乃虛而局踖,陽氣欲脫,又非陽實之比,所以加附子固護真陽也。然傷風下後之惡寒,與未下之惡寒,回然有別。而汗後之惡寒,與未汗之惡寒亦殊。清·柯琴《傷寒來蘇集》若微惡寒,則陰氣凝聚,恐姜、桂之力不能散,必加附子之辛熱。仲景於桂枝湯一加一減,遂成三法。劉渡舟《劉渡舟傷寒論講稿》若微惡寒者,去芍藥方中要加上附子。有的注家認為若微惡寒是脈微而惡寒,那是不對的。微惡寒說明不但是胸陽不振,而且陽氣也已虛衰了。如果出現了陽虛惡寒,桂枝去芍藥湯的力量就太小了,應當加附子,振奮心胸陽氣的力量就大了。臨床中對於胸病,包括《金匱要略》中的胸痹病,如果出現了胸滿,或者胸痛徹背,背痛徹心,或者氣短,或者咳逆,只要屬於胸陽虛而陰寒之氣比較盛的,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都是有效的。胡希恕《胡希恕講傷寒論》這段和 21 條應該是一段,這個書擱成兩段了。成無己本為一段,他說「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湯去芍藥湯主之,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它是一段,這個書它擱成兩段,兩段這個前後就是不對頭了。而且成無己他給改成「微惡寒」,「微惡寒」不對,他不是惡寒,假設是微微惡寒的話,那正是表不解嘛,加哪門子附子呀?「微寒」是對的,這個「微寒」是接著上面這段,就是「脈促胸滿」,如果微陷於陰寒證,微寒,沒有那個惡字,趙開美本是對的,在《玉函經》是「微寒」,不是「微惡寒」,就是微陷於陰寒證。那要加附子,那和桂枝加附子是一樣的。桂枝去芍藥加附子這個方子運用很多,後頭的《痙濕暍病》風濕相搏里就用這個方子起作用了。桂枝湯證胸滿上沖比較劇勝一些,而滿脈促,他要用桂枝去芍藥。這個證,如果陷於陰寒證的話,要加附子。子恆試注接上條。如果同時還出現了惡寒的情況,說明陽氣受損較重,還需加入附子以溫補陽氣,助正驅邪。整體看就是,太陽病誤下之後,出現脈促、胸悶、惡寒,主方選用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版權說明 版權說明:本文部分內容摘自《劉渡舟傷寒論講稿》,作者/劉渡舟;《劉渡舟醫論醫話100則》,主編/王慶國;《胡希恕講傷寒論》,講述/胡希恕。轉載旨在傳播中醫文化知識,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前文提要第1條: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第2條: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第3條: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第4條: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為傳也。第5條: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為不傳也。第6條: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發汗已,身灼熱者,名風溫。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時瘈瘲;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第7條: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發於陽者,七日愈,發於陰者,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第8條:太陽病,頭痛至七日已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若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第9條: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第10條:風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第11條: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第12條: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第13條: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第14條:太陽病,項背強几几,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第15條: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沖者,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若不上沖者,不可與之。第16條: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觀其脈症,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第17條:若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得之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第18條: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朴杏子佳。第19條:凡服桂枝湯而吐者,其後必吐膿血也。第20條: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第21條: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
自我測驗
第22條:若微惡寒者,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複製可見小貼士很多小夥伴兒不知道怎麼加入訂閱號,請參考下圖加入我們
背誦傷寒分析病案
懸壺濟世
推薦閱讀:
※重排傷寒論條文
※王四進老師講傷寒論(25)
※《傷寒論》溫陽三方與心衰辨治
※白話傷寒論
TAG:傷寒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