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每天新增23個肺癌 突變基因首次被找到
不論在全球範圍,還是在中國,肺癌已然成為癌症第一殺手。在中國,每年新增的肺癌發生率有60萬人,同時還在呈不斷上升趨勢,預計到2025年,每年新增的病人將達到100萬。根據上海疾控中心發布的數據,上海每天有129個新發癌症病人,其中肺癌為23人,死亡的肺癌病人佔到所有腫瘤的四分之一。
昨天下午,由上海市衛生計生委和解放日報社共同舉辦的上海市健康大講堂暨第28屆解放健康講壇,在上海市胸科醫院舉行。來自滬廣兩地的知名胸外科專家以「傾聽『肺腑』之言」為主題,首次向公眾發布了發現肺腺癌13個突變基因,並為市民推薦了早診早治手段和微創手術的最新理念。
基因:亞洲肺腺癌基因突變特點首次發現
肺癌發病的增加與人口老齡化、城市工業化、農村城市化、環境污染化以及生活方式不良化有關。肺癌的發生、發展過程受遺傳和環境兩方面的共同影響。其中,基因變異是產生疾病的內因和基礎。
按照組織學分類,肺癌可分為兩大類:小細胞肺癌(SCLC)和非小細胞肺癌(NSCLC),分別占確診肺癌病例的15%和85%。肺腺癌是最常見的NSCLC組織學類型,它大約佔肺原發腫瘤的40%,較容易發生於女性及不抽煙者。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何建行教授說,過去三年他們做了一個亞洲大規模人群基因學的分析,發現了中國人基因突變的特點,鑒別出了肺腺癌的13個顯著突變基因,包括最常見的突變基因TP53和一些新的突變靶基因如RHPN2、GLI3和MRC2。
這一發現使針對基因的靶向治療用藥有了更精準的應對。比如說,過去人們普遍恐懼化療,因為通常其有效率不太高,副作用又比較大。但進入靶向藥物時代,一旦針對基因找出它相應的位點,這一有效率很可能從原來的30%達到70%。
基因譜的發現,並不僅僅在指導用藥上有效,何建行表示,在患者做了諸如腫瘤切除的治療後更能直接達到效果。譬如有一些基因突變導致的肺癌容易複發,而有些卻不容易複發,對易複發類型將會採取輔助治療,其他人群則不必「陪綁」治療。「通過這一研究,我們把手術後不同人群分為容易複發、不容易複發,高、中、低風險等不同類型,最終起碼三分之一的人群不需要做術後治療,大大減輕了他們的痛苦和負擔。」何建行介紹。
診斷:高危人群需做低劑量螺旋CT檢查
肺癌能不能預防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胸外科主任王群表示,目前預防肺癌最好的方法就是戒煙和盡量避免二手煙。同時,要裝好油煙機防燒菜油煙、裝修材料要用綠色,注意房間通風,並注意運動,飲食平衡和保持好心情。
肺癌既然越來越多,如何發現呢?王群說,要注意早期癥狀,比如說刺激性咳嗽和血痰。但事實上等這一方法發現肺癌,往往已失去了手術機會,所以真正的早診早治是指健康體檢,特別是低劑量螺旋CT的運用,可以幫助發現小於1公分的肺部腫塊,這部分肺癌病人80%都可以通過手術治癒。
王群提醒,45歲以上的人群、煙齡超過20年、有腫瘤家族史、肺部有既往的病史等,均列為高危人群,建議每年進行常規體檢。首先抽血檢查腫瘤指標,但這種檢查並不等於指標高了就是癌症,最有效的方法還是進行低劑量螺旋CT檢查。上海市胸科醫院副院長、呼吸內科教授韓寶惠提醒市民,這一檢查僅200餘元,醫保還可以覆蓋。
王群說,一旦發現肺部小結節,並不要害怕。「要不要開刀,一定要聽專業胸外科醫生的話。」如果發現肺部是毛玻璃狀的小結節,它是一種惰性腫瘤,發展非常緩慢。如果醫生建議觀察等待,只要一年檢查一次就沒問題,小於5毫米的不必去管;5—10毫米間,就需要三到六個月檢查一次;大於10毫米則需要儘早干預。
手術:小切口、打洞少並不等於微創
王群表示,肺癌的最好乾預辦法就是手術,而現代的手術是否意味著打洞越小越好?打洞越少越好呢?對此,上海市胸科醫院院長、上海交通大學胸外科教授陳海泉指明,微創3.0的概念中,更應該注重系統理念,諸如運用腔鏡技術、多學科的參與,以及全方位考慮治療對患者全身的影響,比如麻醉時間長短、手術時間長短等。
陳海泉說,在過去的手術中發現,全肺葉切除後的功能要比亞肺葉切除差得多,對於早期病人其實可以儘力保留肺功能,選擇亞肺葉切除。如果淋巴沒有轉移,也不需要去清除「站崗放哨」的淋巴結。通過術中快速冰凍的手段,就可以幫助發現切下來的腫塊是什麼性質,是否需要再做肺葉切除。「早期肺癌只要做部分切除就可以了。」
在手術中,由於時間的拉長,其實也會因為單肺通氣時間以及麻醉藥物的給予而產生切口損傷、臟器損傷、系統性損傷。陳海泉說:「微創不等於小切口,不等於打洞少,手術安全、徹底、有效這是最重要的。就像走綱絲一樣,平平穩穩走過去最重要,不能為了追求打一個洞,把手術時間放得很長,裡面搗得亂糟糟;為了乾淨切個大口子也不對,一定要平衡。」
最新鮮的上海生活資訊!請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官方微信
推薦閱讀:
※男生20歲早期肺癌還能活幾年?沒什麼錢治療。
※肺癌生物治療的進展
※肺癌
※肺癌個體化治療,你知道多少?
※注意:肺癌病人發生第二次原發性肺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