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癥狀蛋白尿與血尿的診斷方法和中醫治療的論文---中醫學論文

摘要】 本文探討了無癥狀性血尿、蛋白尿的診斷思路和中醫治療。逐步分析血尿、蛋白尿的產生原因,對不同疾病進行鑒別,並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對處於無癥狀性血尿、蛋白尿階段的不同腎臟疾病進行辨證、分型、論治。經分析,無癥狀性血尿、蛋白尿的常見病理類型有:iga腎病、系膜增生性腎炎、微小病變、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薄基底膜病等;非腎小球性病因有:泌尿系統畸形、腎結石、特發性高鈣尿症、左腎靜脈壓迫綜合征等。中醫辨證分型為:下焦濕熱證;陰虛火旺證;淤血阻絡證;脾氣虛弱證;腎氣虛衰證。提示西醫辨病與中醫辨證相結合可完善無癥狀性血尿、蛋白尿的診斷治療。

【關鍵詞】 血尿/診斷; 蛋白尿/診斷; 腎疾病/治療; 中西醫結合療法; 兒童

無癥狀性血尿、蛋白尿也稱作隱匿性腎炎,臨床上以血尿和輕度蛋白尿為主要表現而無癥狀體征,且腎功能正常。通常包括無癥狀性血尿、無癥狀性血尿和蛋白尿、無癥狀性蛋白尿3種情況。它是一組病因、發病機制及病理類型不同的腎小球疾病的一個階段[1]。一般常在體檢或偶然情況下發現尿常規檢查異常,其治療效果差異很大。

  1 無癥狀性血尿、蛋白尿的診斷思路

  1.1 確定是否真性血尿

  排除某些食物、藥物或經血造成的假象。一過性血尿可由花粉、化學物質或藥物過敏引起,月經期、劇烈運動後或病毒感染也可發生,通常無重要意義。如多次檢查均為血尿應引起重視。

  1.2 進行血尿的定位診斷

  1.2.1 腎小球性血尿的特點

  (1)尿沉渣中有管型,特別是紅細胞管型;(2)血尿伴有嚴重的蛋白尿(肉眼血尿,蛋白>1 g/l或1 g/24 h;鏡下血尿,蛋白>0.3 g/l或0.56 g/24 h);(3)尿中含有免疫球蛋白的顆粒管型;(4)尿中畸形紅細胞>75%。wwW.11665.cOm且尿紅細胞數>8 000/ml;(5)尿紅細胞平均容積<7 lsl,且分布曲線呈小細胞性分布;(6)免疫組化染色:尿紅細胞表面tammhorsfall蛋白陽性[2]。   如確定為腎小球性血尿,可進一步做免疫學方面的檢查,以區別是繼發性還是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如排除繼發性腎小球疾病,診斷為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可進一步做病理學檢查,以了解腎小球疾病的病理類型和病變程度,這對評估患者的治療效果和預後很有幫助;常見的病理類型包括iga腎病、系膜增生性腎炎、微小病變、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薄基底膜病等。如為腎小球性血尿,則不必再行ivp、膀胱鏡、ct掃描等有損傷或費用昂貴的檢查。

  1.2.2 其他定位診斷方法

  (1)上尿路出血多呈暗棕紅色尿,無膀胱刺激征,有時可見蠕蟲樣血塊。如尿中出現血凝塊,多為非腎小球疾病;(2)尿三杯試驗對診斷下尿路出血有幫助;(3)根據癥狀體征判斷:如血尿伴恥骨上疼痛提示膀胱、前列腺疾病;血尿伴腰痛提示腎臟疾病或尿路結石;血尿伴膀胱刺激征提示尿路感染或腎結核;血尿伴發熱、腰痛、尿頻尿急提示腎盂腎炎或腎周膿腫;(4)從發病年齡觀察:小兒時期的血尿多見於急性腎小球腎炎、膀胱結石等;青少年或中年出現血尿,應考慮尿路一般細菌感染、結核、結石或腎炎等;40歲以上無痛性血尿多應考慮腎腫瘤。

  1.2.3 非腎小球性血尿

  針對患者的臨床表現作相應檢查:如有膀胱刺激征者,應做細菌定量培養和尿抗酸桿菌培養,以確定是否為尿路細菌感染或腎結核;如考慮有泌尿繫結石、腫瘤、多囊腎等可能,可選擇腹部平片或ivp、腎超聲波、ct掃描、逆行腎盂造影、膀胱鏡、腎動脈造影和尿細胞學等檢查。

  1.2.4 不明原因血尿的診斷

  經上述檢查仍有5%的血尿原因不明,其根本性疾病多是微小的腫瘤或結石、腎的微小局灶性感染、隱蔽的腎小球疾病、早期的多囊腎、腎微小動靜脈病變、小兒特發性高鈣尿;若長跑後出現血尿,可能為運動性血尿。對不明原因血尿的患者,宜定期追蹤觀察。

  2 無癥狀性血尿、蛋白尿的中醫治療

  2.1 中醫治療優勢

  西醫對無癥狀性血尿、蛋白尿的患者,在未明確診斷前,一般不予特殊治療,患者以保養為主,可以從事輕工作,避免感冒、勞累。對有病灶者可祛除病灶,勿用腎毒性藥物,以免加重腎損害。常用止血藥一般無效。也不主張用糖皮質激素和細胞毒類藥物。中醫治病長於宏觀論治和辨證施治,不受病理檢查限制,對根底疾病不明的無癥狀性血尿、蛋白尿在治療上有一定優勢。如對該病在無明顯癥狀和體征可尋的情況下,可從整體出發,根據患者的面唇舌色、口味喜惡、二便相關性、病史和用藥史、脈象等及尿常規、尿蛋白電泳、尿中纖維蛋白降解產物(fdp)、血漿白蛋白等檢測指標,結合中醫對腎性血尿、蛋白尿的病機認識來進行辨證。還可結合微觀辨證,如尿色鮮紅為火盛迫血,尿色淡紅為氣不攝血,尿中夾有血絲血塊為淤血內阻,尿混濁為濕熱之證,尿蛋白以中大分子為主病在腎,以中小分子為主病在脾,尿fdp增高者為淤血阻絡,病程長者多虛,病程短者多實,苔厚膩者為濕證,苔少舌紅者為陰虛證等。

  2.2 病機與治法

  從病機而論:腎性血尿的形成多由熱擾血分,傷及脈絡而成,或陰虛火旺,迫血妄行;或脾腎氣虛,脾不統血,血溢脈外;或久病氣陰兩虛,淤血阻絡,血不循經。蛋白尿的產生與脾不攝精,精氣下陷,和腎不藏精,精氣下泄有直接關係。而風邪、濕熱(毒)邪、瘀血等因素在蛋白尿的產生和病情加重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常用治療大法為健脾、益腎、固攝、利濕、活血等。臨床常按以下分型論治:(1)下焦熱盛證:宜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用小薊飲子加減(生地、小薊、滑石、通草、炒蒲黃、淡竹葉、藕節、當歸、炒山梔);(2)陰虛火旺證:宜滋陰降火,涼血止血,用知柏地黃湯加減(知母、黃柏、生地、山茱萸、澤瀉、丹皮、茯苓、旱蓮草、大薊、藕節、蒲黃);(3)瘀血阻絡證:宜活血通絡,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桃仁、紅花、當歸、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殼、甘草);(4)脾氣虛弱證:宜補脾攝血,用歸脾湯加減(黃芪、白朮、茯苓、人蔘、龍眼肉、炒棗仁、木香、當歸、遠志、甘草);(5)腎氣虛衰證:宜補益腎氣,固攝止血,用無比山藥丸加減(山藥、肉蓯蓉、熟地、山茱萸、茯苓、菟絲子、五味子、赤石脂、巴戟天、澤瀉、杜仲、牛膝)。

  2.3 具體治療過程

  首先要控制感染。如伴急性咽炎,可加用銀花、連翹、蚤休、射干、山豆根、牛蒡子等;伴慢性咽炎者,可加用玄參、麥冬、桔梗、生甘草、百合、南北沙參、制僵蠶、蟬蛻等;伴皮膚感染者,可加用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半邊蓮、半枝蓮、連翹、赤小豆、土茯苓、苦參等;伴腸炎者可加用馬齒莧、紅藤、敗醬草、地錦草、黃連等;伴尿路感染者可加用蒲公英、鴨跖草、車前草、梔子、黃柏、鳳尾草、瞿麥、扁蓄等。治療血尿雖有「水道之血宜利」的原則,但根據辨證酌情加用涼血止血、活血止血、收斂止血、養陰固攝止血藥,可明顯提高臨床療效。常用涼血止血藥有仙鶴草、紫珠草、大薊、小薊、槐花、白茅根、薺菜花等;活血止血藥有參三七、景天三七、生蒲黃、茜草根、琥珀等;養陰固攝止血藥有赤石脂、金櫻子、旱蓮草、阿膠等;收斂止血藥有藕節炭、血餘炭、苧麻根等;中成藥如茜草雙酯、參三七粉、雲南白藥也可結合辨證酌情選用。治療蛋白尿,辨證無外邪熱毒,可加用補氣葯,如太子參、党參、黃芪、山藥、白朮、茯苓、苡仁等,通過益氣健脾,達到固攝蛋白。對於長期蛋白尿者,應考慮久病入絡,內有瘀阻,酌用活血通絡葯,如丹參、川芎、紅花、桃仁、當歸、赤芍、益母草、澤蘭等,甚至可用蟲類通絡葯,如地龍、水蛭、全蠍等。如久治不愈而無濕熱證者,可加用固澀葯,如芡實、金櫻子、蓮須、覆盆子、煅牡蠣、柿葉等。對於蛋白尿較多、腎功能正常者,可考慮用雷公藤、山慈姑、昆明山海棠、蜀羊泉等。   儘管中醫治療無癥狀性血尿、蛋白尿有一定優勢,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久治不愈,甚至在治療期間病情逐漸加重。這時,有必要做腎病理學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對疾病的預後做到心中有數。如病理類型經循證醫學證實適合糖皮質激素和(或)細胞毒藥物治療,儘早採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以免延誤病情。腎臟病理提示不良預後的特徵有:瀰漫性、增生性腎小球損害,尤其伴有節段性或瀰漫性新月體形成;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球硬化或腎小管萎縮;微小動脈硬化;間質纖維化;末梢毛細血管iga,c3沉積;毛細血管壁特徵性的瀰漫性增厚。

【參考文獻】   [1]王鋼,陳以平,鄒燕勤.現代中醫腎臟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23.

  [2]葉任高,沈清瑞.腎臟病診斷與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4:103.

更新時間:2011-03-22 22:17:02 作者:11665


推薦閱讀:

用香菜治膝蓋滑膜炎的方法是什麼?
在昆明太醫堂做完手術後腋下好幾天了怎麼還癢?
醫生——「死神」的最佳搭檔
急性肺水腫的病因與病理生理改變是什麼?
炎性腸病相關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的臨床使用

TAG:論文 | 醫學 | 中醫 | 方法 | 中醫治療 | 治療 | 中醫學 | 癥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