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讓德國豪華車廠商愛恨交織
Getty News模特在今年4月北京車展上展示一輛賓士轎車。對德國經濟支柱──機械製造商來說,中國去年取代美國成為它最大的出口市場,其出口產品中約有10.2%流入中國,而出口到美國的只有7.2%。今年頭五個月,德國出口到中國的機械產品比例更是進一步增加至11.1%。就德國整體經濟而言,中國大約佔據著德國總體出口的5%,對華出口量相當於對法國出口量的一半、也相當於德國對整個歐元區出口量的一小部分。法國是德國最大的單一出口市場。但是,面對歐洲多數地區的停滯不前和美國前景的不確定性,中國作為德國增長主要推動力的角色也許不會馬上改變。中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速由一季度的11.9%放緩至10.3%,經濟學家預計,隨著中國政府為了避免經濟過熱而控制銀行放貸,中國經濟將進一步減速。德國整體工業因對華出口而受益,不過這其中受益最大的行業是其頗具認可的汽車業。德國三大豪華車生產商──寶馬(BMW AG)、戴姆勒(Daimler AG)旗下梅賽德斯-賓士(Mercedes-Benz)和大眾(Volkswagen AG)的奧迪(Audi),今年迄今各自對華汽車銷量增幅在63%至132%之間。如此銷量增幅促使利潤大漲,推動營運毛利率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儘管歐洲本土和美國的銷量都表現不佳。利潤大幅提高的背後有許多因素在起著作用。中國豪華車車主們被那些更加昂貴和高端、發動機更強大還能提供更多選擇的汽車所吸引,這不同於三家汽車生產商在其更成熟市場上的購買者。今年上半年歐元兌美元和人民幣約15%的跌幅是德國進口汽車利潤率提高的又一因素。結果是,據分析人士估計,近來的德國汽車生產商,特別是寶馬和賓士,可能從每輛外銷中國的汽車上最高盈利三萬歐元(合38,613美元)。這是汽車生產商通常在歐洲獲得的利潤的約10倍。據研究公司Bernstein Research駐倫敦的沃伯頓(Max Warburton)估計,寶馬汽車業務二季度實現的13億歐元營業利潤中,在中國賺取的利潤可能佔了至多90%。這樣一面倒的利潤令一些經濟學家和工業家擔心,德國的汽車業開始過於依賴中國的增長,德國出口推動型經濟的其他領域會跟風效仿。沃伯頓說,令我擔心的是這只是一種無法持續的爆炸式增長。他還說,德國汽車生產商在中國獲得的巨額利潤呈現出「可能令人誤解的」公司財務狀況,因為這些公司要應對產能過剩、在節油技術上日益增大的投資成本和其他主要市場的緩慢增長。他還說,我有種可怕的感覺,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將會出現一些挫折。本周,衡量德國投資者信心的一個關鍵月度指數顯示,8月份投資者信心從7月份的21.2跌至低於預期的14.0。該指數由歐洲經濟研究中心(ZEW Center for European Economic Research)發布。這些數據顯示出,在2010年上半年德國經濟強勁增長之後,人們對今年剩餘時間出口拉動型增長更加悲觀的預期。除中國製造業增長放緩之外,6月份美國的工廠訂單也跌至預期水平之下,是連續第二個月下滑,進一步顯示出美國經濟可能在走軟。與此同時,由於歐洲各國政府實施了嚴厲的措施來應對預算赤字,加上德國消費支出依然低迷,預計歐元區的增長不會很快加速。就在德國汽車生產商轉移資源、增產來滿足亞洲需求之際,它們卻駁斥了自己過於依賴中國實現增長的看法。寶馬首席執行長雷瑟夫(Norbert Reithofer)本月在公司公布二季度收益時說,對我來說,強調我們並非完全依賴中國,這一點非常重要。雷瑟夫說,我們是一家在全球運作、運營的公司。其他汽車生產商已經開始應對全球增長放緩的預期了。在上周大眾公布7月份汽車銷售情況時,該公司銷售總監科林格勒爾(Christian Klingler)預測,今年下半年全球汽車市場將收縮,他表示中國等新興市場的增長不足以彌補歐洲等地的銷售下滑。科林格勒爾說,今年不會回到危機前的水平。
推薦閱讀:
※喜鵲:國際大品牌的兩難選擇——評強生退出中國市場
※百思買CEO鄧恩辭職 重返中國市場無期
※為何中國市場是3D電影的沃土?
※為何高端的「蕭邦」,157年時間沒有攻下中國市場?
※美聯儲加息,全球更為被高估的資產可能在中國市場,中國的信貸緊縮位於榜首,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