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李偉:尋普洱茶之根

對於做茶,他的看法小眾而堅定,「只有大格局,才會有大未來。」 信步則道茶舍之內,恍惚有西雙版納古六大茶山再現的神奇悠遠。 奢華,褪成了背景色,綠植小徑之中,茶香環繞,悠悠古樂,餘音繞梁;安靜,置一席於天地間,煮水,泡茶;呼吸之間飛躍山水,投身於古六大茶山的碧綠山野。這就是不得不來則道茶舍的緣由。 在雲南則道茶業有限公司(下稱則道茶業)董事長李偉的認知中,品茶可以很簡單:一人、一盞、一隻小巧的紫砂足矣,也可以很熱鬧,呼朋引伴,一同分享那一蓋碗的天地精華。對於做茶,他的看法小眾而堅定,「只有大格局,才會有大未來。」 2011年,則道茶業正式成立。當時李偉便釋放了一條信息:他做的茶,將要「以正視聽」,跳出茶文化的桎梏,走自己的品牌。藉此,「生命之葉」由此誕生。 北緯21度,海拔1280米,這裡是北回歸線唯一倖存的神奇綠洲西雙版納,這裡也是最適合大葉種茶樹生長的核心產茶區。 綿延3000公里,持續數百年興衰,這裡是茶馬古道的源頭,倚邦、莽枝、蠻磚、革登、攸樂、漫撒……這裡還是古六大茶山腹地,更是御用貢茶的核心產區。 曼松20000畝純天然高山生態茶園,標誌著則道茶業重塑曼松貢茶輝煌的起點。生命之葉·普洱、生命之葉·古樹紅茶皆誕生於此。 當時光流轉了200多年之後,如今的曼松貢茶似乎成了湮滅於歷史之中的塵封往事。李偉與曼松古茶,正是結緣於此際遇。 當年,李偉來到茶山,這裡的古茶樹正要被當地村民砍伐,古茶樹棲息之地將被改造成橡膠園。他不忍讓這樣輝煌的貢茶歷史湮沒無聞,更在心中立下一個信念,「一定要讓曼松貢茶恢復它往日的輝煌。」 2007年,則道茶業開始對曼松王子山、背陰山進行萬畝曼松貢茶園的恢復。目前,被掛牌保護的古茶樹已有327株,平均樹齡大於300年。 此外,則道茶業籌備中的臘羅吉地·曼松天堂還將讓200多年前的貢茶園再現世間。 李偉介紹,生命之葉·普洱、生命之葉·古樹紅茶甄選曼松及古六大茶山的高山古樹茶原料,恪守「七選八棄」原則。「師承純古法工藝,研發最細膩口感,將天賜好茶的精華轉化為入口難忘的享受。」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李偉一直在踐行他的行事準則。目前,則道茶業已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普洱茶全產業鏈精緻型企業,註冊資本達1.08億元,投資2億多元。 同時,除去擁有位於西雙版納倚邦曼松茶山的20000畝純天然高山生態茶園,則道茶業的植株規模、古茶樹數量、原葉產量都居國內第一。 「公司在古六大茶山擁有11個普洱茶初制所、10條純手工古法精製生產線,傳統加工工藝制茶能力也是國內第一,已經成為普洱茶行業內唯一實現從樹頭到口頭全程可追溯的企業。」 讓李偉感到自豪的是,則道茶業正逐漸成為普洱茶現代化、科學化、高端化的品牌標杆。其與雲南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達成了戰略合作,在「萬茶之首」紫娟的採擷精製領域為國內唯一。 公司還採用「現代普洱熟茶鼻祖」吳啟英先生的獨創工藝,在普洱熟茶工藝領域獨佔鰲頭。除此之外,還與雲南農業大學、中國茶葉博物館等多個權威機構進行了全面合作。 更讓人意外的是,李偉還把「生命之葉」的歷史文化搬進了博物館。 「則道茶業斥資2000餘萬元在昆明打造了國內最大的普洱茶文化博覽中心—普洱茶谷,其中則道茶博館是目前國內面積最大的普洱茶專業掛牌博物館。」 漫步在4000多平米的普洱茶藏儲文化博覽館「天窖」,一口口「戴」著尖尖的草帽的大缸順序排列,其一眼忘不到盡頭的數目讓人震撼。 正是這個則道茶業的「天窖」,開啟了仿生數控藏儲普洱茶的先河,也開創了普洱茶倉儲陳化標準。 在館內,光緒皇帝御賜的福庇西南匾額,雄渾端莊,訴說著此地普洱茶之於清帝國的重要;用以規範茶葉交易的古舊石碑,漫漶的字跡記錄著百年前普洱茶交易的繁盛。 生長千年的茶樹枝幹,雖然已經褪去了生命的綠色,留下的年輪卻告訴世人生命之葉的力量;世界上最大的金瓜貢茶,不是為了膚淺的炫耀,只是為了重現金瓜貢茶的昔日風采。
推薦閱讀:

普洱茶沒有保質期嗎?
為什麼普洱茶商的文學水平遠高於其他茶商?
大滇說茶1001夜之153 茶多酚對茶的影響
普洱茶,五個世界級唯一
幾個小常識,準確把握沖泡普洱茶的水溫!

TAG:普洱茶 | 普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