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的綜合療法-中大網校臨床醫學論文網

中風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隨著醫學的發展,臨床診治水平的提高,腦卒中的病死率明顯下降,但致殘率在存活患者中卻高達80%以上。大多遺留後遺症:如頭痛、失語、偏癱。經針灸、理療、按摩治療、療效較好,值得推廣應用論文下載。1 臨床資料:共觀察病例80例,均為腦中風後在內科住院病人,經過中西醫治療後,進入恢復期的患者,男15例,女5例,年齡最大70歲,最小50歲。2 治療方法:2.1電針療法:取百合、大椎、風府、曲池、足三里上肢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下肢取環跳、伏兔、陽陵泉,足三里、解洗、崑崙痙攣癱:肘部配曲澤、腕部配大陵、膝部配曲泉、踝部配太溪言語不利:加廉泉、通里、啞門口眼歪斜:加地倉、頰車、合谷、太沖針刺得氣後用GP805-C低頻電子脈衝治療儀疏密波,強度以患者舒適為宜,患者的肌肉隨著電針頻率有規律的輕微抖動,留針20min,每日一次,每周治療6次,治療一個月至半年。天冷可在治療倉內進行(治療倉為凸隆木製物內裝多組燈泡,可調控溫度、保暖、促進血液循環).2.2推拿:1前臂部操作,患者坐位,術者位於患側,由手部至至腕部、肘部,做輕手法按揉,推拿手法,重點按揉手三陰經合穴。術者一手握住患者手掌、另一手控制住患肢肘關節,對患肢前臂屈肌進行拉伸活動2-3次,要求患者手掌同時呈背伸無痛位,每次拉伸持續20-30S,施術時間10min.2 肩部操作,患者坐位,術者一手握住肘關節,另一手由肘部向肩部方向進行滾法操作,力量由輕而略重,並適當輕柔被動活動肩關節(外展、屈伸、後伸、內外旋等)範圍由小到大無痛為度,適當按揉剪前,天宗,肩中俞,中府,肩髃等穴,施術時間15min.

3 患者下肢按摩、推拿……3烤電 用仙鶴牌TDP磁譜儀對患者進行局部照射,可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促進局部無菌性炎症的吸收,改善營養,促進功能恢復,時間20min,每日一次。4 康復訓練 主要進行上下肢的功能訓練。包括主、被動運動,誘發肌肉活動及訓練伸向物體的控制能力,維持肌肉長度,防止攣縮。發音器官的運動訓練……醫師每日指導患者康復訓練1次,每次30min,每周五次。5 頭皮電針 針刺運動區、感覺區、語言區……通電,拿著低頻電子脈衝治療儀,邊走邊治療,由家人扶著。6 討論百會為足太陽,手足少陽,組厥陰與督脈之會,能補神益智,疏通腦絡,協調百脈,主頭風中風,言語蹇澀,口噤不開,半身不遂。大椎是足三陽與督脈之會,可調節陽經氣血,風府、曲池、足三里等,可促進受傷神經元的恢復,醒腦開竅,疏通氣血,平衡陰陽。頭皮電針:運動區、感覺區,它對應大腦下面的中央前回和中央後回,而顳葉皮質於記憶、學習等有密切關係。其部位又是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所過之處,中風患者偏癱,其病位在腦。取偏癱肢體對側,可以疏通肝膽經之氣,平息肝風,鼓舞少陽生髮之機,主治對側肢體癱瘓,中樞性面神經癱瘓,運動性失語,認知障礙,發音障礙,流口水,頸項痛,耳鳴……通過電針機械刺激,造成全身血液循環加快,增加腦血液供應,加強腦內側支循環建立,從而促進軸突出芽,建立新的突觸聯繫,促進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生成。臨床實踐表明,腦卒中患者,經過及時的規範的中西醫治療,在恢復期經過及時的,規範的電針與推拿,烤電,康復訓練等綜合治療,改善中風後偏癱胡患者的認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提高生存質量,顯示了中醫針灸治療本病後遺症的優勢,值得推廣應用。參考文獻[1]梁繁榮針灸學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205[2]中國針灸雜誌

(責任編輯:shurenadmin)


推薦閱讀:

原來學中醫的你,後來為什麼反對中醫了?中醫無證即可行醫嗎?
《醫學源流論》:輕葯愈病論
中醫在法國被認為是邊緣醫學,僅針灸作為補充治療被承認
經典誦讀:醫學三字經
老人需要怎麼保持身體健康?

TAG:論文 | 醫學 | 臨床醫學 | 卒中 | 綜合 | 患者 | 網校 | 偏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