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糖尿病人須啟動他汀治療防「動粥」
南方醫科大學內分泌專家譚耀明教授特別指出,糖尿病人最容易發生的是動脈粥樣硬化病變(下稱「動粥),糖尿病患者要主動了解動粥疾病特有的危險因素,識別自身的血管健康風險。尤其對高危人群,要及早實施干預,用藥和生活方式干預兩手抓,避免心腦血管意外事件發生!
多數糖友不知自己是「動粥」高危人群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是人類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也是全球致死和致殘的首要原因,給社會造成了極大的負擔。在我國,平均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於心血管病。而與嚴峻的發病形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多數人不知道自己已是動粥疾病高危人群,疾病防控理念薄弱。
譚教授介紹說,糖尿病人最容易發生的是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基本病變形式是粥樣斑塊,而其最主要的成分是「壞膽固醇」。當高血糖這個「先頭部隊」破壞了血管內皮保護層,血管壁等於「城門洞開」,血液中過多的「壞膽固醇」就會透過被破壞的血管內皮,沉積在動脈血管壁上,形成斑塊,最終引發心肌梗死和腦梗死,危及生命。
雙管齊下管控動粥風險
如何防控動粥疾病呢?譚耀明教授建議區分高風險、存在風險人群,根據個體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及危險分層制定干預措施。
首先,要積極檢查血管健康。根據2007《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推薦,40歲以上男性和絕經後女性,每年進行血脂檢測。20歲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測量1次空腹血脂。而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及其他高危人群,應每3-6個月測量1次血脂。
其次,對於已經確診的糖尿病人患者來說,更要切實管理、控制膽固醇,以便控制動粥疾病的進程,譚教授提出糖尿病患者要關注的「三大紀律」包括:
一、必須使用他汀類葯降「壞膽固醇」:對於年齡在40歲以上、伴有1個以上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如高血壓、冠心病家族史等)的糖尿病人,應該使用他汀類葯降低膽固醇,按照這個標準,大約80%的糖尿病人必須啟動他汀治療;
二、必須使「壞膽固醇」降至合理的目標:糖尿病未得冠心病時,LDL-C需降至低於2.6mmol/L,因為降至這一水平時,不會形成新的斑塊;當糖尿病合併心血管疾病且有斑塊形成時,LDL-C必須降至1.8mmol/L以下,因為降至這一數值時可以縮小斑塊體積,從而打破高LDL-C→斑塊增大→心血管疾病發作的惡性循環,避免心血管事件;
三、必須長期使用他汀類葯,不可在血脂達標後隨意停葯:由於人體內約三分之二的膽固醇是人體自行合成,LDL-C升高絕大多數都是內源性合成酶升高所致,所以靠減少膽固醇攝入或者減肥控制血糖都無濟於事,必須使用他汀類葯才能降低LDL-C。控制達標後,一旦停葯,LDL-C又會升高,血管的損壞將重新開始,所以千萬不能隨意停葯。
推薦閱讀:
※亞洲糖尿病腎病診療面面觀
※圖文:糖尿病人體重解讀▕ 該胖還是瘦?
※這四句話都不知道,還好意思說自己糖尿病?
※慢病調理(糖尿病篇)
※高血壓合併糖尿病,大咖教你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