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與「氣」的搭配情況及演化規律

摘自張延生 《易與和諧》五運六氣

12 「地支」應該對應分別屬於哪「六氣」呢?

如前面所論述的規則相同。即

丑、未對應配屬於「太陰濕土」; 卯、酉對應配屬於「陽明燥金」; 辰、戌對應配屬於「太陽寒水」; 巳、亥對應配屬於「厥陰風木」; 子、午對應配屬於「少陰君火」; 寅、申對應配屬於「少陽相火」。

以上各年對應配屬之氣,就是「司天」之「氣」。

所謂「司天」之 氣,是「客氣」中的一種氣。它隨每年的「地支」變化而變化。

只要遇到 「丑」或「未」年,就是「太陰濕土」來「司天」;如遇「卯」或「酉」 年,就是「陽明燥金」進行「司天」等等,依此類推。

凡是統一主歲之「運」與「司天」之氣相符合一致的,就叫做「天符」。

也就是說,己丑、已未年,由於「己」為土」運,而丑、未之年 是「太陰濕土」「司天」,這裡「運」與「氣」都為「土」性。

這種「運」 「氣」相同的情況,就叫做「天符」。

每60年中,會有12年遇到這種情況。即:己丑、己未;戊寅、戊申;戊子、戊午;乙卯、乙酉、丁已、丁亥;丙辰、辛辰這12個年份。

假若,統主一歲之「運」與該年(當年)的年「支」相符合的,稱 做「歲直」。又叫做「歲會」。

每60年(一個「花甲子」)會有8年出現 這種情況。即:丁卯、戊午、甲辰、甲戌、己丑、己未、乙酉、丙子這8 個年份。

如果,既是「天符」又是「歲直」的年份,我們就稱其為「三合」。 又叫做「太乙天符」。

每一個「花甲」(60年)中,有4年是這種情況。

即:戊午、乙酉、己丑、己未4個年頭。

在「天符」 12年和「歲直」 8年 中,都包含有此4種「太乙天符」年份。

比如,

甲年和己年都是「土」運; 乙年與庚年都是「金」運; 丙年及辛年均是「水」運; 丁年與壬年均為「木」運; 戊年與癸年又都是「火」運。

因為這金、木、水、火、土 「五運」都是統主一年的狀態的,所以又將其叫做「統運""也叫做「中運」。

此「五運」與「三陰三陽」的「本氣」(綜稱為「六氣」)是如何搭配的呢?

因為,

子年和午年都是「少陰司天」; 丑年與未年均為「太陰同天」; 寅年及申年均是「少陽司天」; 卯年與酉年都為「陽明司天」; 辰年和戌年都是「太陽司天」; 巳年同亥年均為「厥陰司天」。

而年「支」陰陽的排列順序是由「子」年開始,「亥」年終止,因此可以說,它是以「少陰」為首,「厥陰」為終的。

這其間,

「風」是「厥陰」的「本氣」; 「熱」是「少陰」的「本氣」; 「濕」是「太陰」的「本氣」; 「相火」是「少陽」的「本氣」; 「燥」是「陽明」的「本氣」; 「寒」是「太陽」的「本氣」。

由此我們知道風、熱、濕、火、燥、寒是「運氣」中「三陰三陽」的 「本氣」。因為它們都是由「天元」一氣所化而來的,所以叫做「六元」。

綜之,

寒、(熱)暑、濕、燥、風、火六者,是「在天」的陰陽之氣, 因此有「三陰三陽」 6種狀態與其相對應。

木、火、土、金、水、相火, 是「地」的陰陽之氣,生長收藏的變化與它們相呼應。

春夏兩個季度,在上半年,其性屬「陽」性,所以才會有春生夏長的現象發生;秋冬兩季, 處於下半年的位置上,故其為「陰」性,因此才會有秋收冬藏的現象出現。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天」「地」均有陰陽不同的性質存在。

天地之氣 上下相合,相互感應,會產生「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各種變化。

所以 如若想知道天地「陰陽」的變化狀況,就必須知道「五行」與「天干」 相配合產生的循環不息的運動狀況。它是每5年「歲運」輪轉一周,並且自東向西右移5個「天干」位置。

比如:甲年「土」運過後的第5個年頭,又會是己年的「土」運出現。

除此以外,還應該了解「天」之「六氣」和「地」之「五運」相配合,是6年一個循環周期。

如:子、午年均為少陰」司天。即子年「少 陰」司天,其過後的第6個年頭又將是午年的「少陰」司夭出現。

由於天地之氣有動又有靜,上下相應,陰陽交錯,因此就造成了60年 為一周期的「運氣」變化。這也是10 「天干」與12 「地支」相搭配而成的最小的公倍數。

「五運」「六氣」演化的常數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利用這些規律,可以追溯以往之氣的變化,也可以推斷將要發生之氣的狀況,並且還能知道與其相對應的自然變化、傷害及人體疾病的防治等。所以必須要重視、 認真、謹慎地遵照和適應「運氣」的規律行事。


推薦閱讀:

農曆年月日時規律
紫微斗數之諸星的排布規律
想要行書學的好,筆法和結字的規律很重要!
巧記月相變化規律
哪怕佛教從地球上徹底消失,因果規律也永遠存在

TAG:搭配 | 規律 | 演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