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飲食文化的「冷」與「熱」

  如果要用一個抽象的形容詞來形容東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那麼大致可以這樣說:東方是「熱」的,而西方是「冷」的。

  從生命之源的水來說,每個人每天都離不開喝水,然而,亞州人喜歡喝熱水,而歐美地方的人卻喜歡喝冷水、冰水。無論是冬天還是夏天,泡一壺熱茶是東方人的待客之道。同樣,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冷水、加冰的水、檸檬水,卻是西方人永遠的喜好。吃西餐時喝的水一般為檸檬水,冷的。大多數西方國家水質都比較好,去他們家裡做客,一般都直接打開水龍頭,把水倒進杯子,當然也是冷的。最令東方人驚嘆的是,他們在大冬天,照樣可以喝下一杯加滿冰塊的水。喝水也體現文化嗎?當然。東方人總是喜歡把人情搞得很熱絡,在一起坐著喝杯熱茶,就好像一家人一樣,而西方人總會很關注個人的隱私和注意人與人之間保持的距離。我們可以談天,你可以來做客,可是你是你,我是我,我們不是一家人,也不必像一家人那樣親熱,所以不如喝點冷水,不要太熱乎吧。

  再從每天要吃的三頓飯來說,首先是早飯。東方特色,至少中國式的早餐有粥、饅頭、油條、小籠包、大餅、鍋貼等,這些無一不是熱的。早餐攤是一種獨特的風景,冒著熱氣,伴著吆喝,這種其樂融融的景象瀰漫在街區每個角落。而西方的早餐一般都為麵包、澄汁、咖啡、牛奶,當然也有熱的東西,但是不會有熱氣騰騰的感覺,為什麼?一是因為熱的東西不多,二是他們不會有上街在路攤上買早餐的習慣,去外面吃早餐也就是去小咖喱館邊吃早餐邊獨自一人翻翻報紙。而這樣的區別不僅僅是基於傳統或者習慣,這其中滲透著的,還有文化上的差異。我們喜歡的是一個「大家」的感覺,而西方人中意的卻是一個人獨自享受的優雅時光。

  接著,說說最重要也是區別最明顯的正餐。東方人的飲食,注重烹調,煎、炸僅僅是最簡單而不體現水準的烹調方式,還有燉、煮、蒸、炒等一系列顯示功力的烹飪方式,所以食物往往很入味,也會出現千百種不同的風味。而西方人的飲食,注重的是食材,食材一定要新鮮,所以他們才會有生菜色拉、半生的牛排,甚至是全生的牛肉。我們吃的是味道,他們吃的是新鮮。西方人不懂得炒菜是什麼東西,因為他們吃的多半是生冷的東西,這也很好理解,生冷的東西才新鮮,即使要吃熟的,也只是隨便燙一下,煎一下,烤一下,這樣的烹調不會入味,但卻絕對保持了食物的原汁原味。他們喜歡在食物里加上各種各樣的調味品,比如沙拉里的沙拉醬,三文魚上的香草奶油汁,牛排里的黑胡椒醬,而我們不需要,因為味道已經全在食物里了。這和西「冷」東「熱」的關係同樣是很明顯的。我們的廚房裡熱火朝天的熱炒,把這個搬到西方人家裡的話,恐怕聞煙的警報器就要響了,這已達到那裡火災的水準。東方人喜歡「大家」,喜歡親熱,喜歡熱絡的各種感覺,所以食物也入味,調料和食物通過精妙的烹調已經全部融為一體了,而西方人可以交流卻不交融,可以接觸卻不親密,所以澆上調味汁,感覺有所觸又無所及。

  最後,說說飲食的方式,東西方的區別也非常明顯。我們吃飯喜歡圍成一桌,因此餐桌一般都是圓桌,而西方卻是方桌,這個圓和方只是簡單的形式嗎?其實不難發現,圍坐在一起的感覺和坐在方桌邊的感覺是不同的。我們把所有的菜都擺在圓桌上,看上去熱鬧無比,吃的時候圓桌也較方便一些,不至於有人離某樣菜特別遠而夠不到,因為我們的筷子,可以毫無顧忌地伸向這道菜或那道菜。我們是「熱」的,大家分享同一桌菜,菜在圓桌上齊齊冒著熱氣,席間大家還可以觥籌交錯。然而,西方人吃飯,是吃自己的盤中餐,即所謂「分食」,每個人有自己的一道菜,當然無所謂一定要圓桌以方便取食,還不如四四方方的桌子,顯得更為恰到好處,在一起吃飯卻不過於親熱。即使像感恩節吃火雞這類菜,雖然是一盤需要大家共享,主人或服務生也一定會先行分好,走到你的邊上,分到你的盤子中,盡量避免因要取桌上的共同食物而帶來的不便。西餐的另一個特色是,他們不會把菜全都放在桌上,而是吃完一道,再上一道,這和熱火朝天的東方飯桌比起來,當然是「冷」的。

  這裡有冷和熱,但沒有好與壞。正是因為文化的差異,才造就了一個繽紛多彩的世界。

推薦閱讀:

從餐具反映出來的飲食文化
這10個美食名字由來的真相,讓人哭笑不得!
【美食誘惑 —— 內蒙古篇】內蒙古飲食文化和特色食物
魯采海鮮:美食家的「桃花源」

TAG:文化 | 飲食文化 | 飲食 | 西方 | 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