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十大國際新聞 十大國外焦點人物

 原標題:2014年十大國際新聞 十大國外焦點人物

  由光明日報社和珠海市委聯合主辦的第十六屆中國國際新聞論壇昨天揭曉2014年「十大國際新聞」和「十大國外焦點人物」。雙「十大」由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及本報等全國約40家主流媒體以無記名投票方式共同評出。

  1 主場外交贏各國讚譽 「一帶一路」成「世界議題」

  5月20日至21日,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在中國上海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上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得到了與會領導人的普遍讚揚和支持。

  10月24日,中國、印度等21個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簽約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11月8日,中國宣布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直接支持「一帶一路」建設。

  11月10日至11日,以「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夥伴關係」為主題的亞太經合組織第22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決定啟動亞太自貿區進程並確定相關路線圖,批准《亞太經合組織互聯互通藍圖》,為亞太地區的長遠發展和共同繁榮勾畫了新願景,注入了新動力。

  2 俄美歐博弈烏克蘭危機 制裁與反制裁輪番上演

  2月22日,烏克蘭議會宣布總統亞努科維奇「自動喪失職權」。自2013年11月以來,烏克蘭因政府決定暫停與歐盟簽署聯繫國協定而爆發危機,政局持續動蕩。

  3月16日克里米亞全民公決贊成加入俄羅斯。隨後烏東部頓涅茨克等地區紛紛要求獨立,烏政府軍與烏東部民間武裝流血衝突不斷。7月17日,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17航班途經烏克蘭時墜毀,使烏克蘭危機雪上加霜。

  隨即,俄與美歐圍繞烏克蘭問題開始角力,美歐重點對俄能源、金融和軍工領域實施多輪制裁。俄則在食品等方面實施反制裁。制裁與反制裁給俄和部分歐盟國家帶來沉重經濟壓力。其中,受美歐制裁和國際油價下跌等多重因素影響,今年以來俄盧布匯率跌幅已達五成,成為全球跌幅最大的貨幣,給俄造成巨大壓力。

  3 馬航客機杳無音信 合作機制亟待加強

  3月8日,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370航班在飛往北京的航線途中失去聯繫,機上共有包括154名中國同胞在內的239人。隨後,先後共有26個國家展開海空聯合搜救。

  由於相關信息不斷變化,多國聯合搜救行動先後在南中國海、馬六甲海峽及有關陸地、南印度洋展開。3月24日,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宣布,根據衛星分析數據,可以判定MH370客機在南印度洋「終結」。馬航也稱機上乘客無生還可能。

  但相關國家並未放棄搜救。10月6日澳大利亞宣布重新啟動中斷4個月的水下搜索行動,隨後公布了最新調查報告,推測客機可能在燃油耗盡後以螺旋下降的方式墜入南印度洋。目前搜索仍在繼續。然而,搜救過程中出現的若干信息隱瞞和協調缺乏,使人們不得不反思國際救援合作和溝通機制有待加強。

  4 「伊斯蘭國」震驚國際 奧巴馬無奈授權空襲

  6月10日,以「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極端組織為主的反政府武裝攻佔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隨即先後攻佔提克里特等重鎮。短短几日,伊拉克西部和北部大片地區便被佔領。

  6月29日,「伊黎」宣布建立「伊斯蘭國」(IS),宣稱對整個穆斯林世界擁有權威地位。國際社會感到震驚。

  「伊黎」由「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與敘利亞極端組織「勝利陣線」於2013年4月9日合併而成,利用敘利亞內戰、伊拉克亂局迅速崛起。

  迫不得已,8月以來美國總統奧巴馬授權美軍對IS實施「針對性」空襲,美國宣布與IS處於戰爭狀態。

  5 阿里巴巴「火爆」上市 互聯網經濟創新未來

  9月19日,中國互聯網巨鱷阿里巴巴在美國紐交所掛牌上市。阿里巴巴每股發行價68美元,成功募集資金高達218億美元,一舉成為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IPO募股。以當日的收盤價計算,阿里巴巴市值已超過2285億美元,超越「臉書」成為僅次於「谷歌」的全球第二大互聯網企業。

  阿里巴巴此次赴美上市,可以使公司更加透明、國際化,在全球市場上的聲譽信用度、認可認同度都將上升到一個新的階段,有利於進一步實現阿里巴巴的長期願景和理想。

  作為信息網路化時代產生的一種嶄新的經濟現象,阿里巴巴的發展壯大只是互聯網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以互聯網為支撐和主體的信息經濟將會在開啟未來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成為未來發展的新增長極。

  6 世界經濟復甦緩慢 美量化寬鬆悄然落幕

  10月29日,美聯儲宣布結束被稱為「無限量寬鬆」的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明確下一步政策重點將轉向加息,意味著美聯儲實施的大規模非常規貨幣刺激政策退出。

  自2008年12月以來,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美聯儲先後推出三輪量化寬鬆政策,總共購買資產約3.9萬億美元。在注入數萬億美元流動性後,過去幾年美國年均經濟增速仍然保持在2%左右水平,並未出現經濟學家期待的深度衰退之後的大幅反彈,也遠低於危機前3%的歷史平均水平。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復甦之力並不強勁,金融市場仍存風險,國際貿易還在低位徘徊。新興經濟體出現廣泛且同步的經濟增速放緩,進入深度調整階段;發達國家經濟復甦進程並不同步,因此各國實現貨幣政策正常化的速度也不盡相同,這可能對經濟波動和增長造成影響。

  7 「菲萊」彗星成功著陸 太空探測嶄新里程

  11月12日,歐洲航天局「羅塞塔」彗星探測器攜帶的著陸器「菲萊號」,在彗星表面成功著陸。這是人類首個成功著陸彗星的登陸器,而「羅塞塔」則是人類首個近距離環繞彗星飛行的航天器。這是人類太空探測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羅塞塔」彗星探測器於2004年3月發射升空,經過歷時10年多、總長超過64億公里的太空飛行,於今年8月6日按計劃成功進入距離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約100公里的軌道。

  「菲萊號」成功著陸後,「羅塞塔」探測器將在未來一年多的時間裡繼續追蹤彗星,一直到彗星接近太陽(時間約為2015年8月),考察在此期間彗星發生的變化。「菲萊號」則開始對彗星地表的密度和熱性質進行觀測。

  8 全球油價大幅下跌 市場走向亟待研判

  今年6月以來,國際油價從每桶100多美元高位持續下跌,跌穿每桶56美元至5年多來新低,引發市場恐慌,令歐美股市大幅波動。11月27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決定不減產,加速了油價下跌。歐佩克的前三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和科威特已先後下調了向亞洲出口原油的官方售價,原油市場進入價格戰。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今年油價下跌的主因是全球原油供過於求。一方面過去幾年的高油價影響了石油供給與需求預期,各大產油國加緊生產;另一方面,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抑制了原油需求。此外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開發實現了更具經濟效益的作用,如美國頁岩油產量提高也是油價下跌的重要推手。

  9 埃博拉疫情來勢兇猛 全世界攜手成功抗擊

  12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首次承認西非埃博拉疫情正在緩解,12月2日正式宣布西班牙疫情結束。至此,埃博拉疫情發展軌跡初現「拐點」。

  此輪埃博拉疫情於今年2月在幾內亞爆發,後迅速橫掃賴比瑞亞、獅子山等西非國家,傳播速度之快、牽涉國家之多、感染和死亡規模之大可謂史無前例,近乎達到失控狀態。

  8月8日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當前西非地區持續蔓延的埃博拉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隨後,美國、西班牙等相繼確診本國首例埃博拉病例。

  鑒於受疫情影響的西非國家並不具備控制此等程度複雜疫情的能力,國際社會通過各種方式加以救援。中國政府先後提供四輪總額約7.5億元人民幣的緊急援助,已經和即將派往疫區的工作人員超過1000人次。

  10 美古關係尋求正常 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12月17日,美國和古巴領導人分別發表講話,宣布將就恢復兩國外交關係展開磋商,推進兩國關係正常化。當天,古巴釋放了一名已被監禁5年的美國承包商和另一名被監禁20年的美國間諜,美國則釋放了已被關押15年的3名古巴特工。美古關係迎來斷交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最大轉折。

  12月20日,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兼部長會議主席勞爾·卡斯特羅發表講話,儘管兩國存在較大差異,古巴願與美國就任何話題展開對話。他強調,古巴將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

  美古對立是冷戰產物。1959年古巴革命勝利後,美國政府一直對古巴採取敵視態度。1961年美國僱傭軍入侵古巴失敗後,美國和古巴斷絕了外交關係。1962年,美國正式宣布對古巴實施經濟、金融封鎖和貿易禁運。

  英拉

  泰國前總理

  2014年5月7日,泰國憲法法院裁定英拉在2011年下達的一項人事調動命令涉嫌違憲,濫用職權罪名成立,隨即總理職務被解除。

  英拉1967年6月出生於泰國清邁府,是第四代泰國華裔,也是泰國前總理他信·西那瓦最小的妹妹。2011年5月16日,44歲的英拉·西那瓦被為泰黨宣布提名為該黨排名第一的候選人,自此英拉正式登上政治舞台。82天後的8月8日,英拉正式擔任泰國第28任總理,成為泰國歷史上首位女總理。2012年6月,英拉兼任泰國防部長一職,成為泰國歷史上首位女國防部長。

  下台後的英拉官司纏身,但媒體對這位「美女總理」的關注度不降反增。

  塞西

  脫下軍裝鐵腕總統

  2014年6月3日,埃及最高選舉委員會宣布,前軍方領導人塞西以96.91%的得票率戰勝對手,贏得總統選舉。

  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生於1954年11月19日,是埃及少壯派軍官的典型代表。2013年7月,埃及經歷「二次革命」,前總統穆爾西被民眾趕下台,埃及隨後進入軍方主導的政治過渡進程,而埃及軍方最高領導人、國防部長塞西成為當時最具權力和最受尊敬的政治強人。2014年5月,剛剛晉陞陸軍元帥的塞西決定脫下軍裝,以平民身份參選總統,最終高票當選,正式從幕後走到台前。塞西上任後面臨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發展停滯、社會矛盾激化、恐怖主義猖獗等一系列難題,軍人出身的他緊緊抓住經濟建設和反恐戰爭兩條主線,逐漸使埃及社會恢復穩定。

  默克爾

  歐洲「鐵娘子」

  2014年7月17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迎來其60歲生日以及其政治生涯的巔峰時期。帶領德國走出金融危機和歐元區債務危機,默克爾不僅在國內仍維持著較高的支持率,而且在調解烏克蘭危機等國際問題上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稜鏡門」事件曾暴露美國情報機構可能長期監聽默克爾的電話,今年又傳出美國僱傭「雙面間諜」刺探德國情報的醜聞。對此默克爾態度強硬,不僅親自質問奧巴馬,而且還將美國中情局駐德國情報站的站長驅逐出境以示不滿,此舉在德國大快人心。默克爾還積極為緩解俄烏緊張關係和烏克蘭危機奔走斡旋。默克爾的優勢是,她作為一個歐洲大國的領導人,既屬於西方陣營又能與普京無障礙溝通。不過,目前德國國內卻不時流出默克爾將提前辭職的傳言,因為有人猜測她要競選歐洲理事會主席甚至下一任聯合國秘書長。

  普京

  再次問鼎權力榜

  2014年11月5日,《福布斯》雜誌發布2014年度全球「最具權力人物」排行榜,俄羅斯總統普京再次擊敗美國總統奧巴馬蟬聯榜首。

  由於克里米亞在3月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普京被推至風口浪尖。7月17日馬航MH17客機在烏克蘭東部上空墜毀,西方國家懷疑是烏東部親俄武裝所為,加強對普京指責的同時,美國聯合盟友針對俄羅斯發動嚴厲制裁。面對壓力普京並未妥協,從容採取一系列反制措施。普京的硬漢形象得以維持,其在國內的支持率不降反升。西方國家的政府和媒體雖然不斷攻擊和抹黑普京,但這也更幫助他成為全球家喻戶曉的名人。不過硬漢普京也有孤獨和脆弱的一面,今年以來國際油價持續下跌,使得俄羅斯靠出口石油獲得的外匯收入大幅縮水,對普京來說傷害更為致命。

  高倉健

  「一代男神」離世

  2014年11月18日,日本媒體報道著名演員高倉健於11月10日因病去世。其家人按照本人遺願已將其秘密安葬並在一周後才對外公布消息。

  高倉健於1931年2月16日出生在日本福岡縣,1956年進入日本電影界。1978年,高倉健主演的《追捕》作為「文革」後第一部登陸中國的外國電影,在中國大陸產生了較大影響。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高倉健是記憶深處關於時代和關於男子漢的一個符號,他象徵了一種具有東方韻味的質樸、沉靜、隱忍、真實的男性美。高倉健的個人氣質與銀幕形象達到了完美重合。他一生致力於演藝事業,雖然不是專業出身,但一共拍攝了205部電影作品,榮獲各種獎項。高倉健的去世不僅在日本國內,在中國和韓國也都受到高度關注,西方媒體亦對此進行報道。「一代男神」高倉健的離世,帶走了一代人的青春記憶和銀幕憧憬。

  莫迪

  印度新總理

  2014年5月26日,納倫德拉·莫迪在首都新德里正式宣誓就任印度第15任總理。

  莫迪1950年9月出生於印度孟買的一個小鎮。2001年10月,莫迪就任印度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並連干三任。12年中,莫迪以中國的廣東省為學習對象,大力引進外資,積極推動基礎設施建設,並減少行政過程中的繁文縟節。他在任期間,古吉拉特邦的經濟每年都以兩位數速度持續增長,並成為印度最受歡迎的投資目的地。古吉拉特邦的成功幫助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黨在今年的議會選舉中大獲全勝,「莫迪經濟學」也被印度國內外寄予厚望。然而面對當前印度貧富懸殊、官員腐敗以及宗教和民族狀況複雜等困難局面,莫迪將面臨巨大挑戰。

  波羅申科

  烏克蘭新總統

  2014年6月7日,億萬富翁波羅申科正式就任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的上任填補了烏克蘭危機爆發後的基輔權力真空,但他接手的卻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爛攤子」。

  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波羅申科,1965年9月26日出生於烏克蘭敖德薩州。1996年因創建一家糖果公司並取得經營上的成功,被譽為烏克蘭的「巧克力大王」。1998年波羅申科進入政界,2009年10月起擔任烏克蘭外長。今年2月,示威者與警方在基輔獨立廣場及周邊地區爆發大規模衝突,造成嚴重傷亡。烏克蘭議會隨後罷免時任總統亞努科維奇,決定在5月25日提前舉行總統選舉。波羅申科隨即作為獨立候選人參選並獲勝。如今,波羅申科面臨著平息東部地區武裝衝突、改善經濟形勢、擺平國內各派政治勢力爭鬥,以及在向歐洲靠攏的同時如何協調與俄羅斯的關係等一系列棘手難題。

  馬拉拉

  最年輕諾獎得主

  2014年10月10日,因「為受剝削的兒童及年輕人、為所有孩子的受教育的權利抗爭」,17歲的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獲得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成為歷史上年齡最小的諾貝爾獎得主。

  馬拉拉·優素福·扎伊,1997年7月12日出生於巴基斯坦西北邊境省一個普什圖穆斯林教育工作者的家庭。為爭取女性獲得教育的權利,馬拉拉從11歲起就開始寫匿名日記,描述在塔利班控制地區女孩求學的艱難。她的日記引起了公眾的注意但也遭到塔利班的報復,2012年10月馬拉拉在校車上遭槍手襲擊。幸免於難的馬拉拉從此受到國際媒體的高度關注,她也因此得以出國接受治療並在2013年1月康復後進入英國的一家女子高中就讀。

  奧巴馬

  處境艱難的總統

  2014年11月4日,美國中期選舉落幕,共和黨大獲全勝,繼眾議院之後又成為參議院的多數黨。有媒體認為,處處受限的奧巴馬政權甚至會陷入「癱瘓」危機。

  不過,今年以來奧巴馬在外交政策方面竭盡所能。烏克蘭危機導致美國對普京頻頻施壓,並聯合盟友對俄經濟制裁。今年8月奧巴馬宣布開始空襲「伊斯蘭國」極端組織,11月再次授權向伊拉克增派美軍。為應對埃博拉疫情,9月奧巴馬決定派遣3000名美軍前往非洲,10月召集緊急內閣會議,11月任命一名專職「總管」以協調政府各部門工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繼11月訪華與中國達成美中應對氣候變化協議後,G20峰會上奧巴馬宣布將拿出30億美元幫助貧窮國家。為繼續深耕亞太再平衡戰略,在連續兩年缺席後,奧巴馬今年終於出席APEC北京峰會,隨後還出席東亞峰會及G20峰會。然而亞太再平衡戰略的關鍵支柱之一的TPP談判卻未能在今年內結束。

  安倍晉三

  第三次當選日本首相

  2014年12月14日,安倍晉三領導的自民黨在日本眾議院選舉中獲得多數席位,安倍也得以第三次當選日本首相。

  安倍1954年9月21日出生在日本一個顯赫的政治世家。進入政界不久即得到自民黨內大佬的提攜,他也充分發揮其家族遺傳的保守政治基因,靠內政右傾外交強硬很快備受關注。2006年9月,52歲的安倍成為日本戰後最年輕的自民黨總裁和日本首相。但由於缺乏經驗一年後黯然辭職。沉寂5年後,安倍在2012年12月再次當選首相。上任後安倍忙著推行其一系列右傾政策,他為刺激經濟而射出的貨幣寬鬆、財政政策和經濟增長戰略這「三支箭」效果也逐漸減弱。在2014年底的國會選舉中,由於缺乏強有力的在野黨,日本民眾只得選擇安倍繼續執政。

  (撰稿:曹元龍 嚴聖禾 人物素描:趙和平)


推薦閱讀:

為什麼潘安仁說自己矯情?
白健:信安「長跑者」,補天「掌門人」|人物
項伯到底是不是項羽的豬隊友?
你最欣賞《血色浪漫》里的哪個人物?為什麼?
心靈之窗---人物肖像攝影[25P]

TAG:新聞 | 人物 | 國外 | 國際 | 2014年 | 焦點 | 國際新聞 | 十大 |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