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學儲備】古琴《廣陵散》減字摘要
」的另一寫法。楊時百先生在琴鏡續廣陵散古減字指法解中,釋
為「潑拂」謂「以
作
即以剌作「
」。後來有些人就跟著釋「
」為「潑拂滾」一、二,彈出的效果成為先「
」一、二弦如一聲,再「
」一、二弦為二聲,「
」二、一弦為二聲,共成五聲之多。我認為這樣的解釋和彈法有問題;因為「
」的譜字,原譜已在開指段中第一次用它的時候,就註明了「乃聲」的解釋,也就是說以
作
,以
作
,一下各段中凡是「
」即應類推。但是其中也有譜字寫法不同、用指不同之別,如「
」、「
」,或僅寫作「
」,或「
」、「
」、「
」、「
」等等。如若釋「
」為「潑拂滾」,豈不是
過之後又再
,這樣彈法,有什麼根據呢?何況彈成五聲之多,更不是「潑剌聲」了,實在是誤認減體「雙」字為「潑」字的減體「
」字之故。按「潑剌」這一指法,前面所考據的宋田紫芝太古遺音所輯溯源唐代趙耶利手勢圖指法和同書名數叢端指法的原釋,已說得非常明確,並且還特別提出廣陵散的潑剌一、二為例,有了這樣的根據,再結合廣陵散原譜「乃
聲」的注釋來理解,則「
」應釋為「雙拂」,「
」應釋為「雙拂滾」,應照「潑剌」的技法用食、中兩指雙抹一、二弦如一聲,和食、中二指出入一、二弦得兩個如一聲,不應釋為「潑拂」和「潑拂滾」,實已毫無疑義。
sǎnshífúyīèr散食拂一二古琴減字詳細解釋是「散食拂一二」五個字的減體連寫。彈法:以右手食指一、二弦,即「
」弦的另一寫法。
zhōngshífúgǔnyīèr中食拂滾一二古琴減字詳細解釋是「中食拂滾一二」六個字的減體連寫。彈法:即是右手中指疊食指拂入又滾出一、二弦。這一指法譜字在廣陵散開指段中第一次出現時,原譜即註明「乃聲」三個旁字,以後各段中凡有「
」處,可以類推。按「」的技法,據宋田紫芝太古遺音所輯溯源唐代趙耶利手勢圖指法:「潑剌」譜作「」,右手食、中二指雙出弦曰『』,二指雙入弦曰『』,出入二作曰『』。同書所輯名數發端指法:「」潑剌字,、、、四聲如一聲。假令潑剌一,謂一又剔一。若廣陵散潑剌一、二,謂以食、中雙抹一、二如一聲,又以中歷二、一如一聲。又法,屈食、中二指出入一、二弦。
míngshíyīfúgǔnyīèr名十一中食拂滾一二古琴減字詳細解釋是「名十一中食拂滾一二」九個字的減體連寫。彈法:以左手名指按一、二弦十一徽,右手中、食兩指入出。
dàqīliùtīsuǒqīsānshēng大七六剔鎖七三聲古琴減字詳細解釋是「大七六剔鎖七三聲」八個字的減體連寫。彈法:古代「」的技法,是食指、、連作三聲。若用中、食兩指、、連作三聲,就名「換指鎖」。這裡即寫作「
」,下面有註明「三聲」,即是用中指剔、勾、剔連作三聲,不是用食指挑、抹、挑連作三聲,也不是剔過之後又再鎖三聲,與「」「」等同為一例。正聲作氣段中
之下,還註明了「
亦可」,這就更明顯地說明了「剔鎖」的指法,是用中指剔、勾、剔連作三聲,決不是剔後鎖。
jìuzhōngwàichūzhǐtāoqǐ就中外出指搯起古琴減字詳細解釋是「就中外出指」五個字和掐起兩字的減體連寫。彈法:指既出弦,不能再「」,當是「中出
」之誤。即晚期譜中的「中」,就是徽外。
dàzhùmǒsì大八注抹四古琴減字詳細解釋是「大八注抹四」五個字的減體連寫。大八下面的「主」即「」的另一減字體式。
shízhōngmíngdǎwǚhuàsānzhǐ食中名打五換三指古琴減字詳細解釋正字是:食、中、名打五,五個字的簡體連寫,旁字是:換三指三個字的減體。彈法:廣陵散小序止息二「
」這四個譜字,即是「疊指」的指法,也就是「倒掄」中的「雙輪」,又叫「連珠聲」或「推玉聲」;而且唐代諸家拾遺指法在疊指的注釋中,特別提出廣陵散小序止息引裡面有這一指法的例子,當然就是指的這「
」而言。至於運指的技法,則必須左右兩手相應,左指食按、右食抹,左中按、右中勾,左名按、右名打,兩手同時換指取聲如「倒掄」法,而且左手每指按彈後都必須引過徽上少許,等次一指按到徽位再起前指,令隱隱有過度聲,也就是使它有連帶關係。又成玉澗指法「中指才到十徽,則食指末起」的「末」字,不可誤認為是右手指法的「抹」字的減寫,它是左手的另一指法;這「末」的技法,據日本狛氏琴手法說輯六朝陳仲儒琴用指法說:「末、左指按一弦向上起,絕餘聲也。」田紫芝太古遺音所輯唐趙耶利彈琴右手法說:「抹、左指按一弦向上起有聲、為抹。」「推玉聲」要使用「末」的技法是因為左手食、中、名三指要接連輪換著按這一條弦同一徽位,所以必須每指按彈後向上引過徽少許再起指,不但有過度的連帶關係聲音,也還有讓路給次一指的意義。楊時百先生在他的琴鏡續廣陵散古減字指法解中,對這一「
」的解釋是:「右人、中、名三指抹勾打次第入弦,即『倒掄法』」,所對了一部分。但下文接著又說:「此下小注『
』,即用三指倒掄後,左手按十徽「
」也……」則大錯。他只知正字「
」是右手「倒掄」法,而對旁字「
」,卻不知「
」字在這裡不作「喚」字的減寫認,而是「換」字的減寫;「
」字不是「復」字的減寫,而是「指」字的減寫,並且對於「三」字沒有交代。下面他又再引出「亡計末段第一字用大九,第二字用
,可知
必是右手指法,與此
同一例也」的說法,也不明確妥恰。更可怪的是已名指
即倒掄,而在琴鏡續的表式譜裡面,將「
」這一樂句,於彈過一次倒掄挑七之後,不再做三次倒掄五散挑七彈,而注出唱弦為「七五七五七五七」的「打圓」彈法,尤其是自相矛盾。這一錯誤的發展,有些人竟乾脆連一次倒掄也不作,完全只做打圓喚復三作彈了,實是一誤再誤,以訛傳訛。
qiánhòuzhǐfàncuōyīsān前後指泛撮一三古琴減字詳細解釋是「前後指泛撮一三」七個字的減體連寫,
是指字的減體,
是撮字的減體。這是廣陵散正聲烈婦段中的指法譜字。彈法:根據「」的釋義,這
即是「撮一三」,是以右手名指前打、食指後挑;或中指前勾、食指後挑,泛撮一、三兩弦。楊時百先生廣陵散古減字指法解釋「
」為滿足的足,謂「此足字即滿足圓滿意,不作『跪』字」,大誤。
dàqīànyīèrzhāièryītīèryīlìèryī大七按一二摘二一剔二一歷二一古琴減字詳細解釋是「大七按一二摘二一剔二一歷二一」十四個字的減體連寫為四個指法譜字。彈法:廣陵散譜中,並沒有明顯寫有「」指法譜字之處,只正聲長虹段中有連用「
」的譜字,而這一樂句的下面,卻有「從
」的旁字,確與兩次用之的說法相符;可知成玉澗即是引此為例。也可能在宋代時候另有一個廣陵散傳本,將這一「
」的技法,是用「」譜字寫的。我們現在彈這「
」的時候,就應該按照「三彈」的技法去運指取音,才能得到正確的效果。這一段小標題是長虹古人形容一個人的氣勢浩大,往往拿天空中長大的虹霓來比喻;因此這一段曲意內容,是描寫聶政刺韓王時義憤填膺,滿腔熱血的氣概,所以必須用較沉重的「三彈」技法;不但如此,而且緊接著「三彈」之後,連續在同弦不同的徽位一再反覆用「雙拂滾」也就是「雙潑剌」的技法,加重強音,來表達壯烈疾迅、激昂奮發的音節情感。管平湖先生將這「
」照一般摘、剔、歷的指法彈成六聲三拍,又接這將「雙拂滾」作「潑拂滾」彈成五聲三拍,音節氣氛,就顯得柔弱遲緩,平淡鬆弛,不夠軒昂緊湊,一氣呵成,與小標題長虹的意義不相符合了。
dàqīànyīèrzhāièryītīèryīlìèryī名十二摘七六剔七六歷七滾六五古琴減字詳細解釋是「名十二摘七六剔七六歷七滾六五」十四個字的減體連寫為三個指法譜字。這是正聲沉思段中的譜字。彈法:日本狛氏琴手法所輯六朝陳仲儒琴用指法:「逆掄、假令右無名、中指相逐武文度,頭(即食指,下同)指仍相逐歷武、文,或歷至四弦、五弦無定。」又「節逆掄、依其本,須暫停,使有節也。」(烏絲欄琴譜同)宋田紫芝太古遺音所輯唐趙耶利彈琴右手法:「送掄,名指、中指相逐反歷武、文度,食仍相逐歷武至徴。」又「節送掄,如前『送掄』緩節作之。」(琴書大全同)「
」三個譜字,即是「逆掄」或「送掄」的指法,而將運指的次第,更明顯地分別寫成減體譜字。至於或應相逐,或應相緩節,則視節奏的疾徐所宜而定。又「逆掄」、「送掄」是二名一法,逆、送二字的字形相近,兩者必有一誤。考古代初期的「掄」法,用指的次第、方向都與後期的「掄」法相反。太古遺音所輯趙耶利彈琴右手法「掄」的解釋是:「食、中、名指遞相勾度三弦無定。」狛氏琴手法所輯陳仲儒琴用指法「歷」的解釋是:「右頭指甲向前逆摟二弦或過七弦。」而同書「摟」法的解釋是:「右指按弦向內順勾。」據此可知古代初期以先食次中、名向內順勾度為「掄」,以頭指甲向前逆摟為「歷」;則先名次中、食逐歷武、文至徴,正是指甲向前,不但方向與「掄」相反,用指的次第也與「掄」先後不同,所以就較作「逆掄」。可能「逆掄」是原來正確的名稱,傳抄轉刻,將逆字誤為送字了。
chūzhǐhuànqǐ出指喚起古琴減字詳細解釋是「出指喚起」四個字的減體連寫。彈法:這是小序止息一段中的指法譜字。指既出弦,不能再「」的技法,當是「
」誤寫顛倒了,即晚期譜中的「」。也是左中指用於一弦的指法。
dàjǐuzhōngshíyīmǒyīduìànqiāqǐ大九中十一抹一對按搯起古琴減字詳細解釋是「大九中十一抹一」七個字的減體連寫,旁字是「」兩字和「」兩字的減體連寫。彈法:以左大指按一弦九徽,右食指作,左中指對按一弦十一徽,大指。
dàjǐuzhōngshíyīmǒyīduìànqiāqǐ大九名十一抹一對按搯起古琴減字詳細解釋正字是「大九名十一抹一」七個字的減體連寫,旁字是「」兩字和「」兩字的減體連寫。彈法:以左大指按一弦九徽,右食指作抹,左名指對按一弦十一徽,大指。文章摘自:管平湖古琴網 由博古琴軒整理關注【西安博古琴】軒公眾平台或登錄www.guqinxuan.com,了解更多古琴資訊。本琴軒旨在為傳承中國古琴文化、古琴培訓及琴友活動。博古琴軒古琴同修福利1:會定期舉辦多樣會員活動、雅集、音樂會、古琴知識講座、戶外醒心等!2:古琴技藝交流、切磋、探討。目前已有會員兩百餘人,不乏琴藝嫻熟者。一起探討、一起進步,比自學要好很多!
推薦閱讀:
※2010執業藥師法規增補部份重點考點摘要
※醫脈摘要
※《塗料工業》第10期摘要(II)
※從「石頭」補天「不堪入選」解讀《紅樓夢》作者 ——兼論《石頭記》書名之由來 作者:王巧林 內容摘要 近百年來,我國學界關於《紅樓夢》一書的作者一直爭論不休,由於前輩學者固守於所謂的滿族旗人曹
※《妙法蓮華經會義》摘要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