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貨幣供應的三兄弟——M0、M1、M2
來自專欄左耳餘音
今年的政府報告中,總理提到了「……保持廣義貨幣M2……合理增長」,人民銀行的兩會記者會上,周小川行長和易綱副行長也花了不少篇幅回答了有關M2的問題,那麼,M2究竟是什麼,新聞媒體上經常出現的與之相關的M0、M1又是什麼意思,它們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管理到底起到什麼作用。今天,小吏試著把這幾個問題講清楚。
M的含義
首先說說M這個字母,它代表了貨幣(Money),那麼,M0、M1、M2其實也就是三種不同的貨幣。你也許會問,什麼叫不同的貨幣,貨幣不就是錢嗎,錢除了人民幣、美元、歐元等幣種的不同,除了1元、2元、5元等面值的差異,還有什麼不同呢?
當然有,貨幣還有用途和存在形式的不同。設想一下,我們總不會只把錢包里的現金才當做自己的錢吧,我們也許在銀行有存款,存款還分著定期和活期,可能也有信用卡,雖然那不是你自己的錢,而是銀行給你的授信,但這些錢同樣可以用來剁手,此外還有微信錢包、支付寶餘額、餘額寶……等等,總之,這些都是我們可以用來買買買的貨幣,都是我們的M(oney),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具備購買力。
但是,我們細細想一下,雖然這些都是我們可以用來買東西的貨幣,但放在不同地方的貨幣,我們在使用的時候感覺還是有點兒不同的。譬如,你和隔壁的王老粗都喜歡上了一個女孩潘小花,知道她喜歡驢牌的包包,包包標價1萬元,王老粗不假思索地從口袋裡掏出1萬元的鈔票,買走包包拂袖而去;你呢,看看憋憋的錢包,狠下心來從存在銀行的老婆本中取出1萬元,剛出銀行,卻碰到潘小花正甜蜜地偎依在王老粗懷裡……
這就體現了貨幣的差異,雖然你和王老粗同樣買得起1萬塊的包包,但1萬塊的現金和1萬塊的銀行存款,它們在流動性、機動性和購買力等方面都是不同的(當然,現在移動支付等新的金融支付手段和金融產品的出現,也影響了這種區別,後文再講)我們可以說這是兩種形式的貨幣。
作為個人,我們要了解自己的經濟狀況,肯定要弄清楚自己的現金有多少、銀行存款有多少,其中多少是活期存款,多少是定期存款,等等,弄清楚了自己身上不同形式的貨幣,知道自己到底有幾斤幾兩,才能決定自己是要和王老粗一比高低,追求潘小花,還是轉頭追求村裡淳樸的小芳姑娘。
同樣,對於國家來說,了解國家中貨幣的總量有多少,各種貨幣的結構分布如何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無論是市場經濟還是計劃經濟、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落後國家,控制貨幣的投放量(即,貨幣供應)永遠都是國家調節經濟的重要手段之一。
這就要從貨幣的本質說起了。
貨幣的本質
貨幣的本質是一種交易媒介。原始社會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大家應該都知道,存在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賣土豆的想跟賣牛肉的交換商品,可賣牛肉的今天不想吃土豆牛肉了,想吃蘿蔔牛肉,在以物換物的時代這樣的交易是無法完成的,但貨幣的出現解決了這一問題。
那麼,貨幣又是怎麼來的呢?總不能賣土豆的自個兒印幾張鈔票,賣牛肉的自個兒也印幾張鈔票吧,人都是有私心的,如果用這樣的方式,過不了幾天村子裡每個人都是億元戶了。
最早,人們想到的是用一些大家都認可,難以造假、分割攜帶方便的東西來充當貨幣,比如金、銀。但是,金、銀也有天生的缺點,比如總量有限。作為交易的媒介,肯定是交易越多,需要的媒介就越多,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的分工、貿易的便利化,商品的交易次數肯定是越來越多的,金銀天生的總量限制,總有滿足不了交易需要的時候。此外,金礦銀礦分布的不均、本身具有的價值等等因素,都催生了紙幣時代的到來。
紙幣雖然沒有了總量的限制,交易需要多少就可以印多少,卻又帶來一個問題,一個國家到底該印多少紙幣,如果發行的紙幣超過了交易的需要,就容易形成通貨膨脹(用不了那麼多錢,錢貶值了,體現成物價上漲了);如果發行的紙幣不夠交易的需要,就容易形成通貨緊縮(錢不夠了,錢變得值錢了,體現成物價下跌)。當然,通脹與緊縮,特別是通貨緊縮,往往不只是貨幣因素,此處就先不展開講了。
所以,對於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根據經濟的情況發行適量的貨幣,就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貨幣發行的多少就取決於兩個大的因素,一是經濟情況,這點我們先不談;二就是現在市場上的貨幣到底有多少,也就是貨幣存量,這就引出我們要講的重點了。
要了解市場上的貨幣有多少,就好比我們要知道自己的財務狀況,我們想到的肯定是先要把市場上各種不同形式的貨幣都統計起來。於是,一些經濟學家和國際組織(主要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對一個國家的貨幣供給進行了分類,有一種分法是最被大家所認可和接受的,就是把貨幣分成三種,分別是M0、M1和M2。當然,這種分類只是約定俗成或者建議參考,由於每個國家的經濟結構和貨幣情況各不相同,為了方便統計和決策參考,所以,各個國家對於M0、M1和M2三類貨幣的具體定義,實際上是有所不同的,譬如中國和美國就存在一些差異。這點我們在比較各國貨幣數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同時,就算是一個國家,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新的金融產品的出現,對這三類貨幣的定義和統計方法其實也是在不斷的修改之中的。
M0、M1、M2概念解析
說了這麼多,就是要講清楚M0、M1、M2的來龍去脈,在中國,這三種貨幣究竟代表什麼,最權威的解釋當然來自於權威人士,不,中國人民銀行,目前,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貨幣劃分口徑是:
M0:流通中現金;
M1:MO + 企業活期存款;
M2:M1+準貨幣(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其它存款)。
對於這三種貨幣,又分別有三種叫法,分別是:現鈔(M0)、狹義貨幣(M1)和廣義貨幣(M2)
這樣的劃分究竟有什麼意義呢?這裡不妨引用人行網站上的解釋:
Mo,是指流通於銀行體系以外的現鈔,也就是居民和企業手中的現鈔。Mo雖然是貨幣家族的老么,但最機靈,流動性最強,具有最強的購買力。
Ml,由流通於銀行體系以外的現鈔(Mo)和銀行的活期存款構成。其中活期存款由於隨時可以變現(提取),所以流動性和購買力不亞於現鈔。Ml是貨幣家族的老二,代表了一國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因此,對社會經濟生活有著最廣泛和最直接的影響。許多國家都把Ml 作為調控貨幣供應量的主要對象。M2,由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鈔加上活期存款(Ml),再加上定期存款、儲蓄存款等構成。M2是貨幣家族的老大,包括了一切可能成為現實購買力的貨幣形式。定期存款、儲蓄存款等不能直接變現,所以不能立即轉變成現實的購買力,但經過一定的時間和手續後,也能夠轉變為購買力,因此,它們又叫做「準貨幣」。由於M2對研究貨幣流通的整體狀況有著重要意義,近年來,很多國家開始把貨幣供應量的調控目標轉向M2。對於這三種貨幣,又分別有三種叫法,分別是:現鈔(M0)、狹義貨幣(M1)和廣義貨幣(M2)
上面這段話有點長,但一定要仔細看看,簡單說,M0相當於你錢包里的錢,M1就是錢包里的錢加上銀行的活期存款(我國只計算企業的活期存款),M2就是前兩者再加上定期存款等其他具備購買力的貨幣形式。三種並不是孤立的:
從包含關係上:M2包含M1,M1包含M0;
從流動性上:M0 > M1 > M2(你要動用定期存款雖然也沒問題,但要有一定的手續)
從購買力上:M0 > M1 > M2(你放在銀行的錢更可能是留作未來一定用途的)
從研究意義上:M2 > M1 > M0(畢竟,M2包含了M1和M0,同時M2包含了一切可能成為現實購買力的貨幣形式,雖然其中一些貨幣不能立即轉變成現實的購買力,但隨著現代金融手段的豐富,貨幣形態的轉換越來越便捷,想想用餘額寶進行提現和信用卡還款是多麼方便就知道了)。
M2的實際應用
所以,我們回過頭來文章開頭,看看總理提到的,「保持廣義貨幣M2合理增長」,就可以這麼理解:在2018年的貨幣投放上,中國會保持合理增長。那麼,這個增長是多少,怎麼叫合理,易綱副行長在記者會上有這麼一段回答: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講的是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長要合理增長,沒有講數量和指標,這也是一個新的變化。我們知道,長期以來我們用M2來作為一個主要指標,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應該說是很重要的作用。我們也要看到一些新的變化,這些新的變化就是,市場的深化和金融的創新,使得像M2這樣的指標跟經濟的走勢的相關性變得比較模糊,有的時候預測性也變得比較不確定。全世界都有這種現象,這幾年我們商業銀行貸款以外的科目對M2的影響也比較大,各國都面臨這種情況,所以現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淡化了把M2作為一個指標,或者把M2作為一個預測目標這樣的做法。這種相關性下降,它是一個規律性的事,你重新定義M2,改變M2的口徑也不能夠完全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我覺得針對這種新的問題和新的情況,針對我們新時代的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我們要更注意盤活存量,更注意優化貨幣信貸存量的結構,這樣就能夠從一個更廣泛的角度來看你說的這個合理增長也好、鬆緊適度也好。
從中可以解讀到,一方面,其實隨著市場的深化和金融的創新,M2指標的重要性在降低;另一方面,我們在貨幣供應量上,也更加註重供給側改革,從注重數量到注重質量轉變,也就是更加註重貨幣的結構。譬如,想要刺激消費,一種途徑就是要降低準貨幣向貨幣的轉變成本,例如取消手續費;規範理財產品,防範金融風險,就要密切關注居民儲蓄率的下降趨勢;銀行的降息、降准……等等,其實背後都蘊含著貨幣結構調整的基本原理。
最後, 我們要理解,M0、M1、M2這三個指標雖然不複雜,但由於經濟因素的關聯是非常複雜的,很多政策的作用也有一定的滯後性,所以貨幣供應的調整對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管理水平都是重要的考驗,這點,不妨再看看周小川行長的講話:
對中國來講,現在的M2增長速度是百分之八點幾。從剛才衡量的角度來看,第一是跟名義GDP相比是比較接近的,另外,你又可以看到M2增長比名義GDP稍微低一些,也還有存量的關係。過去,M2增長速度一直比名義GDP高,也就是大家所說的池子里的水已經很多了,新進的水不一定要這麼多,所以還跟存量的積累有關係。總之來講,很難有一個非常簡易的指標讓人一下子就看明白,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事情,必須考慮多種因素,加以判斷。
這就是貨幣的M0、M1、M2,概念雖然簡單,管理起來卻是複雜的事情。
重點總結:
- M0(現鈔)、 M1(狹義貨幣)、M2(廣義貨幣)是衡量貨幣供給的數量指標。
- 統計這三個指標的目的在於對了解貨幣供給情況,指導貨幣供給政策調整。
- 各國對M0、M1、M2的具體定義存在差異,並且會進行動態調整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左耳餘音」
http://weixin.qq.com/r/byktNXDE-y2ArTRW93x9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債券日評】20170213 資金面嚴陣以待
※雄安已經崩跌,盆子準備好了沒?
※香港(HK)首富李嘉誠從中國大陸撤資的原因是什麼?
※(轉載)山東根據地政府自己發行的「山東幣」……
※20180502盤前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