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台灣散文作家三毛筆下的一個甘肅秦安人
來自專欄專業老司機
導讀:在華文世界,作家三毛可以說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她被稱為「華文世界裡的傳奇女子,她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傾倒了全世界的華文讀者」。本期講述三毛與秦安的一個民間故事,想看更多的秦安民間故事,敬請關注!
(圖片來源於網路)
台灣當代散文家三毛生於1943年,如果還在世,已經是74歲的老太太了。在她眾多的散文作品中,有一篇很容易被人一閱而過,然而,對她一生的寫作生涯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因為,在這篇文章中,她提到大學時代讓她補考的一位老師,在補考的答卷中,老師對她以及她的文章是這樣評價的:「好孩子,有血有肉有文章,老師不會看錯人的」。「老師多年不流淚,兵荒馬亂也不流淚,看了你文章,哭……」最後,這位老師叮囑三毛:「你給我記住,你這枝筆從此不要給我放下。」也許正是這樣一種機緣,開示了三毛未來的寫作道路,並豐產了數以百萬計的文字,感動了全世界的華文讀者。這篇文章的標題是《補考定終身》,來自散文集《雨季會不再來》。
這位老師是誰呢?「老師姓何,名宗周。甘肅省人。在台孑然一身。逝於數年前,當我在國外居留時。年月日不詳。」他的名字叫何宗周,在三毛上大學的時候,何宗周被同學們起了個外號叫「西部」,因為,他是甘肅人,確切地說是甘肅省秦安縣興國鎮王新莊人,無法想像,在台灣的高校里,曾經有一位來自於西部甘肅的教授,與散文家三毛之間發生了一段真摯的師生情,一件普通的事情,卻開示了三毛未來在文學上的創作。在《補考定終身》一文中,三毛回憶了她上大學(台灣文化大學)時,有一個國文老師,外號「西部」,「頭戴巴拿馬草帽、眼罩深黑色墨鏡、口咬林語堂大師同類煙斗、足踏空花編織白色皮鞋、身穿透明朱黃香港衫、腰系鬆軟煙灰青的寬褲、這進得門來,噯的一聲長氣一嘆」……期末考試,三毛的國文成績是58分,掛科了。於是,三毛專程跑到老師的住處,當老師看到三毛進屋找他的時候,三毛對他表情的描述很到位:「老師看見我的突然衝進門,好似滿懷喜悅和驚訝!」為什麼這樣呢?
(圖片來源:縣誌辦)
據秦安縣地方志辦公室修志人員業餘調查採訪了解到了何宗周的相關資料,如下:「何宗周,秦安縣金湯門外長山村(今興國鎮王新村)人,民國時期在秦安當教師,抗戰後,當了國民黨的兵,最後逃離大陸,遠赴台灣。離開大陸後,他起初當過中小學教師,後來,當了大學教授,最後客死美國紐約。何宗周生前沒有什麼著述出版。去逝後,學生們專門成立了一個何宗周研究會,出版了他生前的遺著。何宗周離開大陸前,已經有妻女,在台灣和美國沒有再結婚。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台灣與大陸有了書信往來,他將自己一生積蓄匯分批寄給村中的弟兄們。他在老家,與妻子育有一女,名何桂芝,現在為廣西省某高校教授。」從這段資料看,歷經兵荒馬亂的時代,到台灣後,與大陸的聯繫中斷,可以說何教授在台灣過著孑然一身的日子,因此,當有學生來看望他時,想必他對於親情是多麼的期待,三毛突然出現在他家時,他不僅僅把三毛當作一個「掛科」的學生,更是視若自己的子女,臉上流露出了「滿懷」的喜悅和驚訝。於是,他請三毛吃飯,立即說:「走,老師帶你去吃晚飯,辣的吃不吃?」其實,就是身感覺孤獨與寂寥,讓學生陪著吃飯,聊以安慰罷了!吃飯的中間,兩人談到了「補考」的事情,三毛爭取到了用自己的方式補考的資格。五天後,三毛交了三篇文章,交卷的時候,老師又叫她一起吃飯,於是,三毛又安安靜靜地陪著老師一回。開學後,三毛在學校遇到了何教授,何教授確認三篇文章均出自三毛之手後,竟然給了九十九分的補考成績,並激動地評論三毛的作品為「有血有肉有文章」,囑咐三毛:「你這枝筆從此不要給我放下!」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三毛的這篇《補考定終生》結尾部分很美,並表達了對恩師的懷念之情。她是這樣寫的:
「如果有什麼人,知道老師而今埋骨何方,請千萬通知我。好讓我---好讓我---好讓我---去---看一看---他。」
三毛離開這個世界已經很多年了,她終其一生,沒有機會拜祭她的恩師何宗周。
筆者在上初中的時候就讀過她的散文集,這個才氣沛然的女子,浪漫洒脫,至情至性。她與荷西的那段生死戀,曾令多少在愛中百轉千回的人唏噓不已。
也許,她與西部有緣,三毛與西北歌王王洛賓的曠世愛戀廣為人知:她為他奔赴萬里,衷情以訴;別後121天,卻自縊身亡。1989年,作家夏婕在新疆訪問王洛賓後,發表了三篇《王洛賓老人的故事》。三毛從小就愛唱王洛賓改編的民歌,尤其是他的那首《在那遙遠的地方》,曾經引發熱愛流浪、一心汲遠的三毛的無限神往。當她看到夏婕的報道後異常振奮,立即向夏婕索要王洛賓在新疆的聯絡方式。最後他們相遇了,相識了、相戀了,最後又沒有長久地在一起。
(圖片來源於網路)
西北歌王王洛賓與荷西有許多相似的地方,最大的相同點難道是大鬍子?
(圖片來源於網路)
1991年1月5日,離開王洛賓的第121天後,飽受事業、愛情與疾病三重困擾的三毛,在台北榮民總醫院自縊身亡,英年46歲。三毛去逝後,王洛賓為她寫下了人生中最後一首情歌 《等待——寄給死者的戀歌》,
你曾在橄欖樹下等待再等待
我卻在遙遠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場迷藏的夢
且莫對我責怪
為把遺憾贖回來
我也去等待
每當月圓時
對著那橄欖樹獨自膜拜
你永遠不再來
我永遠在等待
等待等待
等待等待
越等待,我心中越愛!
可惜,三毛已經永遠聽不到這情深似海的呼喚了......但你的世界,我曾來過;我的憂傷,你亦聆聽過。
安迪·安德魯斯說過:「人的一生中至少要有兩次衝動,一次為奮不顧身的愛情,一次為說走就走的旅行。」
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西部,三毛用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完成了一場奮不顧身的愛情。然而,這種勇氣和衝動何嘗不是大學時代他的老師何宗周開啟地呢?
張小嫻說,「在未可預知的重逢里,我們以為總會重逢,總會有緣再會,總以為有機會說一聲對不起,卻從沒想過每一次揮手道別,都可能是訣別。每一聲嘆息,都可能是人間最後的一聲嘆息。」三毛與王洛賓的重逢、再會如是,三毛與何宗周的重逢、再會何嘗不是呢?
(攝影:胡建忠)
甘肅秦安,這個並不出名的西部小城,在歷史的流轉往往會出現許多驚天動地的大事,也會湧現出許多重要的歷史人物。秦安大地灣文化遺址將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向前推進了三千年,大地遺址擁有八萬年的人類活動史和八千年的人類文明史,大地灣遺址創造了人類歷史的十個之最。秦安,古稱成紀,素有」羲里媧鄉「之稱,是傳說中伏羲氏、女媧氏的誕生地,飛將軍李廣、詩仙李白、唐太宗李世民、唐代宰相權德與、唐代散文家李翱、前秦王苻堅、西涼王李暠、明代山東巡撫、書法家胡纘宗、清代隴上鐵漢安維峻等一大批歷史人物的出生地或者祖籍都在秦安,正因為如此,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彭林曾這樣評價:「秦安這個地方,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它像一個舞台的後台,不斷地跑出一些,讓我們很吃驚的歷史人物,甚至創造了一些重要的歷史朝代……「
(攝影:牛朝群)
當我們漫步於秦安的山川大地時,百里桃花映入眼帘;當我們尋覓於秦安的歷史文化時,一個個鮮活的成紀、略陽的人物躍入視線。一個多月前,縣誌辦主任王廣林同志(我們的領導)走過來對筆者說:」隴城王托弟寫的那本書,你看過沒有?我剛才看了一陣,感覺寫得很好……「筆者告訴他:」我有書,沒看過,只讀公眾號。「於是,筆者參加了王托弟的文學聯誼會。這一場景今天又出現了,早上,筆者整理王鋪鎮牡丹苑筆會的資料時,我辦領導過來又說:」三毛寫何宗周的那篇散文你看過嗎?寫得非常好。「於是,筆者大腦里閃現過2014年考察」金湯門外長山村關帝廟「時,收集過何宗周的資料,也看過三毛的這篇散文,只是記不起名字了,筆者回復道:」我看過,記不起名字了「,他說:」你在百度上搜:三毛 補考定終生「,筆者一搜,寫何宗周的果然就是這篇,遂有此文。但願在以後的學習工作中,筆者有更多這樣的機緣,也希冀能了解更多秦安歷史文化方面資料、更多的秦安故事、更多秦安人的傳奇!喜歡這樣的民間故事嗎?隴上一民、專業老司機將聯合不定期為大家推送甘肅民間故事,敬請關注,也希望有故事題材的人能夠提供好的素材一起交流!
(攝影:張烽)
本文作者簡介
隴上一民|秦安最具影響力網路作家,多年來筆耕不輟,通過整理秦安歷史文化資料為地方民俗文化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熱衷於慈善公益事業,是公益團體月十團發起人之一。
推薦閱讀:
※為何在《沙漠中的飯店》里三毛寫的是「下嫁荷西」?
※三毛與荷西為什麼沒要個孩子呢?
※如何評價眭澔平這個人?
※三毛全集應該從那本開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