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湄公河行動》:彭于晏在女友死後投身於抓捕毒販工作是因為創傷反應?!
電影中,方新武因為在一起十年的女友,受毒販威逼利誘,最後在方新武與毒販的打鬥中,女友自殺身亡。而在女友死前一刻,作為緝毒警察的方新武,才從毒販與女友的對話中得知女友是吸毒者。女友死後,他主動要求前往毒品起源也是交易最猖獗的地方「金三角」開展緝毒工作。
投身於毒品交易核心地,是因為對女友死亡深深的內疚與無力感。
相戀多年的女友自殺死亡,對方新武來講,是一個災難,是一個創傷事件。有心理研究表明,在所有創傷事件中,人為的創傷事件(所謂的「人禍」)往往要比「天災」更難恢復。而女友自殺身亡事件,恰恰是一場「人禍」。遭遇創傷事件,因為創傷的嚴重程度以及每個人的人格特點,會有不同的反應。「過度的內疚感」就是其中一個反應。方新武對此無疑是有深深的內疚感。同時,經歷了創傷的人,「控制感」也很可能會喪失。這兩種情感加起來,他內心的體驗,很可能是「作為緝毒警察,我竟然不知道女友遭受吸毒的痛苦,這是我的錯。我無法保護女友,女友死去了,我控制不了這個結果,這讓我很無力」。因此,他選擇前往毒品交易核心地工作。這是一種升華的防禦機制,防禦的就是他內心裡這兩種內疚及失控的情感體驗。
通過前往毒品交易核心地的工作,去打敗一個又一個毒販,在心理象徵層面上,就像是他一次次的打敗了那個傷害其女友的毒販。通過打擊毒販的工作救下一個個受毒品所害的人,如影片中他開辦的茶場里他救下的一個個被毒販逼迫種植罌粟的人,就像是他一次又一次的救了他的女友。
然而,事實是,女友已死亡,他無法救活。當年傷害女友的毒販仍然在逃,他當年沒有打敗他。直到在湄公河行動中重遇那個毒販「占蓬」。
湄公河行動中,方新武先是體驗了與戰友們的親密感。他獨身一人在異國他鄉工作多年,直至湄公河行動中,與張涵予飾演的戰友方剛及他的團隊其他成員的關係中,重獲了親密感以及信任感。這對他是很好的療愈。然後,他在這個行動,重遇了「占蓬」。
前面提到,他選擇前往金三角工作抓捕毒販,在心理象象徵層面上,相當於他一次又一次去體驗抓捕當年傷害他女友的毒販「占蓬」。而現在,這個人就在他面前,他可以在現實層面上去實現打敗他的願望,潛意識裡會有打敗他能重扭結局的願望。很多人當受到心理創傷時,心裏面會想「當時如果……我就會……」。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我們跟別人吵了一架,吵完後可能還會忍不住想:「當時他那樣罵我,我自己沒有罵他一句」,甚至在心中還念念有詞罵一次。這是同樣的心理過程。所以當方新武再遇到這個「占蓬」時,他非常希望能實現打敗他的願望。因此當局長勸他迴避時,他仍然選擇繼續參加行動。而在跟「占蓬」的再次打鬥中,「占蓬」劫持了女人質,讓他再次重現了當年女友死亡的場景,他很快選擇了放下槍支這個看起來不是特別理性的行為,這時,那個被劫持的女人質,在潛意識層面,已經移情性地象徵了他的女友,他害怕再次讓女友死去。幸好張涵予及時趕到扭轉了局面。在方新武以女友死亡的方式把「占蓬」槍殺後,他痛哭、顫抖,他再次去體驗當時女友死去時他的強烈情感。而他這次,有他的戰友方剛的支持與陪伴,這對他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樣的體驗及情景再現以及這樣的支持,對方新武肯定是有療愈的作用。
關於方新武的對「占蓬」的憤怒,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無法接受女友自殺的事實。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在雙方的打鬥中,方新武女友作為一個成年人,在無外力脅迫的情況下,自己舉槍把自己殺死。方新武無法接受這一點,他要找一個外部對象來承擔,所以他把「占蓬」視為殺死他女友的人。找到了承擔這個責任的外部對象,好像這個糟糕可怕的事實就能從心裏面往外扔出去了。這一點跟前段時間出現的老人倒訛好人的現象有些相似,即找到一個為這個失控的事實負責任的人,好像自己就重新找回一點可控感。
最後,我想強調下,上面的分析,不代表方新武有什麼心理問題,恰恰相反,我認為他人格穩定。上面提到的升華的防禦機制,也是一種成熟的防禦方式,也正說明他人格水平發展比較好。沒有所謂的「心理問題」,不代表沒有心理衝突,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心理衝突,只是因為人格水平不同,會用不同的防禦機制來解決這些衝突。或者,我更願意說:我們每個人本質都是一樣的,每個人都有心理衝突,我們每個人之所以不同,是因為防禦機制不同。
推薦閱讀:
※那麼多人喜歡彭于晏 我現在知道原因了
※《匆匆那年》究竟是哪一年?
※宋仲基彭于晏誰更帥?
※vivo X20為什麼一下子用那麼多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