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腔內容物的解剖
腦的被膜
腦表面由外向內依次為硬腦膜、蛛網膜、軟腦膜、它們有保護、支持腦的作用。
硬腦膜:厚而堅韌,由硬膜和顱骨內骨膜癒合形成。硬腦膜內層在一定部位摺疊並突入腦的裂隙中形成隔幕,主要有:①大腦鐮:呈鐮刀形,沿正中線插入大腦半球縱裂,下緣遊離直至胼胝體上方;②小腦幕:呈半月劈介於大腦半球與小腦之間。小腦幕圓凸的後外側緣附著於橫竇溝及顳骨岩部的上緣,達後床突;前緣遊離,向前延伸附著於前床突,形成小腦幕切跡,圍繞中腦。③小腦鐮:深入小腦半球之間;④鞍膈:在蝶鞍上面,由硬腦膜封閉垂體窩形成;鞍膈中央有一小孔,讓漏斗通過。
蛛網膜:為無血管的半透明薄膜,跨越腦的溝裂,其與硬腦膜間的腔隙為硬膜下隙,與軟腦膜之間為蛛網膜下隙,與椎管內的蛛網膜下隙相交通,其內充滿腦脊液。蛛網膜下隙在某些部位擴大稱為池。如位於小腦與延髓之間的小腦延髓池,腳間窩內的是腳間池,視交叉前方有交叉池。
軟腦膜:薄,富含血管和神經,緊貼腦表面並深入到腦的溝裂中,與腦不易分離。
腦膜中動脈:為上頜動脈在下頜頸內側發出的分支,經耳顳神經兩根之間垂直上行,沿翼外肌深面上升,穿棘孔至顱後窩,在顳骨鱗部前份內面的溝內向前外行,旋即分為前、後兩支。
腦膜中動脈的投影:本干經前垂直線與下水平線的交點;前支通過前垂直線與上水平線的交點;後支通過後垂直線與上水平線的交點。
腦
腦由腦幹、小腦、間腦和端腦組成。
腦幹:位於顱後窩,自下而上由延髓、腦橋和中腦組成。
小腦:位於顱後窩,在腦橋和延髓的背側,借小腦上、中、下腳與腦幹相連,上面借小腦幕與端腦枕葉相鄰。
間腦:位於中腦和端腦之間,以丘腦為中心分為丘腦、下丘腦、後丘腦、上丘腦、底丘腦五部分。
端腦:又稱大腦,由兩側大腦半球組成。兩半球之間為縱行的大腦裂,裂底面是連接兩半球的大纖維束胼胝體。大、小腦之間是大腦橫裂。
腦室
第四腦室:位於延髓、腦橋和小腦之間的室腔。上接中腦水管,下通延髓和脊髓的中央管。室底是菱形窩,頂從上往下為上髓帆、小腦、下髓帆和第四腦室脈絡叢。在下角有一正中空,在兩側角有一對外側孔與蛛網膜下隙相通。
第三腦室:為正中矢狀窄細的間腦內腔,頂由脈絡組織構成,底由視交叉、灰結節、漏斗和乳頭體組成,前壁為終板,側壁為丘腦和下丘腦。室前部借左、右室間孔通向側腦室,室後部經中腦水管與第四腦室相通。
側腦室:是兩側大腦半球內的腔隙,其中央部位於頂葉,前角伸入額葉,后角伸入枕葉,下角伸入顳葉。側腦室的脈絡叢位於中央部和下角內。側腦室經左、右室間孔與第三腦室相通。
腦的血管
腦的動脈:來自頸內動脈和椎動脈。
頸內動脈:營養大腦半球的前2/3和間腦前半球,主要分支有大腦前動脈、大腦中動脈、脈絡叢前動脈和後交通動脈。
椎動脈:營養腦幹、小腦、間腦後半球和大腦半球的後1/3,主要分支有脊髓動脈、小腦下後動脈。在腦橋延髓交界處,左、右椎動脈匯合成一條基底動脈。其發出大腦後動脈、小腦下前動脈和小腦上動脈等。
大腦動脈環:又稱Willis環,位於腦底下方,由前交通動脈、兩側大腦前動脈起始段、兩側頸內動脈末段、兩側後交通動脈和兩側大腦後動脈起始段組成。在蝶鞍上方圍繞視交叉、灰結節周圍形成環狀。
腦的靜脈:一般分為淺、深兩組,不與動脈伴行,最後經大腦大靜脈注入直竇。
另外,各位對今天的文章有什麼想法嗎?
歡迎大家關注「麻醫台」,或留言討論,小編會積極與您互動!??
推薦閱讀:
※試述麻醉學的發展如何促進外科發展的?
※「打一針,睡一覺」,全身麻醉是怎麼回事?
※毒品止痛劑麻醉劑的區別?
※作為麻醉醫生也作為一個孩子的爸爸,這些麻醉知識我想告訴大家!
※痔瘡手術打麻藥都是扎到脊柱里嗎?
TAG:麻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