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增強人類的思考

關於增強人類的思考

來自專欄設計思考

類似《頭號玩家》中所描述的,想像一下,一個黃昏的下午,窗外的夕陽一點一點的掉落,雲朵從白色中漸漸的折射出橘黃色的光,此時,一個快遞包裹從窗外飄了進來。十分鐘以前,你只是鋪開你的手指,用瞳孔依次定位了一下中指和無名指的第二個指節。你打開從窗外飄進來的快遞,裡面是你鍾愛的pizza,帶著乳酪、菠蘿、番茄沙拉醬的香味。你順勢回頭看了一眼屋裡的餐桌,從窗戶到餐桌,七步,它便自己把自己擦的乾淨光潔,騰挪位置,給這份乳菠茄醬香的pizza。身而為人,除了必須自己吞咽食物以外,你可以用眼神、手勢、語言與周圍的一切物體「對話」。吃完了這份pizza,你帶上了VR眼罩,進入了想幹嘛就可以幹嘛的新世界,比如飛檐走壁,比如一百七十二變。

《頭號玩家》

很多人都會覺得我們的未來,或許就會是這樣。或者還會帶有很強烈的傾向,認為技術的發展可以解放雙手,深邃大腦。也會認為,技術的發展,可以實現自己幼年的夢想,成為超人,金剛不壞。於是很多事情,現在看來,都是圍繞著怎樣讓人變得更強、讓懶惰更好的發揮而進行發展的。

這到底是對的還是不對的?也許我們應該更加深入的進行思考,如何增強人類?

一直以來,我們會強調一個概念,「以用戶為中心」。這點不光是在設計行業,機械、科研、諮詢、醫療等行業,包括現在的科學發展觀,其實在本質上,也都是如此。而這並不是一個由互聯網行業帶出的新鮮想法。三千年以前,一個太陽剛剛露出地平線的早晨,管仲對齊桓公諫述了一段霸王之業的言論,其中便提到「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後被西漢劉向編錄入《管子》),這是人類界有史以來第一次明確提出「以人為本」的先進理念。發展至今,我們強調「以用戶為中心」就是在體現「以人為本」的核心設計理念。

管仲

增強人類,亦然。在面對技術革新的時候,我們需要利用好技術,發揮設計思維,探索這些新技術可能發揮最大效能的點。這個過程其實又是需要一輪調研和反饋的。但首先應該明確的是,增強,不是變成超人,不是無所不能,也不是讓懶惰發揮到極致。增強,以人為本,更多的是讓身體有缺陷的人,讓弱勢群體能夠重新對生活樹立起信心,依靠技術提供的「能力」,消除心中恐懼,遠離顛倒夢想。

《增強人類》這本書介紹了本身日臻完善的VR/AR技術是怎樣運用到人類的生活中的,也介紹了一些很不一樣的增強現實的領域,超越簡單意義上的屏幕疊加,調動人類的聽覺、味覺、觸覺,甚至情感的體驗增強。還有很多豐富的實例,這裡我簡單引用一些書中的內容,來概述我們應該怎樣去思考未來設計的機會點。

關於視覺

對於盲人來說,他們最渴求的只是視覺感知。1824年,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法國盲人路易·布萊爾於設計了點字和凸字,讓盲人可以通過觸覺,物理感知這個世界傳遞的信息。但是把信息用點凸實現出來,工作量巨大,學習成本也比較高。但是,這項設計仍然是了不起的,他為我們找到了一些有意義的思考路徑。過去,技術無法實現的事情,我們可能只能通過其他的途徑解決,依賴人類的觸覺轉化。現在,我們依賴技術,通過其他知覺去轉化,也是可以實現的:

直接在大腦中提供視覺信息的方式,來繞過他們的眼睛。信號不是穿過視覺皮層,而是通過聽覺皮層進入大腦,並傳到到大腦中的正確位置。

Eyeronman

我們可以用帶有震動感測器的背心,讓盲人感知周圍的環境。

關於觸覺

對於正常人來說,我們在正常的認識這個世界,聲色光電,一切信息都會用正常的邏輯被感受到。但是,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可能患有精神或神經方面的疾病,那麼他們便無法正常的與這個世界對話。比如自閉症患者。

通過刺激手中的不同領域傳達幸福、悲傷、興奮或恐懼的感覺。拇指、食指和手掌中間部分的空氣在短時間內將會產生興奮感,而悲傷的感覺是由於手掌外側和小拇指周圍區域受到緩慢和適度的刺激而產生的。

觸覺

這樣,我們或許可以開闢一種新的溝通方式。

關於聽覺

作為音樂愛好者,很多人喜歡三維立體聲帶環繞,因為這樣會增強音樂的帶入感,彷彿親臨音樂會現場,彷彿沙發前方就是一組Live演出。所以,聲音是會通過聽覺的獨特感知,帶你深入洞察世界的另外一面。運用這個原理,我們通過技術,或許可以給盲人在這個世界帶去導航機會。

定向音頻技術可用於創建三維聲景,使得導航方向和地標的描述聽起來像是從它們實際所在的地方傳來的。

關於嗅覺

《少年包青天》中有一集公孫策說:「人類的嗅覺是有記憶的,無論過上多少年,通過同樣的味道,嗅覺都會把他帶入當時的情景中去」。通過嗅覺,他破了一樁時隔多年的殺人案。嗅覺是會給人的感知神經帶去記憶的。比如西安office六樓的味道就和五樓的味道不同,站在六樓,我就可以一下子回到當初入職時的場景,而在五樓就不會。用這樣的人類嗅覺感知原理,我們設計出了Ode氣味設備:

體重減輕常見於晚期痴呆患者。Ode可以通過散發蔬菜湯、紅燒牛肉、黑森林蛋糕等令人愉悅的事物氣味來刺激食慾。此外,它還擁有幫助改善心情的額外效果。

Ode設備

Ode已經在英國部分醫院、老人院中進行測試,設計師表示測試結果是令人欣喜的,大約有50%的測試者體重成功增長、並穩定在合理水平上。Rodd公司表示,並不打算將Ode作為一款醫療設備銷售,而是一種輔助設備,甚至用來喚醒意識模糊者。

關於演繹創造

前段時間在北京故宮,看到水晶宮遺址。作為故宮裡現存的兩座西洋樓之一,想必曾經富麗堂皇。但是,經過炮火的洗禮,如今成了一副廢舊的鐵架子。正在極力想像其之前模樣時,旁邊的AR復原技術讓我找到了依據。打開手機瀏覽器,掃描二維碼,然後用手機攝像頭對著這座殘垣斷壁,復原的景象立刻展現在了手機屏幕中,並且隨著攝像頭視角的移動,呈現出不同角度的三維動態圖景。此刻,技術的卓越成就令我信服。通過技術,我們可能會更加了解前人模樣,去演繹、還原歷史的真實,而不只是去猜想了。

水晶宮

關於學習成效

每當我們學習一項瑜伽動作時,如果沒有一位好的老師在旁指點,會比較容易傷害到自己。現在,我們可以通過技術的幫助,糾正肌肉的錯誤發力,讓我們的動作更加標準。為此,響應式服飾的出現,很好的提供了幫助,讓學習變得卓有成效。最新的Nadi X緊身衣:

Nadi X

我們可以利用技術的可能性,探索人體豐富的神經元感知體系,建立一種增量式感知方式,增強人類。當然,以上所舉的例子大多為建立在強化弱者身體機能、增強人類學習探知能力的基礎上的。此外,如果我們一味的去追尋刺激,把這些技術用於滿足慾望和懶惰,那麼很可能也會帶來毀滅性的災難。所以書中也提出:

只要我們在技術進步中保持強大的人文視野,認為這些技術是我們的延伸,而不是相反,我們的人性就會永遠佔上風。

雖然人類往往傾向於從現實中出去自己不想看到的東西,如流浪者、貧窮者和疾病者。。。我們不應該真實的現實視而不見。

所以,技術的革新與變化,不應該單純的在慾望之上被放大,要被我們合理的控制在人性之下。技術本身沒有正邪之分,我們要考慮的問題,從設計角度,應該是探求「為什麼」。為什麼視覺缺陷者需要技術幫助?需要什麼幫助?沒有這些幫助他們會怎麼樣?為什麼病人情感脆弱?他們的需求是什麼?我們未來設計的機會點可能就在其中……我們研究完這些「為什麼」的本質需求以後,還要積極的收集市場反饋,總結改進。比如新零售下的24小時無人能超市為什麼會從火爆的排隊購物變為冷淡的無人問津,只是因為收款終端的技術不夠先進導致失誤率大,還是有其他原因?我們可以重新思考一下「以人為本」的實際概念。

除此,我們還要對自己的惰性與慾望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比如完全依賴技術解放雙手以後,會帶來怎樣的負面影響?會不會導致你對世界的感知產生缺陷,讓你越來越冷漠?或者說讓你喪失掉生活的大部分喜悅,小部分感傷?因為你所經歷的一切,都是由一點一滴的認知、感受組成,沒有了這一點一滴,再高層級的精神建設也都可能會最後崩塌。

當然,我們仍然要樂觀、陽光,更多的讓技術給未來帶去美好與希望。技術的發展絕對會在未來給人類帶來顛覆性的創新體驗,但是,一切都還是應該「以人為本」。


推薦閱讀:

有范的10大男性設計師品牌
巧設計消滅小戶型卧室空間壓抑感與限制
男西裝打版 全設計集
#設計 如何做一個字體包

TAG:科技 | 互聯網 | 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