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理性其實很脆弱 | 我們為什麼會犯一些邏輯上漏洞百出的錯誤?

你的理性其實很脆弱 | 我們為什麼會犯一些邏輯上漏洞百出的錯誤?

來自專欄看世界

在這個複雜的社會中,理性的思考往往能得到更好的結果。我們也大都認為自己是理性的,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最近幾十年來的心理學不斷證明,人類的理性是有限的。我們在決策、認知中存在各種不理性的模式,導致我們經常會犯一些邏輯上漏洞百出的錯誤。因為人類的肉體適應的是狩獵採集的生活,不是我們現在如此複雜的社會。人類文明誕生幾千年就發展到如今,而生物進化的速度要比這個慢的多。我們也都知道,文明發展的速度也是呈指數型增長的。那也不難得出結論:在我們生物結構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萬一以後有人與機器深度融合呢),我們的身體會越來越不適應社會

我們的身體其實更適合狩獵採集

我們可以把這個問題想像成,在用一台十年前的電腦去運行現在的軟體,而且還不能更換硬體。我們能做的只有是優化系統,去盡量適應,所以難免出現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發生在人的身上,我們管它叫「認知偏差」。

相信說到這裡,大夥對認知偏差還是一頭霧水。那我們舉幾個實際的案例,我們體會一下。

那麼你的認為應該選擇A還是B?

答案還是很好判斷的。我們仔細看A、B兩個選項,我們都學過數集(就是初中數學裡那個誰包含誰的問題)。不難看出,A選項實際是包含B選項的,銀行出納本身就包括參加女權運動的銀行出納。所以這道題應該選擇A。但是這道題在美國幾所重點大學的測試結果是,有85%~90%的學生選擇了B。因為這道題的題幹將小紅渲染成了一個喜歡反抗的激進分子,我們本能的認為他不會是一個平凡的銀行出納。也就是這種畫面感無限放大了我們對事件實際概率的判斷。

電梯吃人事件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前幾年電梯吃人事件發生後,有很多人走到扶梯口的時候都會下意識的會直接跨過去,因為這件事還鬧出過很多段子。

事件發生後

我們如果仔細思考一下就會發現,這種事情發生的概率有多低!而且剛出現這種情況,電梯的管理單位肯定會更加嚴格的去檢修電梯。所以我認為,實際上在電梯吃人事件出現後的一段時間內,才是相比較最安全的時間段。

在真實的股票市場里,絕大對數的散戶都會選擇賣A股票因為他賺錢了,不賣B股票因為B還沒回本。

而這道題的正確答案應該是賣掉讓你虧錢的B。我們仔細想想,把賺錢的好股票賣掉,留下賠錢的垃圾股。這其實是一個很明顯的錯誤。

顏色相同嗎?

如圖中的兩個區域A和B的顏色相同嗎?

反正我怎麼看都是不同的,一黑一白。

但實際上,人家就是同樣的顏色。不信可以看下面的對比圖。

為了方便對比,我用PS處理了一下

現在對認知偏差是不是有些理解了。實際上我們的認知偏差還有很多。我會在結尾把自己查到的列出來,其實每一個點都可以說很久。

那造成這種認知偏差的原因是什麼呢?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在他的《思考,快與慢》一書中給出了解釋。

一個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

他把人的認知模式分為了兩個系統,系統1就是我們的直覺,他不需要任何思考就能做出決定。雖然不一定準確,但這卻是最快;消耗最低;效率最高的;並且是無意識的。那系統2與其相反,他是做一些理性的複雜思考和計算的,但是他處理的速度很慢,消耗也很大。系統2原本可以用理性壓制系統1,但是它很懶惰,通常直接接受系統1的答案。我們的認知經常就會這樣被系統1劫持,從而做出不理性的判斷。

那你可能會問,那如果我努力一直保持用系統2思考不就完全理性了嗎。實際這個思考的過程你幾乎不可能去控制,而且就算你能控制。任何事情都用系統2去決策,消耗的能量會大大幅增加(大腦本身要消耗20%的能量)。而且在很多時效性很高的事情上決策都會出現問題。比如你靠在懸崖邊上的欄杆突然搖晃了一下。系統1對立刻讓身體做出反應,馬上逃離。如果是系統2呢?欄杆搖晃的程度有多大?這種類型的欄杆有沒有可能鬆動?就算鬆動的話會不會掉落呢… 等你想完這些問題,可能幾分鐘都過去了。

系統1雖然有很多問題,但他卻能幫我們解決大多數問題。系統2雖然聰明,但是消耗大速度慢不經常還比較懶惰。在生理結構上面我們人本身就不是完美的,既然硬體上不能升級,那就盡量優化我們自身的系統吧,也就是刻意的練習學習,在以後做重要決策的時候盡量調用系統2去思考。

u.wechat.com/MPlAZJOhCU (二維碼自動識別)


下面我把我查到的一些認知偏差列出來,大家有興趣可以自行百度(維基百科會更好用一些) 。

基本歸因錯誤:在解釋他人行為是過度強調內部原因,解釋自己的行為是過度強調外部原因。

證實偏見:對自己已有認知和判斷的證實傾向。

自利偏見:將自己的成功歸結於自身能力,將失敗歸結於外部原因。

錨定效應:最初接觸到的信息影響後續的決策和判斷。

過度理由效應:附加的外在理由取代人們行為原有的內在理由而成為行為支持力量,行為從而由內部控制轉向外部控制的現象。

事後偏見:指後見判斷與先見判斷的系統差異。簡單來說事後諸葛亮。

易得性偏見:根據認知上的易得性來判斷事件的可能性。

逆火效應:遇見與自己的信念不同的證據時,反而更加強化自己的信念。

信念偏見:對證據的判斷受到結論可信度的影響。

偏見盲點:認為自己會更少受到偏見的影響。

啦啦隊效應:在群體中比單獨呈現時顯得更好看。

選擇支持偏見:高估自己的選擇正確率。

聚類錯覺:高估樣本中的特例、小群體的重要性。

知識偏差:某方面知識多的人無法像知識少的人一樣思考。

推薦閱讀:

中國哲學史上玄學、理學、神學產生的思想根源
世界哲學史(3)——巴門尼德、芝諾
伽達默爾 理解的歷史性
【原著選讀】米利都學派
生命真意——道法自然之「自然」何解

TAG:理性 | 哲學 | 思維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