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爹」指南 | 心理諮詢角度談什麼是「好爸爸」

「拼爹」指南 | 心理諮詢角度談什麼是「好爸爸」

來自專欄簡單心理Uni

在我們的心中父親和母親的形象是不同的。相比於母親的真情流露,跟父親表達感情對於許多人來說要困難的多,畢竟爸爸們的口頭禪也總是:

而臨床心理學家在研究時也特別青睞研究「母嬰關係」、「足夠好的媽媽」,而父親的角色卻鮮有提及,以至於不少人指出許多家庭里都有一位「消失的父親」,而「拼爹」這個詞也僅限於爸爸們的物質意義。

爸爸們對我們的心理價值真的不值一提么?在這裡,小編將這篇關於父親的文章分享給羞於「拼爹」的大家,也獻給「被忽視「的爸爸們。

「缺席」or「被忽視」——爸爸們的困境

父親正從家庭消失。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國外研究者開始提出這個被忽略已久的問題:父親在家陪伴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父親在孩子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似乎越來越不重要。

回想起童年,許多人可能記得與媽媽、外婆或者奶奶一起生活的場景,而爸爸似乎只是一個在開家長會時偶爾閃現的身影。那麼,爸爸們,去哪兒了呢?

缺席的父親:缺席,有時是無奈。在西方歷史上,父親有兩次「集體缺席」,一次是因為戰爭,數百萬父親離開了自己的孩子;另一次工業化,導致大批農民和農村手工藝人迫於生計離開家庭去城市謀生。在中國,超過6000萬的農村留守兒童中,父親外出的占絕大多數。

出逃的父親:逃離,是結束婚姻的方式。西方研究者指出,在上層與中上層社會,父親的缺席與想結束不滿意的婚姻有關。而這種消極的處理方式,導致50%以上離婚家庭的孩子有一年以上時間沒有見過他們的父親(80年代美國調查數據)。

被忽視的父親:排在女性之後的次要撫養者。「爸爸帶娃不如媽」、「男主外女主內」、「男人只要賺錢養家就好」,父親在家時,也常常面臨家庭分工性別偏見帶來的尷尬,加上缺乏經驗和父親參與撫養時間的不穩定,同樣困擾媽媽們的是:要不要讓孩子他爸帶娃?

「被忽視」的爸爸們——你很重要

隨著心理諮詢理論的發展,家庭逐漸被看成一個整體和系統,長期被忽視的父親角色,對孩子和整個家庭的心理價值開始被研究者關注,而對於父親參與撫養的誤解也逐漸被推翻。

誤解一:母性是天生的,父親沒有育兒天性

我們說母性是天生的,比如哺乳動物中媽媽好像天生會照顧幼兒,這背後的生理基礎是叫做催產素(oxytocin)的作用。

催產素被稱為「愛的激素」,看到幼兒時,媽媽大腦中關於同情和獎賞區域催產素水平升高會激勵她從照顧孩子的行為中獲得快感。

而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父親的育兒天性一致被否定和忽視。直到美國埃默里大學最新研究發現,不光是母親,父親體內催產素的水平也會發生變化,從而生出憐愛之情和想要照顧、疼愛孩子的衝動。

發展心理學的先驅 Michael Lamb 進行了另一項也表明,當觀看由於悲傷引起大哭的嬰兒錄像時,男女在自主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的反應(脈搏跳動頻率增加,呼吸加快,所有感官的激活) 無明顯差異。

這說明,與媽媽們一樣,初為人父時,爸爸們也會渴望照顧、疼愛孩子,也都會因為孩子的情緒變化感到情緒起伏。只是這種渴望和衝動也許被性別角色約束了、也許被手忙腳亂的其他照顧者忽略了,成為父親的第一次興奮可能也伴隨著第一次的參與受挫。

誤解二:在帶孩子上,爸爸沒有媽媽擅長

既然男女在天性上沒有明顯差異,那麼為什麼現實生活中那麼多媽媽帶起孩子來得心應手,而爸爸們卻顯得有些「笨手笨腳」呢?

現在的育兒學已經承認:養孩子是後天學習的技能。Parke 和 Sawin 發現,父親和母親一樣養育嬰兒是有能力的且有效的,經過學習的父親能夠順應嬰兒的氣質和敏感性,並知道什麼時候停下來,撫慰和餵奶後輕拍他們的後背。

由於各種原因,一般家庭中父親參與教養的時間低於母親,所以,父親在育兒上笨拙的原因是:缺乏參與,就失去了練習的機會。

誤解三:男人只要能夠賺錢養家就夠了

父親參與(Father Involvement)是研究者衡量父親心理價值的重要概念。通俗來說,父親參與是父親發揮其職能重要標準。國內外研究均證實:父親參與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自我和社會性發展、母親的心理健康、婚姻滿意度都有重要的影響。

父親參與孩子的心理影響是重要且持續的。研究也發現,缺少父親參與的孩子會表現出缺乏諮詢、意志薄弱,自卑的性格特徵,這類兒童的抑鬱、孤獨、依賴行為發生率較高,學者稱為「父愛缺乏綜合征」

同時,研究也表明,父親參與撫養能夠顯著預測學前兒童的延遲滿足能力(Delay of Gratification),延遲滿足已經被研究者認為是意志力的組成部分,能夠有效預測日後的學業表現社會適應

換句話說,父親參與度高的孩子成人後更自律、能更好的適應社會、更有可能取得高成就。

既然父親參與如此重要,那麼怎樣父親們怎樣才算參與到家庭中呢?換句話說,怎樣才算是好的父親?

「好爸爸」是怎樣的?

1.好爸爸首先是個好丈夫

隨著心理諮詢中家庭治療理論的發展,家庭被看作一個完整的系統,而夫妻關係是這個系統中最基礎的關係,而研究也發現,夫妻對於婚姻的滿意度會直接影響父親參與程度。

在近幾年很火的《爸爸去哪兒》《媽媽是超人》等親子類節目中,越來越多的觀眾也都接受了這樣一種理念: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爸爸愛媽媽。

當男人從一個丈夫變成一個父親時,好的夫妻關係能使丈夫積極充當育兒中的合伙人,而不是次要協助者,更不是邊緣人。他能全情投入又能保持步調一致,跟妻子分享育兒中的苦與樂,而這個過程又進一步促進了夫妻關係的穩定。

同時,好的夫妻關係也為孩子日後親密關係的健康發展提供了一個示範。如果你是吃父母「狗糧長大」的,那恭喜你,贏了「拼爹」的第一步。

2.爸爸需要在家

溫尼克特在《媽媽的心靈課》一書中提及父親作用的第一點,就是:爸爸需要在家。父親在家不僅有更多的機會跟孩子產生直接互動,同時也能夠促進父親和母親之間的關係。

我小時候最害怕的,是爸爸在外面應酬不回家的時候,家裡的空氣像凝固了一樣,我一邊屏住呼吸聽著樓道里有沒有爸爸上樓的聲音,一邊觀察著媽媽的情緒,害怕下一秒,她就會爆發。

這是一位朋友分享的經歷。其實孩子對父母之間的關係,尤其是母親的情緒是非常敏感的。

如果你能跟父親一起旅行、看電影、一起做飯、打籃球,擁有父子/女倆值得回憶的小確幸,那恭喜你,你在「拼爹」路上已經超過了上世紀80%的同齡人。

3.好爸爸阻止媽媽將我「吞噬」,又為媽媽撐腰

心理諮詢中客體關係理論認為,一個人的性格是被早年關係決定的,更具體的來說,是被與母親的關係決定,我們愛母親,因為母親對我們如此重要,可是有時這份愛有些「太沉重」,讓我們無力成為我們自己。

臨床心理學家發現,一些成年人卻無法發展出相應的社會功能(比如獨立生活、承擔工作、建立親密關係等)就是因為在內心深處沒有與母親發生分離,仍然深深地依戀甚至依賴母親。其中父親在家庭生活中的缺失或不作為是一個重要原因。

研究者認為,父親的重要作用,是幫助孩子從心理上與母親分離,如果父親選擇逃避,有可能的情況是,母親在父親那裡得不到足夠的支持和重視,因此將自己的全部愛投入到兒子身上,又用愛將他吞噬,是他無法成為自己。

同時,父親需要為母親「撐腰」。撐腰的地方在於對規則的遵守,弗洛伊德說將父親看作一個引導者,引導父自己從一個還沒有定性的孩子,成長為一個社會人。

父親需要教導孩子控制自己的衝動,學習各種法律和規範,並做出適當反應。父親的支持給兒童帶來信心勝任感,從而有效地克服不良情緒的障礙。

因此,好的爸爸成為孩子除母親之外另一個能提供指導的人,同時也是一個避難所,而且他還能幫助母親避免過度情緒化地處理她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如果你的父親總能巧妙化解你與媽媽的衝突,當你脆弱時做你的後盾,又能教會你堅強地面對生活的困境,那麼不要猶豫,驕傲地曬出你的父親吧。

其實,你也是第一次「做爸爸」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做了父親和做了母親,這是人的第二次降生。」可見,做家長是人的第二次降生,如何做父母,一切都要從頭學起。

韓劇《請回答,1988》中,身為3個兒女的父親的德善爸爸做的似乎並不完美,他默默關心大女兒但不懂的用語言表達,他有時因無法平衡與3個孩子的關係而讓二女兒受委屈,他因為太善良無法守財讓小兒子被同學看不起,但他也是這部劇最打動人的父親形象。

或許並沒有完美的父親,我們也不需要完美的父親,就像溫尼科特說的,我們需要的是父親在育兒中不退場,在成為父親的道路上中「活下來,活下去」!

感謝父親們在初為人父的興奮與挫折中堅持下來,感謝他們一次一次「笨拙地」練習者做飯、與我們玩幼稚的遊戲,感謝父親們在承擔生活的重擔的同時仍然爭取著與我們交流、傳遞著可能被我們認為有些「過時」的價值觀。

後記:

回首過去二十幾年的生活,小編想起的不是父親因為工作匆匆離去的背影,而是小時候父親用摩托車載著我遊走於春日鄉間小路,跟我說:你看,家鄉的山水是綠色的,真美。

當我遊歷四方,每每看到綠水青山時,眼裡閃爍出相似的光彩,那可能就是父親送給我最好的禮物。

如果你也有讓你無法忘懷的與父親的故事,請在留言區給小編留言吧!

參考文獻:

[1] Van Wel F, TerBogt T,& Quiinten Ra aijmakers. Changes in the parental bond and the well-being of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findarticles.Com/cf_0/m 89942834 / pl/article.jhtml,2004-2-12

[2] Kyle D,& PruettM D. How Men and children Affect Each Other』s Development. zerotothree.org/search/ index2.cfm, 2004-2-12

[3]王莉. (2005). 國外父親教養方式研究的現狀和趨勢. 心理科學進展, 13(3), 290-297.

[4]伍新春, 陳玲玲, 劉暢, & 邢學瑋. (2014). 中國父親教養投入的特點及其相關影響因素. 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6), 88-95.

[6]《家庭治療基礎(第二版)》【美】Michaeal,P Nichols著林丹華等譯.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7]《媽媽的心靈課程——孩子、家庭和大千世界》【美】D.W.Winicott魏晨曦譯.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原文發表於:父親節「拼爹」指南 | 心理諮詢角度談什麼是「好爸爸」

學心理諮詢,到簡單心理Uni: 關注知乎-最有態度的心理諮詢學習社群

免費心理課程領取點擊→:《聽曾奇峰講俄狄浦斯期》

人人都能學習的心理諮詢專業課程→:了解一下

推薦閱讀:

花了一萬多元,扒了147款米粉的皮,我終於看清那些不為人知的米粉內幕(上)
[吐槽]生二胎,你後悔了嗎
1-6個月腦癱兒童的早期異常表現有哪些?
我很慶幸父母沒有教我服從權威
育兒分享群·精彩回顧:表揚和鼓勵的區別

TAG:心理諮詢 | 父親 | 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