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收購長園失敗,操作層面我們學到了什麼

格力收購長園失敗,操作層面我們學到了什麼

這些年賣空調的格力一直在試圖轉型。不是打算搞手機,就是打算搞新能源汽車,要麼就是打算砸錢搞晶元。

2016年的那段視頻里,董阿姨霸氣的怒斥格力小股東的情形還歷歷在目。小股東不支持沒關係,董阿姨拉著王健林和劉強東入股了珠海銀隆這家新能源汽車公司。珠海銀隆的優勢是三電都具備(電機、電控、電池),而且目前在國內鈦酸鋰電池領域優勢十分明顯。看到了不少對董明珠個人投資成為第二大股東的批評,覺得都說的不到點子上。沒有IPO成功,我認為董明珠也不太可能會退股,說一下幾點:

  1. 鈦酸鋰電池對於商用車和乘用車相對性價比還算可以。目前三元鋰電池用在一般小轎車可以,但乘用車就會顯得奢侈,雖然看起來便宜,但使用壽命不如鈦酸鋰,充電速度鈦酸鋰也比較快(6分鐘充滿電)。而和乘用車磷酸鐵鋰相比,鈦酸鋰在低溫條件下仍然可以很好的使用;
  2. 在銀隆第三輪融資股東列表裡董明珠是個人出資,這個和格力轉型已經沒有關係了。只是目前媒體在大做文章,可能這個社會對於女性企業家還是不夠包容。從股東結構看出來,中集本身碼頭的擺渡車,萬達社區的短程車都可用。另外北京巴士在線也是股東之一;
  3. 珠海銀隆IPO失敗最主要的是其銷售業績完不成。有的文章在指責其依靠補貼,就搞笑了。本身鈦酸鋰電池能量比並不高根本沒什麼補貼。目前出現的拖欠貨款原因是供貨方提供的產品質量沒有達標,當然不結款也是正常的。獲得增資後盲目擴張,現在生產能力跟不上是銀隆的問題,但菠菜認為是可以解決的。只要訂單在手,還是可以在適當的時候重啟IPO。

下全面說說真正格力集團做的事,而不是董小姐個人做的投資,就是長園集團的要約收購。在分析這個事之前,我先說說要約收購是什麼。一般收購常見的分為協議收購和要約收購,兩者的區別就是在於收購的股份限制。你買了對方30%的流通股股權就必須向對方股東發起邀約,而協議收購就是商量好價格做股權轉讓。邀約收購本身顯得更「強勢」一點。但是這個交易流程是:發出要約——交20%保證金——等政策批複交易。

李嘉誠的長和投資從長園撤出來後,長園的管理層一直處於混亂狀態。我早就知道有大V提前埋伏在長園的倉位,出發點是因為格力是珠海國資委的控股公司,大家認為一定是板上釘釘的事。可是,今年超預期的事太多了。要約收購20%的股權是會比市場價略高(要約是19.8收購,但實際股價是16塊),但不是100%的收購,其實對於長園的股價不能太多控制。

去在沒有見到珠海國資委批複的時候去抄長園這本身就存在「賭」的性質在裡面。最近有很多朋友批評我過於謹慎。的確,以前我看做是機會的,現在把握不大的時候,根本就不想提了,也許是因為我個人的風險偏好降低吧。比如現在,儘管美聯儲如預期般的加息25個基點,但不到15號過後公布毛衣制裁名單的詳細情況,我不會推薦買什麼股票。確實毛衣戰對A股的實質影響有限,但心裡陰影是巨大的。從操作的層面說,你去譴責內部交易,為什麼在公告前一天就有人跑了,但是損失還是自己要承擔的。A股這種事情太多了,我真不知道那些看到提前跌停抄進去是怎樣的勇氣,我是沒有的,特別是現在的環境。

另外,如果董明珠能在6月25日順利連任格力電器董事長,早就應該傳出風聲,而不是現在都沉默。要麼就不提名,要麼即使連任也是大費周章。大家可以看看美的是怎麼做大的,也是通過收購來完成轉型。

至於珠海國資委為什麼不同意格力收購。這裡我提醒大家,收購的發起方是格力集團,而不是上市部分的格力電器,格力內訌早就不是一天兩天了。格力集團本身現在最優質的資產就是格力電器(董明珠是格力電器的董事長)。本身格力集團一直試圖通過新能源轉型來獲得新的增長點,這個思路沒錯。長園本身是做新能源材料的,但本身這個行業現在政策環境不如前兩年好,如果企業銷量上不去也很困難。

我只能寫到這裡,其他的就不說了。總之,併購長園失敗是和董明珠沒關係的。

PS:今天時間有限先寫到這,明天繼續說。在濕法隔膜這個領域,除了長園,我覺得滄州明珠也不錯。


推薦閱讀:

董小姐與多公主 |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你為什麼從格力離職?
爭奪中央空調高端市場逆市飆升55% 對話董明珠:格力將從兩個方面拓展多元化
董明珠兒子和王思聰一比,簡直就是一股清流啊!
董明珠和羅永浩很適合做一對 CP 嗎?

TAG: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董明珠 | 新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