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來的物種概念與生物分類
來自專欄恐龍研究筆記
我的研究領域主要是古生物中的恐龍,我一般不會使用高於科的分類單位,面對比較高級的分類階元是常常用類(clade)或者種類(taxon)來指代,反正不會犯錯就是了,也不知道這是一種對分類學的對抗還是逃避。但是我對現代生物學中使用林奈分類的系統是很支持的,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人」的時間尺度要遠遠小於「生物演化」的時間尺度,一次「成種事件」(speciation)可能會花費幾十萬年的時間,但科學家終其一生只能觀察其中的幾個「世代」(generation)。林奈的分類系統是非常適合這種相對靜止的情況,但是在更長的時間範圍里就需要使用更加動態的方法進行研究。就好比在大多數情況下牛頓力學能夠精確地估計物體的運動狀態,但在很極端的情況下就要使用更加高深的物理學。
正如前文中提到的,林奈的分類思想的背後是基於物種不變的假設,原因在於當時的演化和生物地理研究連剛剛起步都算不上。在不同的時代,科學家的觀點都會被當時的時代背景和自身的閱歷限制,就想今天的很多觀點在未來也會被證明是不完善的。但是並不意味著我們要完全拋棄過去的觀點。現在,去鑒定新的生物屬種甚至更高的分類單元依然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特別是對於保護生物學等學科。如果連保護的對象都不清楚,那這樣的保護又有什麼意義呢?在這裡放幾篇最近的關於脊椎動物屬種鑒定的文章,植物和其他類群的不太熟悉,但我想應該也會有。
長頸鹿屬種鑒定
Multi-locus Analyses Reveal Four Giraffe Species Instead of One長頸鹿其實有四種 | 科學人 | 果殼網 科技有意思
穿山甲系統發育研究
The Complete Phylogeny of Pangolins: Scaling Up Resources for the Molecular Tracing of the Most Trafficked Mammals on Earth爪哇虎與巴厘虎的共同祖先
Genetic Ancestry of the Extinct Javan and Bali Tigers在古生物學的研究當中,主要使用的形態學和演化生物學的物種概念。顯然,我們很難對化石應用生物學物種的概念(生殖隔離),目前對於化石物種的生殖和性別判斷的研究也非常有限。因此,就像在前一章節討論的,恐龍的演化關係和很多屬種的有效性也受到質疑,在更早缺乏互聯網的時候,學術交流受到很大限制,出現了很多重複命名的情況,對於之後的研究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持不同觀點的生物學家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定義物種,隨之而來的也有各種各樣的缺陷。我在第一章節中就說了這個系列的小文章不在於提出一個廣泛接受的物種的概念,這也不是一個有潛力的研究方向。但是不同角度的物種概念可以讓我們用更多維的眼光去審視生物界,去研究演化過程當中的各種現象,去更加合理地保護我們生活的生物圈。
即使出現了一些定量的研究方法,生物學現在來說不是一門非常非常嚴謹的學科,古生物學就更不是了。我相信古生物學很難像數學一樣被嚴格的公理化,但理清其中一些基本概念還是非常重要的。
未來,我們將會發現和命名更多的物種,他們之間的演化關係也會更加清晰。雖然這樣的研究大多是平凡的,雖然這樣的研究很難發到Nature或者Science這種級別的期刊(「帶羽毛的恐龍」表示不服),雖然從事這類研究的人數量不會特別多,但是繁茂的生命之樹還有那些驚心動魄的演化故事就來源於一個個平凡無奇的物種。現在在國內,已經有一部分人有這樣的熱心去做這些基礎的工作,國內的研究環境也對這樣的研究工作變得比較友善,希望以後越來越好吧!
最後,上一篇文章里的公眾號鏈接好像出了些問題,大家可以在微信搜索「DinosaurX」就可以找到我們!這是我和幾個中科院的師兄師姐一起合辦的一個恐龍科普公眾號,裡面會有關於恐龍的知識,野外有趣的經歷,還有最新的恐龍研究成果!關於恐龍的各種問題也可以給我們留言
6月15號,期待已久的《侏羅紀世界 隕落國度》就要上映了,一大波關於侏羅紀世界的科普文章正在趕來!少年還不趕緊打開微信搜索「DinosaurX」,關注一波?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的物種雌雄比例嚴重偏離1:1?
※人體有哪些有意思的進化殘留?
※《真空物種》第三章 點亮
※瘋狂人類進化史| 大結局 我們都是早產兒
※人類早期胚胎染色質調控新機制被發現 | 中國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