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需要去覺察和討論感受?

為什麼需要去覺察和討論感受?

來自專欄精神分析房間

在心理諮詢過程中,來訪者經常會遇到關於感受的提問,比如諮詢師會問:「當男友那樣說時,你的感受是什麼?」「當聽到這個消息時,你當時的感受是什麼?」「此刻你體驗到了什麼?」

這樣的問題能夠讓人從理智或事件的層面出來,進入體驗的狀態,此時,似乎他離自己的內在更近了。不過,有些來訪者對於這樣的問題會很困惑,因為他們說不清楚。一般來說,這些來訪者對於自己的感受比較遠,對於感受的覺察、命名、體驗是他需要不斷加強的地方。

記得我剛入行時,有一次去參加沙盤培訓,培訓師讓大家針對沙盤中的擺放談談自己的感受。有些諮詢師會談到一些難過的、孤獨、害怕的感受,有些人會聯想起過去的事件,以及由這個事件所帶來的諸多情感,還有一些諮詢師甚至會報告身體上的感受。我很驚訝於大家會有那麼多的情感和回憶,而我居然沒有(在我看來,它就是一幅畫而已),輪到我發言時,我只能坦誠地說沒有。那次課程對我的震動挺大的,我質疑自己:為什麼大家會有那麼多的感受,而你卻沒有?

很快地,當我開始向內探索時,我發現自己也有著豐富的感受,身體的或心理的。其實這些感受之前一直在發生著,只是我的注意力沒有放在它們身上而已。通過成為心理諮詢師的過程,大大提高了我對情緒的覺察能力,提升了我的共情能力,讓我跟來訪者靠得更近些。

我們處於一種屏蔽感受的文化中,理性的能力更被推崇,感性的呈現(除非是一些藝術化的表達)往往令人難堪和羞恥。感受,特別是脆弱的感受,似乎是不能在眾人面前談論的。無論是夫妻之間,還是親子之間,或者同事之間,基本不談感受,談的都是事情、想法、建議或分析。

比如,一個人在演講,他非常地緊張,周圍人也能感覺到他的緊張,但大家都不說。講者之所以不說,因為不想讓自己顯得太弱了,他要裝得自己很大膽。聽者之所以不說,是為了給講者留面子,雙方心照不宣地迴避去談論感受。感受在不斷地在發生著,但它變成了潛在的部分,是不太能夠談論的部分。如果講者說:「我覺得挺緊張的,希望不至於讓你們失望。」而聽者回應說「上場緊張很正常的,想講什麼就講什麼好了。」這種對於感受的談論,會有助於講者放下緊張。(大部分人會強壓著緊張講下去,直到放鬆為止,可見文化對於脆弱情感的壓制)

一個女子因為與男友的衝突而陷入痛苦的情緒中,在一次與幾個朋友的聚會中,她說起了這件事情,說著說著,就哭了起來。她的朋友一下子有些手足無措了,其中一個朋友說「反正事情已經這樣了,多想也沒有用」,「時間是治癒一切痛苦的良藥」;另一個朋友則試圖開些玩笑,想讓她高興起來。她聽了兩個朋友的回應,心裡很失望,選擇自己躲在角落裡默默消化。

這兩個朋友都選擇屏蔽對方的情感,她們都試圖讓對方壓抑負面感受。似乎,我們的文化教會個體以這種壓抑的方式去處理情感,我們很自動地學會了這麼做。負面情感,就像是一個有傳染性的病毒,成為了大家試圖想消除的對象。

不可否認,承受別人負面情緒一定程度上會消耗一個人的內在資源的,他人的負面情緒也會喚起自己的負面情緒,所以,一般人會採取講道理的方式來中止這些負面感受的傳遞,或者講一些笑話試圖讓對方開心起來,或者乾脆不想聽,生硬地拒絕。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即使有痛苦也不太去表達,選擇自己一個人默默地消化,因為他們相信對方可能難以承受。

人們對感受的迴避更多的是受到競爭性文化的影響。當你看《動物世界》時,你會發現,除了少數獅子老虎類的食物鏈頂端動物,小型動物大都處於警覺與戰鬥狀態,要隨時防備可能的危險。那麼人類呢?人類作為高級的動物,是不是已經脫離了殺戮,進入大同世界了?根本不是。其實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比如工作、學習、社交,人往往也是處於一種戰鬥狀態,只是這種戰鬥表現的不是殺戮,而是競爭。

工作,為了收入、職位、權力而競爭著;學習,為了名次與獎勵而競爭著;社交,為了影響力和人脈而競爭著。競爭,就是一種文明意義上的殺戮,只是不那麼血腥而已。競爭無處不在,在資本主義文化下,似乎滲透到社會的角角落落。 只有將內在的攻擊性以一種社會許可的方式釋放,人才可能在這個競爭的社會中取得一席之地。

既然是戰鬥狀態,那麼就需要去屏蔽感受。戰場中的人是完全忽略感受的,否則根本打不了仗。商業競爭也應該一切以利益為中心的,講情面也許會失去了獲利的機會。學業競爭中,一定要敢於把別人打敗的,否則你就拿不到好的名次。

那麼,這些被屏蔽的負面感受去了哪裡?在幻想里,在夢中,在各種心身癥狀里,以及不由自主流露出來的各種脆弱里。其實,這些被屏蔽的負面感受特別渴望得到表達和接納的,人們對於慈母、神父、宗教、禪修、共產主義的嚮往,人們對於心理諮詢的需要,背後就是內在脆弱情感的呼喚。

因此,當我們談論感受時,其實我們進入了另外一種狀態,一種包容的、尊重的、和平的、理解的存在狀態,我們從戰鬥狀態中走出來了,得到了片刻的喘息,這是每個人都渴望的狀態。心理諮詢過程中對於感受的覺察與討論,其實是鼓勵人進入了存在狀態,放下對於感受的種種防禦,而進入更真實的內在。

總體來說,覺察和討論感受,對人有什麼好處呢?

1、成為一個整體的人

人有一種成為整體的需要,在理性與感性之間達到平衡。對於感受的覺察與討論,能夠促使理性與感性之間達到平衡。對於一些習慣性壓抑情感的人更是如此。

2、直擊內心,體驗最真實的部分

感受是最真實的,言語卻會掩飾。通過對感受的覺察與討論,能夠去探索到最真實的體驗。當被壓抑的情感被覺察之後,這是一種生命深處的相遇,人能夠體驗到一種整體感和聯結感,能夠發展出對生活的熱情,學會愛護自己,並由此得以充滿愛心地去對待他人。

3、打破競爭文化的約束,進入更具人性化的狀態

由於人類整體的不安全感,由於人性中的攻擊驅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總是有太多的競爭與敵意,這是一種非常消耗的狀態,跟人對真善美的追求也是衝突的。我們適時需要停下來,進入存在狀態,達到理性與感性、競爭與存在的平衡,使自己發展成一個更加自愛,也更有愛心的個體。

以上。

——————

如果你想通過閱讀得到一定的成長和體驗,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俞林鑫心理工作室


推薦閱讀:

轉帖:從心理學角度看窮人與富人的區別 - 心理諮詢 - 生活論壇
「我也很想Ta,我們都一樣」|團體心理諮詢:可能是你5月最特別的體驗
轉視頻和文字速記稿給大家觀摩心理門診和心理諮詢怎麼回事
【心理諮詢室里的故事】第九期—我為什麼害怕生孩子
如何尋找長程的心理諮詢師?(一)

TAG:心理學 | 心理諮詢 | 自我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