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法國=巴黎+外省?

為什麼法國=巴黎+外省?

來自專欄人文地理

恩格斯曾說:「巴黎人,具有巴黎人的一切偏見,首先只對巴黎的事物感興趣,慣於相信巴黎是世界的中心,是一切的一切。」這句話多少反映出巴黎人心高氣傲的偏見。

對於巴黎人來說,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自然也是法國的中心,在他們眼裡法國只有兩個地區:巴黎和「外省」,他們樂意或者故意將巴黎之外的95個省籠統的稱作「外省」,「外省」根本入不了巴黎人的「法眼」,即使南部最大的城市馬賽,在巴黎人看來也不過是落後而了無生氣。而在外省人看來,巴黎是個可怕的地方,人多髒亂差,小偷橫行,安全感幾乎為零。

「外省」城市裡昂

雖然兩者都互相看不上,但從「外省來的年輕人」這個文學名詞中我們仍能看到外來者希望自己像炮彈一樣沖入巴黎上流社會的夢想,這也是巴黎高姿態的魅力所在,當然,其傲慢性格的形成,並非一日功。法國文化的興起從路易十四開始,與文化興起相伴的是巴黎的逐漸擴大。拿破崙三世曾親自繪製了巴黎城的整治藍圖,其目的是要建設一座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使巴黎成為歐洲的大都會,把人們從歐洲各地吸引到巴黎來。路易十四對外擴張,拓展疆土,將全法國的富貴戶都遷到了凡爾賽。凡爾賽成為全法國的銷金窟,貴族、富戶、全國的財富也都集中在那裡。到了19世紀中期,巴黎成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製造業城市,最主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在這種情況下,巴黎與「外省」差距日漸凸顯,巴黎的偏見也開始鋒芒畢露。

1180年的巴黎

偏見最終上升到歧視,背後是經濟差距的進一步拉大。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一百年前托克維爾的擔憂不無道理,「恰如人的腦袋過大,一旦中風,整個軀體便將癱瘓。」作為法國首都和第一大城市的巴黎,2016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350.6億美元,這意味著這個面積僅佔法國2%、人口約佔五分之一的城市,為整個法國貢獻了近30%的GDP。而在人均GDP的對比上,「外省」也十分汗顏,不僅低於法國平均水平,而且僅為巴黎的一半,這說明巴黎人的生活水平遠遠高於「外省」。

法國GDP總值2016年排名世界第六,與其體量相差不大的德國和英國,分別位列第四和第五,如果要找參照物的話,鄰居英德是不二的選擇,柏林佔德國經濟的7.8%,倫敦佔英國經濟的20.9%,作為本國首都和最大城市,柏林佔比很小,倫敦佔比較大,而巴黎佔比卻高達近30%。同樣是發達國家,也同屬老牌資本主義的英法德,雖然英國有南北差距、德國東西有差距,但一個城市能在全國佔比如此之高,法國在西歐大國中只此一個,相比區域與區域間發展的不平衡,城市與區域間的不平衡問題要更突出更嚴重。

巴黎在經濟上的一家獨大,得益於不斷地「吸血」,托克維爾曾經這麼說過,「巴黎在不斷擴大,同時,農村的地方自治權在不斷萎縮,獨立生活的激情和特徵不斷消失,農村特有的東西消失得越來越多,古老的國家生活正在漸漸消失。」在「吸血」理論盛行的今天,巴黎百年來的快速擴張和發展,似乎正契合了這個理論的解釋。一個中心城市的迅速崛起,是以犧牲周圍城市為代價的,這種吸血模式使得小區域成為吸血的前提條件,而人們第一印象是作為國家的法國區域過大,可能是巴黎「吸血」鞭長莫及的,但事實上這個西歐面積第一大國卻僅有55萬平方公里,與我國面積48.6萬平方公里的四川省大小相似,以省會成都的能力都能吸遍全省,使其佔據全省GDP的37.6%,更何況作為世界四大都會、地理位置適中的巴黎,吸力遍及全法,就更不在話下了。所以,巴黎成了法國最大的交通樞紐、最大的人才聚集地、最大的商品集散地……這些標籤無疑都是「吸血」的結果,反過來也會加劇「吸血」。

地圖呈六邊形,三邊與陸地接壤,三邊瀕臨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法國,在其5695公里的邊界線中,海岸線就長達2700公里。在歐洲,法國是海岸線較長的國家,但放眼整個歐洲,荷蘭的鹿特丹、德國的漢堡港等大型港口星羅棋布,由於海岸線平直,不利於港口建設,雖有漫長海岸線的法國,卻少有發達的沿海城市和大型港口,為人們熟知的不過福斯、勒阿弗爾等寥寥無幾的幾個港口,從2017年全球集裝箱港口100強名單上看,法國僅有勒阿弗爾港入選,名次也只排在62名。而這些沿海地區無一例外都在「外省」的地盤上。

我國東南沿海普遍比內陸發達,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沿海城市和那些優良的港口,上海超過北京,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如果法國沿海也像中國東部一樣,港口密布,那「外省」在經濟上一定會力壓巴黎,成為法國繁榮與開放的代名詞。可見,坐擁漫長的海岸線卻少有發達的沿海城市和大型港口,是「外省」經濟遜色於巴黎的重要原因。

歐洲重要港口分布

人們頭腦中「法國=巴黎+外省」思維的形成,是法國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產物,而導致這種不平衡的是巴黎的吸血發展和「外省」海洋經濟的相對落後。面對現狀,最好的辦法無非是縮小兩者之間的經濟差距。對此,法國政府也曾做過很多嘗試,2003年,法國參議院提出對巴黎的城市功能進行限制,不然,地區平衡發展的努力將化為泡影,而巴黎也將更加惡性膨脹。但時至今日,巴黎和「外省」的巨大差距並未得到改善,可能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裡,巴黎還會保持絕對的優勢,徹底消除巴黎和「外省」的差距,使偏見和歧視從人們思維中完全消失,要走的路應該還很長。


推薦閱讀: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為何號稱第二艦隊的南洋水師會見死不救?
海昏侯墓墓主劉賀:中國頭號熊孩子皇帝,幹壞事效率歷史第一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歷史沿革
俄專家析歷史糾葛讓俄羅斯人難喜歡美國
隋末一位和尚稱帝,以尼姑為皇后,在位三個多月

TAG:法國 | 巴黎Paris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