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線與國土面積比最大與最小的國家(地區):(2)
(註:本文文字/圖片均來源維基百科)
海岸線與國土面積比最小的國家(地區):
10. 巴西
巴西聯邦共和國(葡萄牙語: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通稱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國家,人口數略多於2億,居世界第五。其國土位於南美洲東部,毗鄰大西洋,面積為世界第五大,僅次於俄羅斯、中國、加拿大及美國。巴西和烏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及法屬蓋亞那接壤。巴西擁有遼闊的農田和廣袤的雨林,國名源於巴西紅木。其國旗之含義為:綠色-廣大的叢林;黃色-豐富的礦產;藍色-南半球的星空,其中27顆星分別代表26個州與1個聯邦特區,一道國家格言「紀律與進步」橫跨其中。得益於豐厚的自然資源和充足的勞動力,巴西的國內生產總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六,西半球第三,南半球第一,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由於歷史上曾為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的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
國家/地區面積(km2):8,456,510
海岸線(km):7,491
海岸線與國土面積比:0.886
9. 喀麥隆
喀麥隆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du Cameroun;英語:Republic of Cameroon),通稱喀麥隆(法語:Cameroun;英語:Cameroon),是位於非洲中西部的單一制共和國。喀麥隆西方與奈及利亞接壤,東北與東邊分別和乍德與中非相靠,南方則與赤道幾內亞、加彭及剛果共和國毗鄰。喀麥隆的海岸線緊依邦尼灣,其屬於幾內亞灣及大西洋的一部分。喀麥隆由於其地質與文化的多樣性,而有「小非洲」美譽,其自然地理風貌包括海灘、沙漠、高山、雨林及熱帶莽原等。當地的最高峰是西南部的喀麥隆火山,大城市則有杜阿拉、雅溫得及加魯阿等,並棲居了超過200個種族與語言族群。喀麥隆以其國家足球隊及本土音樂風格著稱,其中又以馬庫薩與比庫西最為人知。喀麥隆的官方語言為英語與法語。
國家/地區面積(km2):469,440
海岸線(km):402
海岸線與國土面積比:0.856
8.茅利塔尼亞
茅利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阿拉伯語: ??;法語:République Islamique de Mauritanie),通稱茅利塔尼亞(阿拉伯語: ??;法語:Mauritanie),是西非阿拉伯國家之一。與阿爾及利亞、西撒哈拉、馬里、塞內加爾接壤。
國家/地區面積(km2):1,030,400
海岸線(km):754
海岸線與國土面積比:0.732
7. 剛果共和國
剛果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du Congo;基圖巴語:Repubilika ya Kongo;林加拉語:Republiki ya Kongó),簡稱剛果,是非洲中部的一個國家。首都為布拉柴維爾。該國接壤於剛果民主共和國、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加彭以及安哥拉等國,毗鄰幾內亞灣。
歷史上該地由班圖人的部落控制,後成為法國殖民地,通用法語,1960年獲得獨立。1970年至1991年間國名為剛果人民共和國,是一個馬克思列寧主義一黨制國家;1992年曾改用多黨制,但1997年此政府在內戰中倒台。
國家/地區面積(km2):341,500
海岸線(km):169
海岸線與國土面積比:0.495
6. 阿爾及利亞
阿爾及利亞人民民主共和國(阿拉伯語: ??),簡稱阿爾及利亞( ?,al-Jazā?ir),是非洲北部阿拉伯馬格里布的一個國家。阿爾及利亞的陸地面積居非洲國家之冠、地中海國家之冠和阿拉伯國家之冠,排全球第10位。國土瀕臨地中海,東鄰利比亞、突尼西亞,東南和南部分別與尼日、馬里和茅利塔尼亞接壤,西部和摩洛哥相連。
阿爾及利亞這個國名來自城市名、首都阿爾及爾,其阿拉伯語的含義是「群島」,指的是以前該市海灣處的四個島嶼,1525年之後這四個島逐漸和大陸連成一體了。
阿爾及利亞於1962年從法國殖民統治下獲得獨立。
阿爾及利亞最主要的政黨是民族解放陣線,政權一直由他們掌握。但是許多阿爾及利亞人並不感到滿意,他們反對民族解放陣線的中央集權式的統治。1991年12月, 伊斯蘭拯救陣線出乎意料地在議會選舉第一輪投票中獲勝,隨後遭到了軍方干涉,並且延期第二輪選舉,以防止出現一個由極端主義者領導的強權政府。阿爾及利亞內戰隨之爆發,直至2002年結束。
國家/地區面積(km2):2,381,740
海岸線(km):998
海岸線與國土面積比:0.419
5.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塞爾維亞語:Bosna i Hercegovina/Босна и Херцеговина,簡稱波黑)是歐洲南部巴爾幹半島西部的多山國家,首都薩拉熱窩。
波黑為組成原南斯拉夫的六個社會主義共和國(即加盟共和國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社會主義共和國)之一,於1990年代,南斯拉夫戰爭時期獨立,並且根據《岱頓協定》,波黑目前是國際社會公認的獨立主權國家,波黑議會由歐洲議會所選出的高級代表所監督。
該國在行政及管理上被分成兩個實體,其一為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聯邦(又稱穆斯林和克羅埃西亞聯邦),其二為塞族共和國。2000年處於國際監護的布爾奇科市設立了特區,為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境內第三個政治實體—布爾奇科特區,雖然布爾奇科特區在名義上是屬於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的兩個政治實體共同治理,但是事實上該區的地位卻等同於第三個政治實體,因為該區具有等同於其他兩個政治實體的相同權力,並且直屬於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政府所管轄。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本身僅為歷史學上兩個地理區域名稱,時至今日在該國仍然沒有直接使用這兩個地理區域名稱所代表的政治實體存在,僅有使用種族名稱波斯尼亞人跟克羅埃西亞人(波黑聯邦)、及塞爾維亞人(塞族共和國)所代表的政治實體存在而已。
國家/地區面積(km2):51,197
海岸線(km):20
海岸線與國土面積比:0.391
4.蘇丹共和國
蘇丹共和國(阿拉伯語: ??;英語:Republic of the Sudan),簡稱蘇丹,南蘇丹獨立後有時也被稱作北蘇丹,位於非洲東北部,紅海沿岸,撒哈拉沙漠東端。國名源於阿拉伯語「Bilad-al-Sudan」,字面意思為「黑(人)的土地」。面積1,886,068平方公里,為非洲面積第三大國、世界面積第16大國。首都喀土穆。人口多為阿拉伯穆斯林。曾被失敗國家指數評為「世界上最不安定的國家」,歸咎于軍政府在達爾富爾戰亂問題上的專制統治。同時,南蘇丹於2011年1月9日舉行公民投票,98.83%的投票支持獨立。2011年7月9日,南蘇丹共和國正式宣布獨立。
國家/地區面積(km2):2,376,000
海岸線(km):853
海岸線與國土面積比:0.359
3. 約旦
約旦哈希姆王國(阿拉伯語: ?,一般通稱約旦)是中東的國家,它北臨敘利亞,東臨伊拉克,東南臨沙烏地阿拉伯,西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國家/地區面積(km2):91,971
海岸線(km):26
海岸線與國土面積比:0.283
2. 伊拉克
伊拉克共和國(阿拉伯語: ;庫爾德語: ),簡稱伊拉克( ?),位於亞洲西南部中東地區的國家。伊拉克與南方的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北方的土耳其,西北的敘利亞,東方的伊朗和西方的約旦接壤。伊拉克所在的地區在歷史上曾被稱為美索不達米亞,是人類文明的主要發源地之一。
國家/地區面積(km2):432,162
海岸線(km):58
海岸線與國土面積比:0.134
1.剛果民主共和國
剛果民主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démocratique du Congo,簡寫為RDC),是位於非洲中部的國家,簡稱民主剛果(RD Congo)、剛果(金)(Congo-Kinshasa)。陸地面積約234.5萬平方公里,是非洲第2大(僅次於阿爾及利亞)、暨世界第11大的國家。人口超過8100萬,是世界人口第16多、非洲人口第4多的國家,同時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法語國家。首都暨最大都市為金沙薩。
民主剛果的前身為剛果自由邦與比屬剛果,1960年6月30日獨立建國。由於建國時與鄰近稍早獨立的原法屬剛果同樣以「剛果共和國」做為國號,國際社會在兩國名稱後括注首都名稱以作區別,因此又別名為剛果共和國(利奧波德維爾)。1964年8月1日改國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1971年10月27日,時任總統蒙博托為去殖民化而將國名更改為扎伊爾(法語:Za?re),1997年5月17日,洛朗·卡比拉領導的剛果解放民主力量同盟攻佔金沙薩推翻蒙博托政權,並恢復國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至今。
1998年開始的第二次剛果戰爭,讓這個國家滿目瘡痍。因為這場戰爭涉及了9個非洲國家和大約20個武裝勢力,因此也被稱為「非洲的世界大戰」。儘管在2003年簽署了和平協定,但戰鬥仍在在該國東部地區繼續。在剛果東部,強姦和其他性暴力的發生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高的。這場戰爭自1998年以來造成540萬人死亡,其中絕大多數死於瘧疾、腹瀉、肺炎和營養不良。
國家/地區面積(km2):2,267,600
海岸線(km):37
海岸線與國土面積比:0.016
推薦閱讀:
※地球的運動種類究竟知多少?
※全球氣候變化加劇了歐洲的乾旱
※台灣為什麼地震多?地球知識局
※冷知識:細數渤海發生過的奇葩事兒!
※恆星日和太陽日,傻傻分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