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南宋四大家中每一家的傳世之作
南宋四大家有畫史上的四大家和詩歌史上的四大家。詩歌史上的南宋四大家又稱中興四大詩人,分別是中國南宋前期尤袤、楊萬里、范成大和陸遊。在這裡,我們僅先大家介紹畫史上的「南宋四大家」。
中國畫史上的南宋畫院畫家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亦稱「南宋四大家」,簡稱:「李、劉、馬、夏。」四家中李唐略早,劉、馬、夏繼承發展李唐的畫法,成為南宋畫院的主流。
他們四家的風格特點是:李唐之畫剛勁犀利,氣魄雄偉;劉松年之畫受李唐影響,而又工整方面更為突出。馬遠、夏圭師李唐筆直法剛勁簡括,水墨淋漓,構圖多向特寫。有「馬一角」、「夏半邊」之稱。其畫風對明代的浙派和院體山水畫有較大的影響。屬豪縱簡略一路畫風,初無此稱,屠隆說:「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此南渡以後四大家也。」張丑認為:「南宋劉松年為冠,李唐、馬遠、夏圭次之。」張泰階則曰:「劉、李、馬、夏,俱負重名,而李、馬為最。」
南宋,字晞古。河陽(今河南孟縣)三城人。徽宗朝曾補入畫院,建炎間太尉邵淵薦之。授成中郎,畫院待詔,賜金帶。
善畫山水人物,筆意不凡,是一跨南北宋之變局性關鍵人物,其山水初學李思訓後加變化,越覺清新。喜作長圖大幢,石用大斧劈皴,水不用魚鱗谷紋,有盤渦動蕩之勢。高宗嘗題其長夏江寺捲雲:「李唐可比唐李思訓」,人物絕類李公麟。畫牛亦得戴篙遺法。為南宋四大家之首。
其畫法遠追李思訓,變小斧劈而創大斧劈,筆意不凡,使人產生一種「神驚目眩」的威壓之感,開創出南宋山水畫的新畫風。他亦善畫人物,如《晉文公復國圖》、《採薇圖》等。到南宋後,為歌頌金戰士,畫《雪天運糧圖》等。畫人物閣樓描繪工整。畫山水有尤其趣。作品有《長江雪圖》、《獨釣歸庄圖》、《虎溪三笑圖》《香山九老圖》、《高逸圖》、《萬壑松風圖》、《雪景》、《雪江圖》、《江上小景圖卷》等。
南宋四大家李唐的《採薇圖》
這是一幅歷史題材的繪畫作品,是以殷末伯夷、叔齊「不食周粟」的故事為題而畫的。商末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避於首陽山採薇,最後餓死的故事。
南宋四大家李唐的《採薇圖》局部
南宋四大家李唐所畫的《採薇圖》,即著力刻划了這兩個古代寧死不願意失去氣節的人物。圖中描繪伯夷、叔齊對坐在懸崖峭壁間的一塊坡地上,伯夷雙手抱膝,目光炯然,顯得堅定沉著;叔齊則上身前傾,表示願意相隨。伯夷、叔齊均面容清癯,身體瘦弱,肉體上由於生活在野外和以野菜充饑而受到極大的折磨,但是在精神上卻絲毫沒有被困苦壓倒。作者著墨不多,就把伯夷、叔齊在特定環境下的神態描繪得淋漓盡致,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南宋四大家李唐採用這個歷史故事來表彰保持氣節的人,譴責投降變節的行為,在當時南宋與金國對峙的時候,可謂是「借古諷今」,用心良苦。
南宋四大家李唐的《村醫圖》局部
南宋四大家李唐的《村醫圖》局部
南宋四大家李唐的《村醫圖》,立軸,絹本淡設色,縱68.8厘米,橫58.7厘米,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此圖為一幅風俗人物畫,描述走方郎中為村民治病的情形,形象地讓我們看到古人是怎樣採用古老的灸法為病人治病的。
南宋四大家李唐的《攜琴訪友圖》
南宋四大家李唐的《萬壑松風圖》
南宋四大家——馬遠
南宋四大家馬遠,字遙父,號欽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濟),生長在錢塘(今杭州)。他為南宋光宗,寧宗兩朝的畫院待詔。山水畫成就最大,獨樹一幟,與夏圭齊名,時稱「馬夏」,成為繪畫史上富有獨創性的大畫家。
南宋四大家馬遠的曾祖、祖父、父親、伯父、兄弟、兒子一連五代都是畫院畫家。
南宋四大家馬遠的藝術成就以山水畫最為突出,作畫布局簡妙,線條硬勁,或用「斧劈」,水墨蒼勁,意境深邃清遠,標誌著南宋山水畫的時代特色。在構圖上,馬遠一變五代、北宋以來的「全景式」,而是在取景上善於以偏概全,小中見大,只畫一角或半邊景物以表現廣大空間。故人稱「馬一角」,品評者多以馬遠的畫為「殘山剩水」,讚譽他的獨特畫風。
其風格特點表現在或峭蜂直上而不見頂;或絕壁直下而不見腳,或近山參天,遠山則低,或四面全空,僅畫一垂釣孤舟,使畫面達到了強烈的空間感,突出近景的藝術效果,如現存的《寒江獨釣圖》,是馬遠構圖技巧最成功的範例之一:一葉遍舟飄浮江面,漁翁獨坐垂釣。除四周寥寥幾筆微波外,全為空白;有力地襯托出江天空曠,寒意蕭條的氣象。 江、河、 湖、海真實生動地繪入紙上,實為世間之珍寶,為歷代書畫鑒賞家所珍重。
南宋四大家馬遠的《寒江獨釣圖》
南宋四大家的馬遠的人物花鳥畫,大多與山水緊密結合,加強了主題的生動性,儘可能地省略細微未節,專註刻畫人物及花的神態和人物的心理活動,具有詩一般的意境。記載中馬遠的繪畫作品數量較多,但流傳至今的已屈指可數。重要作品有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大幅作品《踏歌圖》、《水圖》、《梅石溪鳧圖》,及《寒山子像》、《孔丘像》、《石壁看遠圖》、《高閣聽秋圖》等一些小幅真品,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有《華燈侍宴圖》,美國納爾遜博物館收藏有《西遠雅集圖》卷,還有少量作品散落在世界其他博物館及私人收藏家手中。
南宋四大家馬遠的《梅石溪鳧圖》
南宋四大家馬遠的《踏歌圖》
南宋四大家馬遠的《山徑春行》
南宋四大家——劉松年
南宋孝宗、光宗、寧宗三朝的宮廷畫家。因居於清波門,故有劉清波之號,清波門又有一名為「暗門」,故其俗呼為「暗門劉」。
擅山水,師張訓禮(本名敦禮),畫學李唐,畫風筆精墨妙,清麗嚴謹,著色妍麗典雅,常畫西湖,多寫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西湖勝景;張丑詩云:「西湖風景松年寫,秀色於今尚可餐;不似浣花圖醉叟,數峰眉黛落齊紈。」所作屋宇,界畫工整。兼精人物,所畫人物神情生動,衣褶清勁,精妙入微。傳世代表作品有:《四景山水圖》卷及《天女獻花圖》卷,現藏故宮博物院。
南宋四大家劉松年的《四景山水圖》 春
畫堤邊莊院。桃李爭妍,嫩柳成蔭,遠山迷朦不清,雜樹小草很有生機,給人以春意盎然、心情舒展的審美感受。堤頭兩侍者牽馬攜盒向小橋走近,階下童僕忙於清理擔具,像是隨從主人倦遊歸來的樣子。
南宋四大家劉松年的《四景山水圖》 夏
畫湖邊之水閣涼庭。庭前點綴以湖石,四周花木叢生,水閣伸向湖中,扶襯以木樁梁架,有點像西湖十景中白堤上的「平湖秋月」。主人端坐中庭納涼觀景,旁有侍者佇立。
南宋四大家劉松年的《四景山水圖》 秋
畫老樹經霜,朱紫斑爛。庭院環繞以樹石圍牆,有小橋曲經通幽,與外部湖山景觀相隔離,似乎有遮擋秋之意。庭中窗明几淨,一老者獨坐養神,有侍童汲水煮茶,一派閑情逸趣。
南宋四大家劉松年的《四景山水圖》 冬
畫湖邊四合庭院。高松挺拔,蒼竹白頭,遠山近石,地面屋頂,都鋪滿積雪,顯得茫茫一片,橋頭一老翁騎驢張傘,前者侍者導引,似乎為了尋詩覓句,無妨踏雪尋梅,頗多閑適之趣。
南宋四大家劉松年的《天女獻花圖》
繪佛經天女散花故事。坐者為佛,仙女獻蓮花,旁立比丘四人。線條遒勁有力,人物造型生動自然,尤其散花天女,姿態優雅。構圖疏密有致,筆墨精細。有款,劉松年三字書於最前側立比丘比右腳跟之後方。
南宋四大家——夏圭
亦稱夏珪,字禹玉,臨安(今浙江杭州)人。南宋畫院待詔。早年工人物畫,後來以山水畫著稱。
他與馬遠同時,號稱「馬夏」。在構圖方面,夏圭更善於剪裁與美化自然景物,善畫「邊角之景」。對長卷畫用概括的筆墨,寫實的物形,巧妙的結構,大膽的剪裁等,是他的新創造。
從他的十二段長卷(今只存「遙山書雁」、「煙村歸渡」、「漁笛清幽」、「煙堤晚泊」四段)中,完全全看到他這種成就。明人題這卷後說:「筆墨蒼古、墨氣明潤、點染煙嵐恍若欲雨,樹石深淡遐邇分明」。
長卷畫還有《溪山清遠圖》、《長江萬里圖》等。他糅合了李唐、范寬與米芾的畫法,筆法蒼老,墨汁淋漓。曾作拖泥帶水皴,畫風大體和馬遠相同,作樓台亭閣可信手而揮,突兀而奇特,氣韻高拔。
南宋四大家夏珪的《溪山清遠圖》
描繪晴日江南江湖兩岸山色空濛、水光瀲灧的清遠秀麗景色。畫面從霧景開始,近處的巨崖大石清晰可見。一片茂盛的松林在陽光下生機勃發,密林深處的樓閣院落若隱若現,院前有小橋流水和往來行人。
南宋四大家夏珪《溪山清遠圖》局部
圖中大刀闊斧的皴法和細小的短斫交替使用,濃淡乾濕的靈活處理,使畫中山石堅挺,樹木潤秀。全圖生動活潑,意境深遠雋永。中國畫。宋代夏圭作。紙本長卷。水墨。畫面上山勢起伏綿亘,危峰如削;平丘如砥,岩樹茂密,溪流迴旋,草廬竹林邊有高士徜徉;江上則煙波浩渺,漁艇輕泛。筆墨蒼潤,極盡山水淡遠微茫之趣。
南宋四大家夏珪的《臨流賦琴圖》
南宋四大家夏珪的《雪堂客話圖》
推薦閱讀:
※陸遊與唐婉是什麼關係?
※崖山懷古
※南宋王朝的創立者孟太后(四)
※《龍川詞》 南宋·陳亮
※南宋時期有一個城足足抵擋了蒙古軍3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