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是善還是惡?
很多人都在探討人的心性到底是惡還是善?在古代有很多所謂性善學說,也有所謂性惡學說。譬如,我們如果看到一個小孩子要掉到井裡面,都會起一個惻隱之心,所以我們的本心是善。也有人主張說,人的心本來是惡。因為我們生出來之後,就會跟人家搶東西,認為有些東西是自己擁有的;看到別人東西就想要擁有,所以是惡的。
一、從佛法的眼光來看,人的心性到底是如何?
人有八個心,也就是我們有眼、耳、鼻、舌、身、意六個識;這六個識,是一般人能夠體驗到的,因為我們能夠看、能聽、能聞、能嘗、能觸乃至能思考;可是除了這之外,我們還有兩個心,這兩個心就是一種叫作末那──意根,他能夠決定;另外還有一個第八識──如來藏,叫作記憶的功能;因為有這八個心,才構成一個完整的生命。其實我們看貓、狗,照樣有這八識心王,因為它跟我們一樣,能見、能聽、能聞、能嘗、能觸覺,乃至它能夠思考、能夠作夢,而且它能夠決定很多事情,乃至它還會有記憶;所以顯然動物跟人都一樣是八識心王。
那我們的心性,到底是如何呢?其實人的心性,可以說非善非惡,也是可善可惡,只是在非善非惡、可善可惡裡面因為有無明而導致有種種的善惡。
譬如說,在《勝鬘經》裡面有這段的經文這樣說:【世尊!然有煩惱,有煩惱染心;自性清凈心而有染者,難可了知,唯佛世尊實眼實智,為法根本,為通達法,為正法依,如實知見。】(《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也就是說,我們一切生命的這八個識,其實前面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識,一般人比較容易了解;可是第七識末那,一般人就少有人知了;至於說第八識能夠儲存記憶,成為記憶所儲存的處所,他到底是什麼?就沒有人知曉。勝鬘夫人就跟世尊說:眾生有種種的煩惱,而且有煩惱來染著這個心;而且這個自性清凈心而有染著,就是說第八識心就稱為自性清凈心,因為第八識如來藏,其實就是一個記憶的儲存處;祂的本性是清凈的,祂就像個容器,因為可以容納所有的記憶,從無始劫以來都容納進去,絕對不會有空間不足的問題,可以從現在到未來無量世,乃至成佛之後無量無邊的時劫,都可以儲存所有的記憶;所以祂的體性是清凈的,就像一個容器一樣。祂是清凈的容器,可是有煩惱、有煩惱染心,來放在這個容器裡面,所以有自性清凈心而有染,就是這個清凈心竟然會有染著,是一般人難以了解的。就像一個清凈的容器竟然裡面放著髒東西,然後這兩個又不能分離,因為這髒東西如果不放在這個容器裡面,它沒有地方放。因為我們煩惱的染污的髒東西,跟這個容器一定要一起;如果要把煩惱的髒東西離開這個容器,是沒有辦法的,因為除了這個容器之外,我們眾生沒有別的容器了。我們每個有情就只有這一個容器,每個人有一個自己這樣的容器,而這個容器是清凈的;可是我們七轉識所運轉的種種的心行,有善、有惡,這些善惡的心沒有地方放,只能放在這個容器裡面和合成一個東西。清凈的心要跟裡面的髒東西分離,是分不開的,因為已經是和合在一起的,和合一起運作。
只有佛陀才能夠真實的見聞,有真實的智慧,而且告訴我們覺悟之法的根本。所以佛陀是覺悟之法的根本,而且是通達了這些法,可以作為正法的依止;我們所要了解正確的所有的覺悟之法,都要依靠於佛陀,而且因為這樣,我們才能夠如實地知見。我們的八識心王,是我們最基本的一個運作的基礎;可是除了八識心王之外,還會有其他的心來跟這些運作。
在佛法裡面,如果仔細觀察,這樣的觀察其實超越世間的心理學,因為世間的心理學沒有辦法來分析看清楚這些東西,沒辦法把它正確歸類;在佛法里,完全依於覺悟之法,而能夠如實來觀察我們的心的這些狀態;所以除了八個識的基礎之上,還有其他的心所有法它要運作,這樣才能構成我們一個人──一個生命完整的運作。
二、什麼叫五遍行心所法?
五遍行心所法就是觸、作意、受、想、思這五個法。這五個法事實上八個識統統都有,而成佛的時候一樣存在,所以五遍行是八個識統統都有。譬如說,我們可以觸到境界,這是一種觸的境界;我們可以作意,譬如我們可以改變我們的想法,那就是一種作意的作用;或者是說我們可以感受境界,可是感受境界不一定了知境界,譬如說我們睡覺躺在床上,我們身體壓到了,可是壓到、我們雖然壓著可是不去理會它,為什麼?因為它有一種壓的領受在,可是我們不去注意它,那是一種受,哪一天壓久了,不舒服了!我們開始去了知它,才說:「啊!這地方壓久了。」那就是想了知壓到的這種受的境界;那我們就有「思」,所以我們決定說:「我應該移動一下,我應該變換一下姿勢。」類似這樣,就叫觸、作意、受、想、思;我們的每一個心,事實上都有這五個遍行心所法。
三、什麼是別境心所法?
除了五遍行心所法,是八個識統統都有之外;還有另外五個法,是別境心所法,就是欲、勝解、念、定、慧,就是我們會起一種「想要作什麼」這種的欲求,這個欲求不是強烈的貪愛,只是我想要作個什麼;「想要作個什麼」這樣的欲,然後去勝解,去了解一個境界。譬如說我們可能聽到一個聲響,就想要轉頭,那就是一種欲;想要去了解的這種別境心,我們去理解它是什麼東西,我們就勝解了,勝解那個境界了;我們還會念,會記住這個境界。這個念是一種記憶,可是記憶只是一種提起,讓我們覺知心了知的部分,可是它如何存放呢?它存放在什麼地方呢?那就是屬於第七識、還有第八識的事情。所謂定,我們可以安住在一個境界裡面,不去移動它,那是一種定;慧,就是對於境界我們能夠抉擇、能夠簡別它。
四、心的基本運作。
五遍行跟五別境,就是我們的心它運作的一個基礎;所有的後面的善心所,或是煩惱心所,都在這十個法的運作的基礎之下才能夠運作的。所以除了八識心王之外,還要有五遍行心所法,另外還有別境心所法;別境主要是意識所相應的,當然其他心還有不同的相應的方式。
有了這五遍行跟五別境,就會有後面的所謂的善跟惡的心;所以如果我們來看心的結構,八識心王是個基礎,在這個基礎之下,還要有五個遍行心所法,來跟這八個心一起運作。所以這八個心統統都要有五遍行跟他一塊運作;除了這個五遍行跟八個心王一起運作之外,還要有別境來跟我們的意識心,跟這第六識來作運作,來讓我們了知種種的境界;因為我們的了知需要精細,我們才能了知,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去作欲、勝解、念、定、慧這樣的專註的了別,我們沒有辦法去作種種的分析跟判斷。所以在這個基礎之下,我們就有種種的善心所跟噁心所。
五、有哪些善心所?
善心所就有所謂的十一個善心,即信、慚、愧、無貪、無瞋、無痴、精進、輕安、不放逸、行舍、不害。這十一個善心所,在成佛的時候,祂完全具足而不會有任何的損壞。也就是說,這十一個善心所,在一般人來說,他並不具足的,他不是對一些正確的道理完全相信,他總是會有些懷疑;或者是他可能少了一些慚、愧,就對自己的要求或別人的要求;他常常不太願意去承擔的,不願意讓自己更好;也可能他缺乏了這種對其他事物的沒有貪著、沒有瞋恨;或是沒有愚痴的心境。像這一些都屬於善的心所,而在成佛的時候他是完全滿足,而且完全具足。譬如說無痴,成佛是要打破所有的無明,而不願意有任何一點點的無明留著,叫作無痴。有些人就是對於什麼是正法?他無所謂,他沒有任何的好奇心,反正那個事情對、錯無所謂;或者是說對於法界中到底有沒有一個第八識如來藏?因為這個是法界中最關鍵的一個法,也是所有的知識中最重要的知識,可是對於有沒有第八識心,有沒有這樣永恆存在的心存在呢,事實上它是一個不能模糊的事情。因為有就是有,沒有就沒有;沒有的不應該說成有,有的絕對不可以說成沒有,但是有無之間絕對不會模糊的。不可能說一個東西,可能有、可能無、模模糊糊,不可能;因為有、無這件事情它是不能並存的。因為這一個東西,有就是有,沒有就沒有,它是不能並存的;像佛陀祂有無痴的善心,所以祂對於法界中到底有沒有第八識如來藏,祂絕對不會輕易放過,因為如果把它模糊掉,就跟無痴的善心不相應;所以有人會覺得,你們佛教為什麼要法義辨正呢?為何那麼計較到底有沒有第八識如來藏呢?其實就是因為無痴的善心所必須要具足的原因。如果有人對這個不在乎,那表示他對於無痴的善心不是很具足;成佛的時候這些善心所是要完全具足,而沒有任何的缺損。
六、什麼是煩惱心所?
煩惱心所又分成所謂的根本煩惱,跟所謂的隨煩惱。也就是說煩惱有很多的重要的根本的煩惱,譬如說有六個根本煩惱,所謂貪、瞋、痴、慢、疑、惡見;這六個法在成佛的時候要完全把它滅盡。譬如貪滅盡了,因為它成為無貪的善心;瞋、痴一樣最後轉變成無貪、無瞋、無痴的善心;所謂的傲慢,佛陀也沒有存在,因為已經對自我存在的這種傲慢已經滅除了,已經獲得實證無我的境界;對於一切的疑惑也因為有了智慧作為抉擇,所以全部滅除;對於惡見、錯誤的見解,也因為充滿了智慧,所以說也把它滅除了;所以這個六根本煩惱,對於佛成佛的時候也完全滅除了。還有所謂的隨煩惱就有二十個,二十個又有分所謂的小隨煩惱、中隨煩惱,還有大隨煩惱;這個隨煩惱的名相非常多,有二十個,列舉一兩個。譬如說無慚、無愧、忿、恨、惱、覆、誑、諂等等,還有懈怠,這些都屬於隨煩惱裡面;這些隨煩惱是因為有了根本煩惱作為主體,所以它們就跟隨著這個隨煩惱去增長;可是成佛的時候這些全部都要滅除。所以在成佛的時候就有八識心王跟遍行心所法,還有別境心所法,乃至十一個善心所,同時統統具足圓滿;可是所謂的根本煩惱、隨煩惱全部滅除,所以成佛的時候就充滿了智慧跟善心。
七、如何趨善避惡?
我們回到主題,每個人八識心王、遍行心所跟五別境統統都有,可是我們大家最容易觀察到的,還是所謂的這些善心,跟這些煩惱心,所謂噁心。那我們每一個人事實上都有能力來發起善心,跟發起噁心的,可是我們對於善心跟噁心的抉擇力是不足,而經常應該要想生起善心,生不起;不想生起噁心而偏偏生起。我們的修行就是要能夠認識到這些事情,然後能夠對於我們的覺知心,這種善心、噁心的虛妄性能夠了知,而能夠說這些噁心它的體性不堅固,因為它是可滅的;善心雖然也可滅,可是我們偏偏不讓它滅,就要能夠堅持;這樣的智慧跟抉擇,那我們將來就可以成佛。所以我們之所以能夠成佛,是因為我們能夠具足所有的善、噁心所,而這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完整的第八識,都有完整的八識,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成佛,所以我們的心性就是如此。
推薦閱讀:
※2016年的最後一天你在幹什麼,說出你的故事?
※該不該因為證據不足而讓嫌犯逍遙法外?
※人間掙紮實錄
※理解你,讀懂我--沒有自責的人生
※人的人性去了哪裡
TAG: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