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一起慢慢習慣教師節不送禮

讓我們一起慢慢習慣教師節不送禮 2014年09月10日09:35現代快報我有話說 收藏本文

  儘管教育部門、校方明確表態「不收禮」,有的學校甚至連門房都列為「禮品禁區」,但不少家長[微博]還是很糾結。一位學生家長吐槽說,就為給老師送錢的事,跟老公在馬路上吵架,老公還擰了她的臉(詳見今日快報封4版)。

  說起來,家長們不是今年才開始糾結。但不同的是,以往,很多家長糾結的是送什麼、送多送少、怎麼送、送給誰?而今年教師節,這種糾結變為「送還是不送」?

  糾結於「送還是不送」並不奇怪,從習慣送禮,到習慣不送禮,總有個過程。無論如何,這樣的「糾結」,從側面顯示出師德師風向好的大趨勢。

  兩年前,《法制晚報》的一則報道讓人憂心忡忡。教師節,「送禮」是家長們的「頭等大事」。記者走訪及調查網路市場發現,教師節禮品價格呈現逐年走高的趨勢,十年間漲了30-50倍。

  而昨天,《法制晚報》公布了一項調查結果:「教師節不送禮,今年佔比上漲一成」。這一調查結果讓人欣慰,讓人期待。

  不送禮的多了,送禮的少了,這個趨勢說明,眾多家長看到了師德師風的轉變,並由此受到了激勵:原來,不送禮也是可以的。這是一個信號。

  從多數人毫不猶豫地認可「非送不可」,到開始動搖這種「理念」,可以說,這是一個來之不易的轉折點。你不送,我不收,假以時日,不信清風喚不回。

  事實上,很多教師面對學生家長送禮,也很糾結。

  「送禮節」風氣漸成,不能僅打一方板子,畢竟形成如此局面,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教育部門、教師和家長都有責任挽回教師節的聲譽,教師和家長都需要相互尊重、君子之交淡如水。昨天播發的新華社「新華新語」置評:學生給老師送禮物,也應大力提倡簡單、樸素,堅決杜絕財物往來,一張手工製作的賀卡、一段稚嫩的感恩文字,勝過金山銀山。人們樂於看到,「禮輕情義重」成為社會「新常態」。

  《法制晚報》為該報報道配發的評論《以金謝師 不如以敬謝師》,也直奔主題:以錢財為禮,只會讓師生的關係漸漸扭曲,本該純潔的校園受到污染,教師節最終成為負擔,效果適得其反。這樣的結果,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

  清正過節,輕鬆過節,沒有幾個人不喜歡,沒有幾個人不知道其中的道理。但應該看到,在教師節向「送禮節」滑落的這些年裡,並不缺乏禁止收禮的規定,也不缺乏不要送禮的呼籲,各種通知、溫馨提示、簡訊提醒也不計其數。但之所以效果不彰,核心原因只有一條:禁令不夠嚴、落實不夠到位。送了也就送了,要麼是裝著看不見,要麼就是不了了之,司空見慣。這樣的結果,無疑是一種反向激勵。但今年大不同。嚴厲推行八項規定,改了官風,更震懾了社會不正之風。這種情況下,教師節人心思「清」並非偶然。事實證明,要蕩滌送禮收禮歪風,必須下決心、出重拳、抓落實。

  「糾結」不是壞事,「糾結」讓人看到徹底改變風氣的希望。但「糾結」階段畢竟是一個初級階段,要想把「糾結」變為「放下」,變為坦然、互信,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現代快報首席評論員 伍里川

文章關鍵詞:送禮家長教師節教師

推薦閱讀:

教師節簡訊,千萬人在用
『知識小科普』教師節,給自己做些養生美食犒勞一下辛苦的自己吧!
教師節作文:教師節的禮物
讓教師節有意義,不是改期而是改革
教師節集郵日記

TAG:習慣 | 教師 | 送禮 | 教師節 | 我們 | 慢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