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達:平原鎮事件:美國種族問題並非消失(新京報 2010-1-23)

新京報網 > 新聞 > 評論周刊·時事專欄

平原鎮事件:美國種族問題並非消失

2010-01-23 來源:新京報 【共 0 條評論】 【瀏覽31PV】

[複製鏈接] [收藏] [查看原帖]

 域外華文

 「美國定義的種族歧視,是以種族而不是個人特質來判斷一個行為,也就是說,你只能評論張三如何,李四如何,而不能說某國人如何,某族人如何。」

 1月18日(一月的第三個周一)是奧巴馬當選總統後的第一個馬丁·路德·金節,他特地來到亞特蘭大市發表演說。事先我就猜他一定會來:這是金的家鄉,這裡有金的教堂和墓地,是聯邦歷史遺產紀念公園。而奧巴馬一直宣稱,他是金博士夢想的一個「受益者」。

 可是,也就在兩個星期前,在喬治亞州一個小鎮的巨型廣告牌上,用繩索套頸,懸吊了一個比真人還高的仿奧巴馬偶像。非常觸目驚心的對比是,作為背景的一塊老廣告牌大字書寫著:「喬治亞州平原鎮,我們的第39屆總統,傑米·卡特的家鄉」。不僅平原鎮的黑人感受威脅,全美民眾都深感不安,明顯感受到種族問題在這裡的敏感程度。這個案子涉及潛在的總統安全威脅,聯邦特勤局也已涉入調查。

 亞特蘭大和平原鎮,一西一南,離我家都不遠。夾在兩個圖景中間,我要無動於衷都難。

 種族問題在美國要多複雜有多複雜,大概很難找到哪個族裔在美國沒有「代表」。例如,海地地震後,大家赫然發現,原來紐約就有22萬海地人;在美國的猶太人人數更是超過了以色列;美國黑人有個至今還有兩萬名成員的「伊斯蘭國」組織,還一直在鼓吹黑人獨立。

 有種族仇恨情緒的人,總是會有。種族仇恨也不是強者的專利,各方都可能存在,白人有平原鎮這樣的例子;黑人如「伊斯蘭國」也被反種族歧視的「南方貧窮法律中心」列上「仇恨組織」名單。鼓吹種族仇恨的黑人也錄製錄音帶,鼓動黑人說:「你假如要偷東西,去偷白人;假如要去殺人,去殺白人。」顯然,這樣的仇恨宣傳者,是在毒害自己的族群。

 奧巴馬本人就是黑白家庭融合的結果。一年前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被看作是種族問題在美國的本質突破。生活在這個州,我也深切感受到法律和多年來公立學校教育對南方觀念的改變。

 而平原鎮事件告訴我們,美國種族問題並非從此消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民間一定程度的種族矛盾和衝突會長期存在,就和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衝突一樣,種族之間只是差異更大罷了。種族歧視甚至是不由自主、無意識之間就可能發生的。美國定義的種族歧視,是以種族而不是個人特質來判斷一個行為,也就是說,你只能評論張三如何,李四如何,而不能說某國人如何,某族人如何。以這個標準衡量,你會發現,就個人表達,「歧視」非常容易發生。

 所謂消除種族歧視,關鍵是在制度層面的設置。它必須通過法律反歧視、實現族群平等,法律還可以適度調節對弱勢群體的支撐,1969年民權法以後,美國還特彆強調對仇恨罪行的懲罰,它的範圍從種族的仇恨犯罪開始,一直擴大到去年奧巴馬簽署的法律,涵蓋了對性別取向、性取向仇恨的犯罪。以法律作為規範和調節的基礎,就是立法司法執法的公平公正。只要這一條做不到,法律的作用就是相反的,因為法律本身是一個強有力的工具,法律不公正,等於是一個強有力的公力偏袒,可能帶來的災難難以估量。

 身處南方,我們看得到的進步是,在一些極端分子製造事件時,各方民眾已能非常克制地對待。這種克制,正是來源於對制度和法律的信心。如美國這樣一個充滿族群差異、矛盾的國家,很難想像,假如沒有這種信心,將會爆發怎樣的衝突和混亂。

 林達(知名作家)

http://comment.bjnews.com.cn/2010/0123/18239.shtml
推薦閱讀:

一個幼兒的哲學問題
正手拉球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5個面試常問問題和最佳答案
跑步「強心」,但「問題心臟」該怎麼辦?
書畫同源問題

TAG:美國 | 種族 | 消失 | 新京報 | 林達 | 問題 | 2010 |